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61 to 70 of about 297 (118)
熊在国内外的经济利用是非常重视的。熊胆是珍贵的药材、熊掌、肉可谓上等的名菜。以前,在我国仅有一部分熊在动物园人工饲养繁殖获得幼熊。由于近几年来人工活熊取胆汁研究在我国已见成效,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所以,现在圈养的熊几乎全部由野外捕捉而来,这样使自然资源不断遭到破坏。为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国家已将棕熊和黑熊分别列为一类和二类保护动物。为此,开展对圈养熊的人工繁殖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提高其繁殖力的关键是解决发情期,以及熊的繁殖障碍问题,这是今后解决熊类种源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对棕熊(Ursus ...
张建滨+5 more
doaj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nd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vaccination coverage in kindergarten children]. [PDF]
Li T+6 more
europepmc +1 more source
黑龙江仙洞山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冬季梅花鹿环境容纳量初步 估算与分析
黑龙江仙洞山梅花鹿自然保护区的梅花鹿种群,是中国最大的一群东北梅花鹿野外种群,是梅花鹿东北亚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评估该保护区梅花鹿的容纳量水平,并确定该种群的实际数量,对黑龙江省仙洞山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冬季梅花鹿环境容纳量进行了初步估算,以便评估该保护区梅花鹿生存的适宜度。2015年3~4月,在保护区采用分层抽样技术,共布设样线20条,每条样线长1.5~5 km,在样线上每隔300~400 m布设10 m×10 m的大样方,大样方中央及四角布设1 m×1 m的小样方,调查中共布设大样方103个 ...
孙 悦 杨 淼 张玮琪 钟林强 张明海
doaj
蛇蛔虫病是困扰我国蛇类种群保育的一类重要寄生虫病。在临床疾病报道方面,蛔虫病在宿主体内感染寄生可以造成动物严重的消化系统炎症、功能性机械损伤等,且在损伤严重的情况下容易继发细菌性感染。该病例报道了1例福建省某蛇类养殖场中王锦蛇感染蛇蛔虫导致胃肠阻塞的案例,记述了发病相关情况、临床症状及病理学研究,结合病因就蛔虫病在蛇类人工繁育中的防治提出相关建议,为圈养蛇类的蛔虫病防控提供相关参考。
黄潇航 1+6 more
doaj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n the allocation of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in burn centers in China]. [PDF]
Wang SJ+11 more
europepmc +1 more source
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野外川金丝猴分布于四川、甘肃、陕西及湖北,群栖于高山密林中,过着典型的树栖群聚游荡生活,以采食各种植物的枝、叶、果实为生,其性聪慧机敏、胆小怕惊。长期以来,金丝猴在移地保护人工圈养过程中,其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均不理想。本文结合近十多年来人们在金丝猴的生理生态、生活习性、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方面的认识和研究,以及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多年来金丝猴的饲养管理经验与教训,对金丝猴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方面作一深入探讨和综述。
李明杰
doaj
梅花鹿(Cervus nippon)保护遗传学研究现状及其保护愿景展望
梅花鹿(Cervus nippon)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化为6个亚种:东北亚种(C.n.hortulorum)、华北亚种(C.n.mandurinui)、华南亚种(C.n.kopschi)、四川亚种(C.n.sichunicus)、山西亚种(C.n.grassianus)、台湾亚种(C.n.taiouanus),其中山西亚种、华北亚种和台湾亚种野外种群已经灭绝,野外残存的东北亚种、华南亚种和四川亚种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江西、浙江、安徽、四川和甘肃等省破碎的栖息生境内 ...
王美楠, 刘艳华, 张明海
doaj
以广州动物园圈养的印度黑羚羊种群为研究对象,从2006年1月1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止,经过4a时间对印度黑羚羊产仔哺乳行为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印度黑羚羊分娩前有选择分娩地点行为,但提前离群行为不明显;产仔后有较强的母性,表现为有明显的护仔行为、主动授乳行为和念亲行为;在受惊吓和不安的情况下,会出现弃仔行为。
吴其锐, 刘小青, 黄玉燕
doaj
2015~2016年的繁殖季,分别对婺源曹门小学、香港海洋公园、南昌动物园3地7个靛冠噪鹛巢的育幼行为进行观察,记录递食、看护、空巢、帮助、干扰等5种行为,进而推算各巢中每只雏鸟获得递食的频率,并根据成鸟育雏期和孵化期的采食量变化推算每只雏鸟的采食量。结果显示,3地7巢的各行为频率为:递食11.00~28.75次/h、看护8.25~48.00次/h、空巢0~30.25次/h、帮助1.25~32.50次/h、干扰0~6.75次/h; 3地7巢中平均每1只雏鸟获得递食的频率为4.99~14.50次/h ...
刘道强 温子正 傅咏芹 林剑声 吴志勇
doaj
通过圈养绿孔雀新城疫免疫实验研究,对疫苗的安全性以及免疫效果进行了评估。单苗实验组结果:低毒活苗LASOTA可以使抗体水平在4LOG2以上的时间持续6个月;灭活油苗可以使抗体水平保持在4LOG2以上8个月。联苗实验组接种LASOTA疫苗同时肌肉注射灭活油苗后,抗体水平保持4LOG2以上15个月,表明圈养绿孔雀宜采用联合疫苗免疫方法。联合疫苗的应用不仅表现在较高抗体水平维持时间较长,低毒活疫苗还有产生黏膜免疫的重要意义。滴鼻或点眼接种LASOTA疫苗,要保证疫苗能够作用于哈氏腺,以激发动物机体产生黏膜免疫。
刘金鹏+4 more
do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