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51 to 60 of about 1,236 (180)
为了解圈养白犀牛的血液生化指标,试验以7头不同年龄、性别的云南石林圈养白犀牛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17项血液生化指标,采用SPSS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公母白犀牛血液生化指标中除尿酸(UA)差异极显著外,其余指标均不显著; 未成年体和成年体白犀牛血液生化指标中除钙(Ca)差异显著外,其余指标均不显著; 对比克鲁格国家公园放养方式的白犀牛血液生化指标数据参数,发现白蛋白(ALB)、尿素氮(BUN)、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酯酶(ALP)均表现为圈养状态显著(ALB,P=0.021;
王 宇 杨启鸿
doaj
大熊猫是濒危的孑遗物种,多数时间独居在深山密林里。由于研究野生大熊猫个体行为极为不易,同时饲养管理实践中发现存在行为多样性降低、行为异常导致繁殖障碍等问题,因此,研究大熊猫个体的行为发育特点对了解和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圈养大熊猫个体在幼仔、亚成体、成体和老年4个阶段的行为发育,涉及的行为类型有取食、声音、刻板行为、运动、玩耍、标记等:总结了饲养管理中影响大熊猫行为发育的因素,主要有来源、断奶方式、圈舍条件、社群交流、营养、管理方式等。采取延长哺乳时间、增加圈舍面积 ...
周晓+4 more
doaj
通过对来自北京动物园10只圈养猕猴(Macaca mulatta)和来自河南济源五龙口风景区10只处于野外近人环境中的猕猴的粪便微生物进行鸟枪法测序,分析两种不同环境下猕猴的肠道菌群组成和差异。结果表明:20份样品共检测出9个门、18个纲、22个目、31个科、46个属和226个种。通过分析发现,圈养和野外近人环境群体共享了绝大部分细菌(200种),但是近人环境群体相比于圈养群体,独有更多种类的微生物。圈养猕猴肠道微生物主要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
赵欣然, 王晓晨
doaj
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许多物种受到野外生存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已经濒临灭绝,建立圈养种群是对这些濒危物种进行保护的一种有效方法。如何使圈养种群长期健康地生存下去,并能够支持将来野生种群的恢复是现代动物园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科学地对濒危珍稀物种圈养种群进行遗传学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于泽英
doaj
圈养条件下的猕猴完全处于人的控制和支配之下,其各种活动必然通过不同的行为表现出来。经常观察和分析猕猴的行为变化,对于养好猕猴将有很大帮助。河南师大生物系养猴场圈养的太行山猕猴已有五年时间,五年来笔者对太行山猕猴的繁殖行为作了详细的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侯进怀, 仉怀林, 朱东明
doaj
[Inhibitory Activity of Flower Extracts from Salvia deserta Schang on Streptococcus mutans]. [PDF]
Wang LW+4 more
europepmc +1 more source
一例人工圈养繁殖的马来穿山甲胎儿在华南师范大学穿山甲人工驯养与繁育研究基地出生。不幸的是2011年8月11日胎儿的母亲在胎儿快要临产时因病而亡,胎儿也因母兽病亡而夭折。雌性,全长19.8 cm,重120 g,已基本发育成熟,估计不久就会出生,已制作成标本与母兽标本一起保存在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馆。胎儿的父亲仍饲养在华南师范大学穿山甲人工驯养与繁殖研究基地,健康状况良好。这是有报道的全球第一例人工圈养繁殖的马来穿山甲胎儿资料,十分珍贵。表明马来穿山甲在人工圈养条件下能够进行成功的繁殖交配 ...
张富华+4 more
doaj
记录了南昌动物园l雄1雌2只扭角羚的发情、交配、分娩、哺育等一系列繁殖行为,并与其栖息地野外行为习性进行了比较,为动物园在扭角羚的异地保护中制定科学的管理、营养及展出策略提供了必要的依据。观察结果显示:与野生扭角羚的行为相比,一方面圈养扭角羚基本保持了其野生状态下的繁殖行为习性,如雌性表现出较强的母性行为。但另一方面,圈养扭角羚的群体行为比较单调、呆板,如雄性常有强制性的交配行为发生:圈养扭角羚的觅食行为受到动物园食谱的限制,在营养失衡时容易产生异食癖行为;圈养扭角羚在缺少自然隐蔽空间时 ...
刘道强
doaj
[Listeria Balanced Lethal Systems Expressing Cervical Cancer Antigen Genes: Construction and Basic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DF]
Ou Q+5 more
europepmc +1 mor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