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91 to 200 of about 11,825 (235)
Some of the next articles are maybe not open access.
可再生能源发展影响因素区域异质性研究—基于生产-输送-消费全产业链视角
, 2021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对其驱动因素区域异质性的研究有利于决策者做出合理判断,从而制定差异化的对策。本文使用2007—201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从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运输、消费的全产业链及气候因素着手,建立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可再生能源发展影响因素,采用差分GMM,系统GMM和偏差校正LSDV方法分别对全国和地区的模型进行估计,结果显示:消纳目标、经济和人口因素、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程度、人均可支配收入 ...
王兵, 吴英东, 刘朋帅, 陈思卿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与经济增长——基于半参数结构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 2021中国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经济增长和电力生产不仅在各地区内部存在复杂关系,而且在地区间也存在动态影响关系。为测算我国各地区和地区间经济增长与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相互的动态影响关系,构建半参数结构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使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非参数方法测算各地区和地区间主要变量的相互响应。研究发现:“西电东输”主要地区内部经济增长与电力生产在长期没有显著的相互影响;北京、上海的经济增长与外地传统能源电力生产符合反馈假说 ...
陈丛波+3 more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应对全球变暖现象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贡献
清洁能源科学与技术化石能源的使用是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GW)的重要原因,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75%以上,约占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90%。依靠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RE)替代化石能源来减轻能源部门的碳排放至关重要。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有可能消除发电行业中90%的碳排放,大大减少碳排放有助于减轻GW的影响。通过强调零排放的概念,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变得充满希望,有可能取代化石燃料,到2050年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1.5 ℃以内 ...
Ismail Marouani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城市建设与规划
建筑行业作为全球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全球能源需求的约30%,碳排放近40%。基于此,节能减排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推动绿色建筑及低碳技术的应用,刻不容缓。随着太阳能、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及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技术在建筑暖通系统中的应用日益普及,显著提升了建筑的能源效率与环保性能。同时,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引入,使能源利用更加精准与高效,进一步推动了建筑行业向低碳、可持续发展转型。
利军 王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建筑行业作为全球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全球能源需求的约30%,碳排放近40%。基于此,节能减排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推动绿色建筑及低碳技术的应用,刻不容缓。随着太阳能、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及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技术在建筑暖通系统中的应用日益普及,显著提升了建筑的能源效率与环保性能。同时,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引入,使能源利用更加精准与高效,进一步推动了建筑行业向低碳、可持续发展转型。
利军 王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时代技术
针对海上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水下压缩空气储能成为潜在解决方案。不同于陆上定容存储,直接沿用陆上配置策略或简单采用经验性参数设定,会引发系统功率阈值与能源波动的系统性失配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海域可再生能源特性的水下压缩空气储能深度优化配置方法,建立储气深度-压比-功率的耦合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对系统储气深度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所提配置策略较传统直接给定深度方案具有优势。
子晨 王, 成旭 张, 镇江 周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针对海上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水下压缩空气储能成为潜在解决方案。不同于陆上定容存储,直接沿用陆上配置策略或简单采用经验性参数设定,会引发系统功率阈值与能源波动的系统性失配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海域可再生能源特性的水下压缩空气储能深度优化配置方法,建立储气深度-压比-功率的耦合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对系统储气深度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所提配置策略较传统直接给定深度方案具有优势。
子晨 王, 成旭 张, 镇江 周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 2018
发电行业是落实中国碳减排目标的重点领域。为实现中国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 2 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和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碳减排目标,国家能源局拟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要求2020年各煤电企业承担的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配额与煤电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5%以上。分别基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和征求意见的15%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配额政策,对发电行业到2020年的CO 2 排放情况进行了预测 ...
吴智泉, Wu Zhiquan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发电行业是落实中国碳减排目标的重点领域。为实现中国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 2 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和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碳减排目标,国家能源局拟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要求2020年各煤电企业承担的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配额与煤电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5%以上。分别基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和征求意见的15%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配额政策,对发电行业到2020年的CO 2 排放情况进行了预测 ...
吴智泉, Wu Zhiquan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针对甘肃电网的高载能企业参与可再生能源消纳“荷-网-源”协调控制
, 2015随着中国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的快速推进,由于传输容量限制、调峰能力不足、备用不足等原因引起的弃风、弃光问题日益严峻。针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分析了负荷侧的高载能企业的调控特性,结合高载能企业的经营现状,分析得出高载能企业具备参与电网调节、增加可再生能源消纳的能力,提出了考虑高载能企业的“荷-网-源”协调控制的思路.建立了考虑高载能企业隐私的分布式调度的闭环协调求解模型,并通过算例初步展示了“荷-网-源”协调的效益。
李明+5 more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