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71 to 80 of about 133 (116)
2006年,对浙江临安麋鹿上山行为进行了观察与探讨。麋鹿上山时对不同的山体坡度采取不同的行走对策,表现在四肢及蹄的运用和行走路线的差异,具有一定季节规律。糜鹿属于大型泽兽,出现上山登高行为说明麋鹿具备一定攀高能力。发生麋鹿上山行为可能自古有两种情况:一是随着气候变化,糜鹿在远距离迁徙过程中,需要翻山越岭;二是在人类因素干扰下,出现栖息地的异常选择,应对小环境中的变化。
丁玉华
doaj
性别鉴定对鸟类种群动态、群落结构、栖息地利用以及行为研究都具有重要作用。除了自然选择与性选择,亲缘关系被认为与是否存在性二态有关。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与领雀嘴鹎(Spizixos semitorques)隶属于鹎科(Pycnonotidae)不同属,是探讨亲缘关系与性二态差异之间相关性的适宜对象,二者在野外都难以从形态区分性别。本研究以分子为基础,对比同域分布的白头鹎和领雀嘴鹎雌雄个体间在形态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白头鹎指名亚种在枕部白色斑块面积和尾羽具明显的性二态 ...
曾煜 1 李贺 2 逯金瑶 3 向晨旭 1 李翔 1 付昌健 1 李立 3 邢晓莹 1
doaj
红隼和黄爪隼繁殖分布区重叠,二者的外部特征十分相似,但行为却很不相同,包括是否远途迁徙、繁殖过程、食物与食性等。2006年5~6月和2010~2011年春夏及2012年5~7月,采用焦点观察法和路线调查法,对新疆北部几个繁殖区的黄爪隼和红隼的活动规律、栖息地选择、相互距离、繁殖习性、食物组成展开调查。虽然它们的生活环境比较接近,两者巢间距最近约30 m,但取食生态位却是不同的,红隼更喜欢捕捉沙鼠、小鸟、麻蜥或沙蜥等脊椎动物(占84.8%),而黄爪隼则以采食直翅目昆虫、蜈蚣等无脊椎动物为主(占95.3%)。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2 more
core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对芦苇扩张的栖息地适应与行为活动特征
湿地是水鸟生存和繁衍的必要场所,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会改变水鸟的分布及行为。研究黑颈鹤 (Grus nigricollis)对湿地景观变化的响应特征,有利于掌握黑颈鹤的栖息地动态变化,对黑颈鹤的综合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2016—2022年在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数据,分析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扩张对黑颈鹤栖息地选择及行为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1)草海保护区的芦苇面积呈增长趋势,截至2022年,芦苇总面积为429.10 hm2,总体呈由北向南的扩张趋势 ...
冉景丞+4 more
doaj
雪豹(Unciauncia)属于中亚高山高度濒危动物,夜行性,极其罕见。新疆雪豹研究小组2004年9~11月,在新疆的北塔山、阿尔泰山东部、天山东部和托木尔峰地区大约9个地点,对雪豹的痕迹进行了全面调查。共计完成67个样线,总长度47776m,其中发现遗留痕迹的样线有27条,痕迹数118个,平均为2.47个/km。记录到的痕迹有粪团、嗅痕(气味标记)、足迹、刨痕、卧迹、爪印、毛发、尿迹、血迹、剩余食物(动物尸体)和吼声等。同步还完成了200余份问卷调查表,充分了解雪豹与当地居民的冲突。最后 ...
马鸣,Bariushaa Munkhtsog,徐峰,买尔旦,殷守敬,魏顺德
core
[Individuals with sub-health status have obviously unbalanced structure of the intestinal flora: analysis of 150 nursing staff members]. [PDF]
Zhang X+6 more
europepmc +1 more source
以2000年、2007年、2013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辅助资料对扎龙保护区进行提取,在Erdas的支持下实现图像解译,分析景观变化。结果显示,2000~2013年,扎龙保护区沼泽湿地面积先减后增,但仍以沼泽为基质景观,沼泽面积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 草地景观有所减少,耕地面积小幅度增加; 明水面面积变化较大,主要受降水影响。以道路、居民地、耕地作为人为干扰源,选择适合的干扰距离对三者进行缓冲分析,探究人为干扰对丹顶鹤生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人为干扰逐年加大 ...
龙泽旭 龚文峰 袁 力 李 浩
doaj
生境是动物赖以生存的条件。动物与环境协同进化,表现出多样的适应性。北方森林冬季积雪覆盖、食物匮乏、气候恶劣。为适应严酷的冬季环境,北方熊类具有冬眠的行为。随着纬度变化,置仓生境、熊仓类型以及熊仓年表存在一定的变化; 大尺度上的景观变化,也会影响置仓生境和熊仓类型选择及熊仓年表。食物资源的可获得性、海拔、降雪量、气温变化以及人为干扰是影响冬眠的主要因子。置仓生境和熊仓类型选择的研究对保护熊类越冬栖息地和反盗猎有重要意义; 熊仓年表研究更有利于种群保护和恢复,避免春季人熊冲突事件的发生 ...
杜海荣 李 倩 元虹懿 袁子奥 支晓亮 张玮琪 乔付杰 张明海
doaj
Predicting Risks of Machine Translations of Public Health Resources by Developing Interpretable Machine Learning Classifiers. [PDF]
Xie W, Ji M, Huang R, Hao T, Chow CY.
europepmc +1 more source
为了解圈养条件下小熊猫对人工环境的选择和行为习性,为笼舍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在春夏两季对圈养的10只小熊猫进行了行为观察。结果表明,与野生小熊猫白天主要以活动行为为主不同,圈养小熊猫白天以睡和卧等安静行为为主(68.32%),对行为发生的地点具有明显的选择性(P0.05)。自然生长的树为圈养小熊猫的首选地点(53.6%)。小熊猫在地面主要以活动行为为主(83.06%),对笼箱的结构和材料没有明显的选择性(P>0.05)。因此,圈养小熊猫笼舍内最好能种植树木,而笼箱的结构和材料则依景观的需要进行设置。
黎绘宏+4 more
do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