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 to 10 of about 3,496 (153)
三峡水库和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洞庭湖和鄱阳湖)草鱼、鲢的孵化日期及早期生长特征
三峡水库以及上游江段形成的河-库生态系统与长江中下游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江湖生态系统都是四大家鱼的重要栖息地,有相似性也有差异.2017年7-8月在三峡水库、洞庭湖和鄱阳湖利用地笼、虾笼、高网和迷魂阵采集草鱼和鲢幼鱼样本,观测耳石日轮,分析三峡水库和通江湖泊草鱼和鲢幼鱼的繁殖时间和早期生长特征及差异,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显示,三峡水库、洞庭湖和鄱阳湖采集草鱼幼鱼的孵化日期分别为4月24日-5月25日、5月21日-6月26日和5月4日-5月28日;鲢幼鱼的孵化日期分别为4月10日-6月12日、5月25日 ...
张文武+9 more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在28 ℃、(28 ±3) ℃和(28 ±6) ℃温度条件下孵化乌龟(Chinemys reevesii)卵,检测上述温度条件对孵化期、孵化成功率、幼体大小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孵化温度显著影响乌龟卵的孵化期、幼体重量和背甲大小,但对孵化成功率和幼体运动能力无显著影响.恒温条件下卵的孵化期短于波动温度,恒温条件下孵出的幼体体重大于波动温度条件下的幼体.因此,与恒温相比,波动孵化温度并不提高乌龟幼体质量.
SHULin(舒霖)+3 more
doaj +1 more source
中华鳖受精卵孵化技术 The Incubation Techniques of Trionyx sinensis
人工繁殖技术是中华鳖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主要包括亲鳖的选择、培育和人工孵化等步骤,人工孵化是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适宜的孵化设施以及孵化条件、科学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孵化率,孵化后幼鳖的暂养条件会影响幼鳖的成活率。本文对中华鳖人工孵化相关环节进行概述,以期为中华鳖人工孵化提供技术性指导。 Artificial breeding technique is the most important segment in culture process of Trionyx sinensis, which ...
王佩, 罗志嘉, 王晓清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双垂鹤鸵( Casuarius casuarius)在圈养条件下自然繁殖十分困难,人工孵化更少之又少,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近几年已成功掌握双垂鹤鸵的自然繁殖技术,2019年通过3种孵化模式的对比试验,再次突破人工孵化难点,成功孵化5只幼雏,从卵的保存、孵化准备、孵化技术与经验3个方面总结了实际操作要点。结果表明:孵化温度361—363℃,相对湿度55%—65%,全程恒温恒湿,出雏率100%,孵化期46—49 d。孵化期间采取机器自动翻卵与手动翻卵相结合的翻卵方式、照卵和观察胎动相结合的验卵方式效果较好。
徐飞王国栋孙杨傅兆水梁作敏
doaj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了提高圈养白冠长尾雉的繁育水平,在其繁殖期前调整日粮配方进行投喂,调整雌雄性比,通过人工孵化和人工育雏的方式,提高白冠长尾雉的出雏率和成活率。结果显示:繁殖期前的调整提高了白冠长尾雉卵的品质,调整后,孵化率由308%提升到534%,健雏率和1年成活率分别由383%、732%提升到709%、925%。圈养白冠长尾雉卵重为27—37 g,卵径为(4610±238)mm×(3475±121)mm,卵形指数为1
黄润基单芬肖清陈武
doaj
众多研究证实鸟类受精卵的孵化失水率与孵化率以及幼雏质量有着密切联系。朱鹮是世界濒危鸟类,但有关朱鹮孵化失水率的研究却比较少见。鉴于此,本研究基于人工孵化技术对朱鹮受精卵的孵化失水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出雏受精卵在破壳前的平均失水率和日均失水率分别为(1071±192)%和(043±008)%,均显著高于未出雏受精卵。出雏受精卵在孵化前期(1—9 d)、中期(10—18 d)和后期(19—25 d)的日均失水率相对稳定,而未出雏受精卵则表现出前期日均失水率较高 ...
杨海琼 1 李裕冬 2
doaj
2014~2015年4~6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和计时法对长春市动植物园内已配对多年的成年白头鹤(Grus monacha)进行交尾及孵化期行为观察。观察结果表明:笼养白头鹤交尾期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以护理(24%)、游走(25%)、站立(16%)、采食(15%)为主要行为; 孵化期以繁殖行为(50%)为主; 其他各行为比例均低于10%。交尾和孵化期雌雄性各行为时间分配比例均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孵化期由前到后及环境温度的逐渐升高,笼养白头鹤平均晾卵时间在前期为(3.21 ±0.57)min ...
田秀华 刘 畅 朱赫丹 柏永明 张 玥
doaj
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的人工孵化初探
2011年4~5月,对徐州金桥禽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的赤麻鸭所产的44枚卵进行了人工孵化研究。其中43枚卵受精,出雏35枚,4枚在孵化中期死胚,5枚为27 d落盘后啄壳困难而死亡,受精卵的孵化率为81.40%。孵化温度前期为38.5℃; 中期为38.2℃; 后期为37.8℃,落盘后温度降为37.5℃。赤麻鸭卵鲜重为(79.80±6.72)g,长径为(66.10±2.53)mm,短径为(46.40±1.45)mm,卵形指数为1.43±0.06,出雏后的卵壳等剩余物质重(12.60±1.07)g ...
李莎莎 田秀华 陈雁飞 巩万里
doaj
通过对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人工饲养的白枕鹤、蓑羽鹤和灰鹤2004~2006年所产卵人工孵化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鹤卵前中期的孵化温度为37.6~37.8℃,相对湿度为48%~52%;孵化后期的温度为36.7~37℃,相对湿度为57%~62%;白枕鹤卵的人工孵化时间平均为30 d 2 h,平均失重率为13.41%;蓑羽鹤卵的人工孵化时间平均为27 d 15 h,平均失重率为15.06%;灰鹤卵的人工孵化时间平均为28 d 9 h,平均失重率为15.93%。
何相宝+3 more
doaj
对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觅食、理羽、静栖、游走、警戒、孵化、翻卵、晾卵及补巢等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确定洪河保护区东方白鹳孵化期各行为时间分配,及在不同天气下东方白鹳行为特征。在整个孵化期间,用于繁殖的时间比例最高,占51.04%(其中孵化43.54%,翻卵、晾卵7.50%),觅食26.88%次之,其他依次为游走6.25%、静栖6.11%、理羽4.86%、警戒2.71%和补巢2.15%; 雌性东方白鹳孵化时间占所有行为时间的55.47%,由于雌性东方白鹳产卵后主要负责孵化,孵化期的运动量明显减少,
焦 洋 周晓亮 王 璐 李晓民
do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