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31 to 40 of about 1,354 (153)
Study of the molecular markers of thermal tolerance and artificial breeding selection of paralichthys olivaceus [PDF]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鱼类遗传育种的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果,概述了杂交、三倍体育种、雌/雄核发育、转基因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水产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同时对牙鲆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指出褐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这一海洋名贵经济鱼类,在生活习性上为冷水性底栖鱼类,在水温23℃以上摄食减少,在水温达33℃时,成鱼只能短暂存活。厦门水域地处亚热带,牙鲆在高温季节的养殖受到显著影响,进行耐热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池信才
core
Determination of Estrogenic Compounds in Water of Jiulong River Using Polar Organic Chemical Integrative Sampler [PDF]
极性有机物一体化采样器(POCIS)作为富集水体中有机物的新型采样技术,可以反映目标物在被测水体中的时间权重浓度,因此在环境监测中是对主动采样方式的重要补充.本研究采用POCIS进行了4种固醇类雌激素化合物(雌酮、雌二醇、雌三醇及雌炔醇)的富集动力学,以及温度和目标物浓度对POCIS富集雌激素影响的实验室模拟研究.结果表明,POCIS对目标化合物的富集放置时间7 d内呈现显著的线性关系(r2≥0.988 1,P12%),随着温度的升高,目标化合物在POCIS上的采样速率减小 ...
吴玉玲+4 more
core
Studies on the Feeding Ecology of Dominant Fishes and Foodweb Structure in the Changjian Estuary and Southern Yellow Sea with Stable isotope [PDF]
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是生态学家们长期关注的热点,了解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及其时空变化,可为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实现渔业资源生态系统水平的管理提供科学数据。生物间的摄食关系是食物网研究的重点,经典的食物关系研究方法是胃含物分析法,胃含物直观明了,但也存在分析周期长、饵料种类识别困难、饵料定量不准及定量指标不统一等诸多缺陷。稳定同位素法是一种生物内部标志法,因捕食者与其饵料的碳稳定同位素接近,氮稳定同位素沿食物链基本上是逐级递增,所以碳稳定同位素常用来判断捕食者的饵料组成 ...
李忠义
core
Study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Dolphin’s Whistle and the Acoustic Protection [PDF]
海豚是一种群居的海洋哺乳动物,与其他大部分的动物不同,它们依靠强大的声纳系统与外界沟通,通过收发声信号来觅食、玩耍、躲避天敌、相互交流合作、抒发情感等等。海豚的听觉频域为150Hz~280kHz,发声频域为120Hz~300kHz,对声音极其敏感,能分辨出200Hz~130kHz范围内0.2%~0.8%的频率变化。而海豚所生活的水域恰好与人类海上经济活动海域相重叠。随着近年来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资源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水下爆破、海底打桩、潜艇声纳 ...
魏翀
core
有害藻类及其微生物防治的基础──藻菌关系的研究动态 [PDF]
有害藻类及其微生物防治的基础──藻菌关系的研究动态赵以军,刘永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关键词藻类,细菌,病毒,真菌POSSIBLEMICROBIALCONTROLONTHEADVERSEIMPACTSOFALGAE-CURR..
赵以军,刘永定
core
寄生在牛羊肝脏的双腔吸虫在国内各农牧区中形成流行区的有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mis Tang et Tang,1978)、矛形双腔吸虫(D. lanceatum Stiles et Hassall,1896)及扁体矛形双腔吸虫亚种(D. lanceatum platynosomum Tang et al., 1980)它们在国内分布及危害情况曾有介绍(唐崇惕等,1980)。矛形双腔吸虫在国内有很大的分布区,也曾有人体病例报道。本吸虫的生活史虽已经阐明(Noller ...
唐仲璋+6 more
core
本文首次报告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发展史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通过生活史研究,首次阐明第一中间宿主是陆地蜗牛——同型阔纹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人工感染成功的厦门蜗牛)、枝小丽螺(Ganesella virgo)(黑龙江扎赉特旗,天然感染)及华蜗牛(Cathaicafasciola)(山西安泽,天然感染);第二中间宿主是蚂蚁:(Camponotuscompressus(山西安泽人工感染及天然感染)、Formica truncicola ...
吕法昌+7 more
core
以江苏省淮安市樱花园(苏北野生动物园)内人工饲养的1对猞猁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日粮组成、饲养环境、日常管理、常见疫病防治及繁殖育幼情况的初步小结,以期为今后猞猁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饲养 ...
严炳坤, 朱正强, 王季彤
core +1 more source
为了探析人工饲养是否会导致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发生变化,2019年7月在广西大桂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布置监控摄像头对22只野生鳄蜥和44只人工繁育鳄蜥进行监控,记录2种环境中被观察个体在每个时段(1 h)内每种行为的占用时长,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夏季行为时间分配方面,野生鳄蜥种群的移动、捕食及晒太阳行为时间占比极显著高于人工饲养个体(P0.05)。夏季行为节律方面,当气温较高时(13:00—16:00 ...
2+4 more
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