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21 to 130 of about 1,124 (175)

O( 3 P)+CH 4 →CH 3 +OH反应的半刚性振转靶计算

open access: closed, 2003
运用半刚性振转靶(semirigid vibrating rotor target-SVRT)模型和含时波包法(TDWP method), 对O( 3 P)+CH 4 →CH 3 +OH反应体系进行了含时量子动力学计算, 给出了该体系对应于不同初始态的反应几率. 通过对 j = 0时, v = 0, 1的反应几率的计算, 看出H-CH 3 的振动激发, 极大地提高了反应几率, 而反应阈能明显降低, 说明反应分子的振动能对分子的碰撞反应有重要贡献.
白丽华 张庆刚 刘新国
semanticscholar   +2 more sources

对称柔性-半刚性-柔性三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行为

open access: closed, 2019
基于蠕虫状链模型和高斯链模型的自洽场理论研究了对称柔性-半刚性-柔性三嵌段共聚物在二维空间中的相行为. 在设定的计算参数下得到了多种该体系的热力学平衡态相结构,包括各向同性Isotropic相、 各向异性Nematic相、 层状Smectic-C相、 四角柱状相、 斜交型冰球状相、 断层型冰球状相和稻粒状结构. 与刚-柔两嵌段共聚物相比,对称柔性-半刚性-柔性三嵌段共聚物更容易形成Smectic-C相. 在柱状相结构中,在柔性嵌段的牵伸作用下半刚性嵌段在液晶相区中相互穿插,从而形成菱形和长方形液晶相区.
杨光, 王传明, 唐萍, 顾松园
semanticscholar   +2 more sources

12.7 mm穿燃弹对半无限厚45钢的侵彻行为

, 2021
针对刚性卵形短杆弹对半无限厚钢靶的侵彻行为,利用12.7 mm弹道枪进行不同着靶速度下12.7 mm穿燃弹正侵彻45钢的弹道试验,并结合数值模拟对侵彻过程中的弹丸侵彻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7 mm穿燃弹对45钢的临界开坑速度为75 m/s,在弹速范围内弹芯表现出刚性侵彻行为,不同着靶速度下弹芯的侵彻阻力上升趋势基本一致,当着靶速度大于400 m/s时,在开坑结束后会出现常阻力阶段,直至侵彻结束。同时,制式弹对45钢的侵彻深度与着靶动能呈线性正比关系 ...
马铭辉   +5 more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Высшая математика. Дифференциальные уравнения. Ряды

2021
В учебном пособии рассматриваются обыкновенные дифференциальные уравнения первого и высокого порядка, числовые и степенные ряды. Пособие состоит из Ð´Ð²ÑƒÑ Ñ‡Ð°ÑÑ‚ÐµÐ¹, в ÐºÐ¾Ñ‚Ð¾Ñ€Ñ‹Ñ ÑÐ¾Ð´ÐµÑ€Ð¶Ð°Ñ‚ÑÑ Ñ‚ÐµÐ¾Ñ€ÐµÑ‚Ð¸Ñ ...
openaire   +1 more source

辅酶Q 10 对D-半乳糖致雄性小鼠骨微结构和肌原纤维的影响

, 2019
目的观察辅酶Q10对D-半乳糖致雄性小鼠骨微结构和肌原纤维的影响。 方法4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半乳糖模型组、骨化三醇组、辅酶Q10组,连续给药12周。实验结束时,取小鼠股骨用于micro-CT、骨生物力学检测,取腓肠肌进行超微透射电镜检查。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股骨最大载荷和刚性系数明显下降(P 结论辅酶Q10能改善D-半乳糖所致骨微观结构破坏及腓肠肌收缩性能下降。
王可欣   +13 more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聚乙烯醇/半纤维素/纤维素纳米晶复合膜的制备和性能

, 2016
通过碱解醇沉法从玉米芯中提取半纤维素,进而采用溶液共混流延法制备出不同比例的聚乙烯醇(PVA)/半纤维素共混膜,在此基础上加入通过硫酸水解脱脂棉制备的纤维素纳米晶(NCC),制备了NCC增强的复合膜.DSC、TGA、FTIR、SEM和薄膜拉伸等研究表明,复合膜的各组分间形成了氢键作用,相容性良好.在PVA/半纤维素共混膜中,半纤维素的加入大幅度提高了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当PVA与半纤维素质量比为3:1时,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高达380%,比纯PVA的140%增加了1.7倍,而拉伸强度仍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
胡宇   +4 more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滤镜下的“铁饭碗”:社会转型期青年政策性就业偏好生成与制度张力

公众与政策
本文聚焦社会转型期青年政策性就业偏好现象,基于20名高校青年的半结构化访谈与政策文本分析,揭示偏好生成的认知机制与制度张力。研究发现:青年将体制内工作视为稳定保障与文化资本增值的理想载体;避险理性下形成"先体制后自由"的策略,依托个体化备考与机会主义报考规避风险;制度实践暴露三重困境:政策刚性阻滞基层岗位流动、高校就业考核功利加剧内卷、个体发展诉求与制度约束冲突。研究提出"制度环境-策略选择"模型,建议通过弹性政策通道设计、市场-政策协同机制构建及职业价值观引导,破解体制内外二元分割困局。
恩赐 丁   +3 more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Home - About - Disclaimer - 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