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1 to 20 of about 297 (118)
应用种群管理软件SPARKS 1.5及PM 2000 v1.214对东方白鹳的国内圈养种群进行统计分析。在有记录的36 a人工圈养的历史中,野外捕获个体在1975~1999年间是构成圈养种群的主要部分,自1984年首个圈养个体出生后,圈养出生个体数量以年平均增长率15.10%速度增长,至2000年取代野外捕获个体数量,成为目前种群发展的主要力量。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61家动物园或机构圈养了375只东方白鹳个体。种群周期增长率λ=1.0311,性别比例为雄性:雌性=0.927 8 ...
马珺
doaj +2 more sources
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许多物种受到野外生存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已经濒临灭绝,建立圈养种群是对这些濒危物种进行保护的一种有效方法。如何使圈养种群长期健康地生存下去,并能够支持将来野生种群的恢复是现代动物园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科学地对濒危珍稀物种圈养种群进行遗传学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于泽英
doaj +2 more sources
川金丝猴圈养种群大多饲养在中国的动物园中。根据《川金丝猴国际谱系簿2009》记录,到2009年12月31日种群存活数量227只,包括野外出生个体、圈养出生个体。种群中圈养出生个体数量占主要部分,2009年占80.0%,种群的增加更多地依靠圈养出生个体数量的增加,近年种群发展出现停滞状态,种群的繁殖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主要是由于圈养出生个体的繁殖率低于野外捕获个体的繁殖率;育龄动物中圈养出生个体的死亡多发生在12 a以前,而野外捕获个体的死亡多发生在13 a以后。1 a以下幼仔的死亡原因与近亲繁殖、世代数、
于泽英
doaj +2 more sources
迁地保护的海南坡鹿种群可以分为野放、半野放和圈养等3种主要类型。野放种群个体数量最多,约占迁地保护种群个体总数的55.3%;其次为半野放种群,其个体数量占35.6%;圈养种群个体数量最少,只占9.1%。半野放是一种较为稳妥的坡鹿种群恢复方式。在海南坡鹿的迁地保护中,应该增加半野放种群个体数量。本文就海南坡鹿的迁地保护提出了7点保护管理及科学研究建议。
卢学理, 袁喜才, 李善元, 张海
doaj +2 more sources
根据1971~2013年北京动物园圈养平原斑马的数据,应用种群管理软件SPARKS v1.6和PMx v1.0对北京动物园斑马圈养种群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学和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该种群数量呈现稳定缓慢增长的状态。目前,北京动物园斑马种群面临的问题主要为性别比例偏离了斑马固有的一雄多雌的种群结构,雄性个体较多; 基因多样性丢失较快。奠基者的后代数明显不均衡,导致现今基因多样性下降至83%,并存在大量半同胞间的近亲繁殖,且现有可配对个体严重不足。1岁前是幼龄斑马的死亡高峰期,流产、死胎为死亡主要原因 ...
由玉岩 周军英 杜 洋 李 莹 曹长雷
doaj +1 more source
黄颊长臂猿属于IUCN濒危物种,仅分布于老挝、越南和柬埔寨。该物种微卫星的研究尚未报道。本研究,对黄颊长臂猿SSR位点进行筛选,并对南京地区圈养黄颊长臂猿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统计了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计算了群体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PIC)、亲缘系数等参数。结果显示,共获得黄颊长臂猿11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数在2—5之间,多态信息含量为0.175—0.701,观测杂合度(Ho)为0.067—0.8,期望杂合度(He)为0.191—0.770,其个体间亲缘系数普遍偏高 ...
陈蓉吕, 冉程家, 求傅, 兆水
doaj +1 more source
20世纪爆发的几次A型流感大流行曾经造成巨大的损失。进入21世纪以来A型流感病毒H5N1又在最近几年爆发,不仅给养禽业和人类造成巨大打击,也对野生动物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本文通过分析H5N1型流感的疫情,提出了针对保护野生动物特别是圈养种群的措施。
马跃
doaj +2 more sources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体型最大的猫科(Felidae)动物之一,是极具代表性的珍稀野生动物。现有研究表明,我国野生东北虎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近交水平较高。尽管目前我国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在逐步增长,但通过人工干预来提高野生东北虎的遗传多样性会更利于其数量的恢复,通过野化放归进行遗传拯救是一种关键策略,但实施遗传拯救之前,必须确定圈养个体与现存野生个体间的遗传关系。采用粪便DNA的高通量测序数据组装了51只横道河子圈养东北虎和13只完达山 ...
褚佳宁+11 more
doaj +2 more sources
濒危物种绿孔雀目前仅分布于中国云南省。2015—2018年,采用信访和野外调查对云南中部、南部和西部的绿孔雀种群现状和分布进行了调查。野外调查包括样线法、样点法和访问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现存野生绿孔雀种群数量较20多年前800—1 100只大幅度减少,约为235—280只。在云南的分布范围较1995年的32个县缩减至13个县。绿孔雀栖息环境主要是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林型较为开阔的低密度思茅松林。由于栖息地碎片化严重,绿孔雀现存种群呈小家族群点状隔离分布 ...
李淑红 1 崔多英 1 滑荣 1 John CORDER 2 张敬 1 刘佳 1 黄松 3 郭光 4 罗爱东 5 常江 6 普天春 1 张成林 1 李晓光 1
doaj +1 more source
Abstract Managed breeding programs are an important tool in marsupial conservation efforts but may be costly and have adverse genetic effects in unavoidably small captive colonies. Biobanking and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ARTs) could help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 but further demonstration of their potential is required to improve uptake. We
Lachlan G. Howell+9 more
wiley +1 mor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