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41 to 50 of about 297 (118)

大熊猫产后霉菌性阴道炎诊治

open access: yes, 2020
随着大熊猫圈养种群的产仔率稳步提高,大熊猫产褥期护理的重要性日渐凸显,阴道炎是大熊猫产褥期易发疾病,但霉菌性阴道炎尚属首次,因此做好大熊猫产后霉菌性阴道炎诊治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大熊猫产后发生霉菌性阴道炎的诊治进行探讨,考虑母兽产后需要哺乳幼仔,甄选克霉唑为主药抗真菌经阴道外用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大熊猫产后霉菌性阴道炎属于条件性致病菌最终导致发病,及时的病原学诊断是确诊该病的关键 ...
刘礼   +9 more
core  

小熊猫在中国的饲养历史及现状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1997
1936年英国人史密斯在上海兆丰公园首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小熊猫.1953年2月成都动物园首次饲养了水熊猫.1954年6月29日,北京动物园的小熊猫首先创下圈养繁殖记录,一胎产下2仔,但未能成活.1961年,上海动物园创下成功繁殖小熊猫并成活的先例.1977年6月1日,重庆动物园小熊猫成功繁殖出子二代.目前,小熊猫在中国的圈养种群为256只左右,分散在30家饲养单位,圈养种群已初具规模,基本不需要野捕捉补充种源.
胡洪光, 沈庆永
doaj  

圈养白冠长尾雉人工孵化与人工育雏技术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21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了提高圈养白冠长尾雉的繁育水平,在其繁殖期前调整日粮配方进行投喂,调整雌雄性比,通过人工孵化和人工育雏的方式,提高白冠长尾雉的出雏率和成活率。结果显示:繁殖期前的调整提高了白冠长尾雉卵的品质,调整后,孵化率由308%提升到534%,健雏率和1年成活率分别由383%、732%提升到709%、925%。圈养白冠长尾雉卵重为27—37 g,卵径为(4610±238)mm×(3475±121)mm,卵形指数为1
黄润基单芬肖清陈武
doaj  

圈养与野外近人环境猕猴肠道菌群的比较分析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通过对来自北京动物园10只圈养猕猴(Macaca mulatta)和来自河南济源五龙口风景区10只处于野外近人环境中的猕猴的粪便微生物进行鸟枪法测序,分析两种不同环境下猕猴的肠道菌群组成和差异。结果表明:20份样品共检测出9个门、18个纲、22个目、31个科、46个属和226个种。通过分析发现,圈养和野外近人环境群体共享了绝大部分细菌(200种),但是近人环境群体相比于圈养群体,独有更多种类的微生物。圈养猕猴肠道微生物主要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
赵欣然, 王晓晨
doaj  

中国动物园圈养鹤类现状调查及分析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2
报道了中国动物园协会主要饲养鹤类会员单位的鹤类调查结果,目的是更好地了解中国动物园圈养鹤类的种群数量及目前会员单位鹤类饲养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相关需求,从而提高鹤类饲养管理水平,最终形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种群。本调查于2011年8月向中国动物园协会120家会员单位发出了调查问卷,截止到2011年10月11日共收到中国动物园协会主要饲养鹤类的56家会员单位(包括动物园、野生动物园与自然保护区)的回复(回收率为46.7%)。在回复的56家单位中共饲养鹤类12种1 836只(8只杂交鹤除外 ...
周军英, 卢雁平, 张金国
doaj  

马来熊的研究现状及保护对策探析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1
马来熊是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其生物学信息缺乏,也缺乏科学的保护和管理对策。本文通过回顾关于马来熊的研究文献,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归纳,并针对种群分布现状提出科学保护和管理对策。关于马来熊的研究主要见于野生种群现状、野外生态及圈养种群的饲养管理等,其中野外生态主要集中于生境选择利用、家域特征、行为节律、食性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个体生态学或种群生态学规律。针对马来熊的保护和研究现状,应采取加强立法、推行宣教、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建立保护区 ...
马雪洁, 夏菊兴, 刘群秀
doaj  

通过环境丰容提高圈养野生动物福利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5
环境丰容是促进动物展示其物种典型性行为,并使之掌控和选择环境的一种刺激行为和管理手段,且可提高圈养野生动物的福利。本文综述了从物理环境、食物投喂方式、社群、感官刺激以及行为训练等5个方面的丰容形式,探讨了不同形式的丰容对动物福利的影响。通过环境丰容,展示动物的自然行为,有助于改进现有饲养管理方式,并为将来野化训练、维持或重建动物野外种群提供动物行为学基础。
吴海丽 沙炳福 朱建青 戴 蕾 刘群秀
doaj  

[Inertial label-free sorting and chemotaxis of 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 in sepsis patients based on microfluidic technology]. [PDF]

open access: yesSheng Wu Yi Xue Gong Cheng Xue Za Zhi, 2023
Gao C   +7 more
europepmc   +1 more source

Establishment of Hemat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Captive Chinese egret (Egretta eulophotes)

open access: yes, 2012
血液生理生化参数是动物生理功能的直接表现,能够及时地反映种群的生理机能。同时也能应用于对个体的器官功能、体内物质代谢等生理过程的诊断,在动物的临床检验中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由于检测技术的进步,血液生理生化参数的检测已经应用到了动物学研究的各个方面。 本文在厦门市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的黄嘴白鹭(Egrettaeulophotes)圈养基地测定圈养黄嘴白鹭种群的生理生化参数,对比分析每项参数在各生活时期的变化,建立该圈养种群的血液生理生化参数,并分析在圈养条件下的生理适应性及不同生活周期的生理对策 ...
陈茜颖
core  

3例圈养长颈鹿最急性死亡症候群的病理学诊断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8
圈养长颈鹿最急性死亡症候群是一种由于长期的营养不平衡和环境应激因素而出现的以心脏浆液性脂肪萎缩、肠胃道症状、肌肉变性、水肿和肺炎为主要病理变化,最终导致圈养长颈鹿无明显临床而突然死亡的疾病。本文作者于2015年在台湾大学访学期间,参与诊断新竹六福村野生动物园2例和台北市立动物园发生1例圈养长颈鹿最急性死亡病例。经尸体剖检发现3个病例均出现尸体消瘦,心脏浆液性脂肪萎缩,瘤胃鼓胀,皱胃有少量捻转胃虫寄生; 此外,出現腹腔腹水增加,肠系膜间脂肪和肾盂部呈现浆液性萎缩,舌体部背侧溃疡,膀胱内膜点状出血等病理变化。
翟少华 金天纵 张品御 叶子宁 金仕谦 张志华 刘振轩
doaj  

Home - About - Disclaimer - 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