Results 1 to 10 of about 206 (104)
鹤与鹤乡初秋,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前往著名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扎龙著名,主要是在丹顶鹤。丹顶鹤,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苏联,它春天到北方的沼泽地带的芦苇荡中繁殖后代,严寒季节到温暖的南方去越冬。在我国的古籍中,丹顶鹤被称作仙鹤、仙客、丹哥等。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问世以来到现在,鹤的文字记载就有三千年的历史。古代没有什么分类学,分不出这种鹤,那种鹤,大家谈鹤主要指的是丹顶鹤。古人已经写出《相鹤诀》、《相鹤经》等,总结养鹤的经验。丹顶鹤在我国还是不少的。南方有不少丹顶鹤的越冬点 ...
天来, 丛蜜, 振铭
doaj
根据野外调查以及人工驯养繁育丹顶鹤的数量统计,研究了近30 a(1981~2010年)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的变动。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野生丹顶鹤数量维持在300只左右,是我国最大的野生丹顶鹤繁殖种群,占世界迁徙野生丹顶鹤总数的25%,而这些主要得益于扎龙保护区再建区30 a来,通过严格管护、科学研究、社区共建、环境教育及实施有效补水等一系列举措,使保护区核心区生态完整性和原始性得以保持,湿地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5.7%,为丹顶鹤等珍稀濒危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 ...
王文锋+6 more
doaj
丹顶鹤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影响丹顶鹤种群的最重要原因是生境破坏,使丹顶鹤失去了生存基础。因湿地减少及人为干扰,丹顶鹤的野外种群已经极其稀少。本研究对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秋季丹顶鹤的觅食生境进行了研究。利用样方法对丹顶鹤觅食地的植被高度、植被密度、植被盖度、水深进行了测量,得到丹顶鹤觅食生境数据。根据对野外调查数据用方差分析以及平均值比较等数学方法处理,获得丹顶鹤最佳觅食地的植被高度为60- 120cm,植被盖度低于75%,植被密度低于600棵/m2,人类干扰距离大于500m。
侯德明+3 more
doaj
2009年3月,采用样线法、样点法对辽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内迁徙停歇的丹顶鹤进行观察监测,确认并用GPS定位其停歇地;通过样方法、因子测定法进行对其停歇生境进行实地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1)芦苇沼泽是丹顶鹤主选的停歇生境,占到96.4%;(2)丹顶鹤停歇地与火烧地的距离小于25 m,在火烧地边缘活动,或者停在火烧地中;(3)丹顶鹤一般会选择油井距离大于1 km处作为停歇地(100%);(4)丹顶鹤距明水面的距离较近,便于获取食物与水等;(5)频繁区对丹顶鹤影响明显 ...
金洪阳, 郝萌, 杨玉成, 邹红菲
doaj
2014年3~9月,在沈阳森林动物园采用目标取样法与扫描取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3对笼养条件下的丹顶鹤空间利用及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与对比研究。3对笼养丹顶鹤均正常繁殖,行为表达正常,笼养条件下丹顶鹤对环境选择均出现对人工的依赖,繁殖前期在有积雪的环境下对活动区与觅食区使用频次较高,丹顶鹤更趋向于没有积雪的地面活动; 繁殖中期需要安静环境,丹顶鹤在遮阴区筑巢,丹顶鹤的活动多在遮阴区与觅食区; 繁殖后期环境丰富度高的时期丹顶鹤的行为也随之变得丰富,成年鹤的育雏等行为主要发生在觅食区与活动区内 ...
吴晓宇 田秀华 徐天琦 赵芳菊
doaj
江苏沿海滩涂是丹顶鹤的主要越冬地,为掌握其数量分布及动态规律,1989年元月,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组织人员,对越冬丹顶鹤的数量进行了连继第7年调查,发现其最多已达637只,占世界丹顶鹤总数的57.9%(637/1100),其中有582只分布在盐城滩除。自1982年冬以来,盐城市有关部门每年在丹顶鹤的越冬期组织力量,对盐城滩涂进行同步调查,1982—1988年越冬期的丹顶鹤数量分别为361、301、472、611、618、314和582只。根据近几年鹤群的分布动态 ...
吕士成
doaj
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通过对扎龙自然保护区和七星河自然保护区丹顶鹤春季食物组成和营养特征的研究,对比分析了两地丹顶鹤的取食异同。结果显示:两地丹顶鹤春季的食物组成差异不大,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黑三棱科和蓼科为取食对象,其中玉米、芦苇、狭叶黑三棱、三穗苔草和碱蓬等为两地丹顶鹤最重要的食物组成,采食比例可达75%左右。另外,两地丹顶鹤均将粗蛋白含量相对较高、粗纤维含量相对较低的植物作为其主要的食物组成。这表明获取大量营养物质是该时期丹顶鹤进食的首要因素。
郭华兵+3 more
doaj
供给垫草是冬季扎龙保护区针对笼养丹顶鹤采取的重要保护对策之一。为完善保护对策,本文探讨了冬季供给垫草对笼养丹顶鹤的作用和影响。考虑笼养鹤的安全越冬,本文仅对保护区冬初开始供给和冬末停止供给垫草两个时间节点内有(Y)无(W)垫草组丹顶鹤的能量收支、行为和体征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冬初供给垫草后W组丹顶鹤摄食玉米的量、摄入总能量和摄入玉米的能量均显著高于Y组(P﹤0.001),摄水量和饮水量却显著低于Y组(P﹤0.05),Y组日间排泄次数(笼舍内垫草以外的地面)显著多于W组,白天摄食、静息 ...
杨志宏 邹红菲 邵淑丽 郭立业 林春山 高忠燕
doaj
2002~2004年3~8月,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定点观察法、样方法、因子测定法等对丹顶鹤育雏期的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丹顶鹤种群的有效保护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育雏期不同阶段丹顶鹤的育雏生境选择不同,育雏前期,丹顶鹤选择芦苇沼泽,仅局限于以巢址为中心的小范围内活动;育雏后期,丹顶鹤的育雏活动范围开始向外扩展甚至与巢址生境不同,偏爱于开阔度较大且能提供水和隐蔽的苔草沼泽。
吴庆明, 张新刚, 于云飞
doaj
1998年4~8月对哈尔滨动物园人工繁殖的丹顶鹤、白枕鹤和蓑羽鹤雏鸟的体温进行了连续测量。1~11日龄,3种鹤雏鸟体温调节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白枕鹤—蓑羽鹤—丹顶鹤。12~16日龄,其顺序变为:蓑羽鹤—白枕鹤—丹顶鹤。17日龄后,丹顶鹤雏鸟体温调节能力跃居首位,其他2种鹤的雏鸟体温调节能力基本相同。丹顶鹤雏鸟体温达到恒定,体温调节能力完全建立的时间为20日龄,比另2种雏鸟体温达到恒定,体温调节能力完善的时间均提前。当3种鹤雏鸟体温调节机能发育完善之后,不再依赖于外界环境温度 ...
于学伟, 孙伟东, 田秀华
do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