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1 to 20 of about 799 (201)

Diagnostiikkakokonaisuus ominaisuuksista, joita käytetään myrkkyjen Microtus (Rodentia, Cricetidae) tunnistamiseen sympatraalisilla alueilla [PDF]

open access: yes, 2020
Acta Theriologica SinicaPeer ...
Belyaeva, Fania   +4 more
core   +1 more source

Effects of Oxytetracycline on Population Growth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Euplotesvannus (Marine Protist) [PDF]

open access: yes, 2016
抗生素作为一类环境污染物在海岸带生境中广泛存在,它们对海洋原生生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还不清楚.本工作以一种海洋纤毛虫原生生物(扇形游仆虫(Euplotes vannus))为例,研究了一种常见四环类抗生素(土霉素)对其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单细胞(个体)分析,探索了抗生素对其大核基因组中核糖体小亚基RNA基因(SSU r DNA)序列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个土霉素处理组(1,10和20μg/m L)中纤毛虫的自然增长率随土霉素浓度升高显著降低,细胞大小则呈增大趋势.SSU r ...
付娆   +3 more
core   +1 more source

数字化X线与螺旋CT影像检查技术对食道异物的诊断价值比较 [PDF]

open access: yes, 2019
目的比较分析数字化X线、螺旋CT影像检查技术对食道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50例疑似食道异物患者为研究对象,50例均行数字化X线检查与螺旋CT检查,并..
林惠卿, 欧阳林, 殷浩, 钟华成
core   +3 more sources

Fauna and distribution of Testacea (Protozoa) from Arctic, Antarctic and Tibet [PDF]

open access: yes, 2010
野生动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管理评价的关键指标,因此对野生动物进行长期监测是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等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以来,CForBio网络陆续在多个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开展以红外相机来监测野生动物多样性.随着我国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网络的初步形成,亟待建立和执行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统一监测规范.基于3年来在我国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红外相机监测的进展情况,以及热带生态评价与监测网络针对陆生脊椎动物(兽类和鸟类)所提出的红外相机监测规范 ...
周岐海   +6 more
core   +1 more source

稻作视阈下的中国畲族神话与日本记纪神话 [PDF]

open access: yes, 2018
本文以我国畲族地区流传的盘瓠传说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先行成果时发现其相关学术研究在文献引用上谬误之处比比皆是,资料的文本解读与把握上也存在着不少望文生义、主观臆测的地方。此外,研究视野局限狭隘,导致研究粗糙雷同、难以深入。本文中,笔者仅以传说中有关盘瓠出生和死后的描述为切入点,通过比较日本\"记纪神话\",并结合同为稻作文化圈的印尼等地神话,对盘瓠传说中身体化生型(Hainuwele)神话素的传播与演变 ...
郭颖
core   +1 more source

Study on activity rhythms and behavior time budgets of wild Red muntjac (Muntiacus vaginalis) in Fujian Wuyi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using infrared camera trap [PDF]

open access: yes, 2017
自2016年1月1日~12月19日在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对赤麂进行监测,所有红外相机累计达到7985个有效工作日,共获得赤麂的独立有效照片为757张(组),鉴定出844只(次)个体,对其性别、行为类型、活动时间等信息进行记录和汇总,分析赤麂的活动节律和行为时间分配,并初步探究幼麂的行为,研究结果如下: 赤麂属于以晨昏活动为主的昼行性动物,活动高峰呈双峰型,在早上6:00~8:00和傍晚18:00~19:00出现;不同季节、不同性别的赤麂日活动强度模式相似,利用Mann ...
王海婴
cor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marine nematodes on Futian mudflat in Shenzhen estuary [PDF]

open access: yes, 2000
1997年 4个季度在深圳河口福田泥滩 3个取样站采到海洋线虫 2 8种 ,隶属于 3目 1 3科 2 2属。优势种是微口线虫 (Terschellingiasp1 .)、吞咽线虫 (Daptonemasp1 .)、Metalinhomoeussp .和拟齿线虫 (Paradontophorasp .) 4种。春季海洋线虫密度最高 ,冬季次之 ,夏季第三 ,秋季最低。深圳河口福田泥滩的海洋线虫群落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具有相似的特点 ,即种类少 ,种类多样性指数和丰度指数低 ,但优势种呈现出较高的种群密度 ...
厉红梅, 蔡立哲, 邹朝中
core  

Influence of male surgical sterilization on the copulatory behavior and reproduction of Brandt\u27s vole [PDF]

open access: yes, 2004
The influence of sterilized male on the copulatory behavior and reproduction of Brandt′s vole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urgical sterilization. Male surgical sterilization did not influence the copulatory behavior of Brandt\u27s vole.
Sun, Lixing   +2 more
core   +1 more source

Investigation of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in Wuyi Mountain Tongmu area and Mangdang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Fujian province [PDF]

open access: yes, 2017
福建茫荡山、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东南部的仙霞岭—武夷山脉,生态环境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之一。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在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我国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两个生物类群。本文于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采用样线法对福建茫荡山和武夷山两个保护区的两栖和爬行动物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历史文献数据进行分析,获得结果如下: (1)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有两栖动物9科22属33种,其中蛙科和姬蛙属为优势科、属 ...
巩匆然
core  

引用古文字材料为跨学科研究证据应谨慎——以卜辞与菱齿象的相遇为例 [PDF]

open access: yes, 2018
由于存在可资参考的文献,历史时期的动物活动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相关的研究促进了考古学、地质学、古生物学以及大气科学的发展。就古代中国而言,殷商甲骨文纪录了不少当时动物的讯息,其中以\"象\"较为引人注目,这是因为文献中曾记载商人对象类的驯化、役使,而且基于近代象群居于热带的生物性事实,卜辞中关于获取象类的记载似乎暗示了当时华北地区气候显然偏暖。历来学者已取得不少相关成果,近年有研究指出商代华北地区气候与今日差异并不大,因此卜辞中所显示猎获的象类不太可能是现存的亚洲象 ...
张惟捷
core   +1 more source

Home - About - Disclaimer - 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