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1 to 20 of about 2,268 (154)
为探究同域分布的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差异,2017年3月—2019年5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有蹄类动物开展野外监测。在15 208个相机有效工作日中,共拍摄到梅花鹿(Cervus nippon)、野猪(Sus scrofa)和小麂(Muntiacus reevesi) 3种有蹄类动物,相对丰富度依次为3.90%、9.72%和39.59%。年活动格局分析表明,梅花鹿和野猪在4月相对丰富度最高,小麂在5月和7月相对丰富度最高,三者均在12月相对丰富度最低 ...
孔凡前+11 more
doaj +2 more sources
为了解散放情况下盘羊的昼间活动节律、时间分配规律及游人活动的影响,2009年5~6月,在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用直接观察法对909头盘羊的昼间活动节律进行了观察。经过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散放情况下盘羊夏季昼间活动规律性较强,从8:00~13:00活动频率较高,之后活动频率逐渐降低,在14:00~15:00降至最低值20%,后逐渐回升,至18:00活动频率达98%。在8:00~10:00和17:00~18:00采食频率较高;11:00~12:00警戒频率较高。昼间各类行为所占的时间比例从大至小为:采食41%
李叶+4 more
doaj +2 more sources
2017—2019年,在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31条样线,对保护区内野猪(Sus scrofa)的活动痕迹及危害特征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于2019年布设24台红外相机,对保护区内野猪的活动节律进行1年的监测,同时结合对保护区及周边发生的农作物危害事件的实地问卷调查,综合分析了野猪的活动节律、生境选择及危害特征。结果表明:(1)野猪的日活动模式呈双峰型,07:00—10:00和17:00—19:00活动频繁,活动峰值出现在17:00—19:00。野猪在夏季和秋季较为活跃。(2)植被类型、坡度、坡位 ...
王 逍 李 飞 李崇清 李腾飞 杨伶熠 杨 瑞
doaj +2 more sources
野生动物的活动节律和家域特征是其为适应内外环境变化而形成的生存模式,研究活动节律和家域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野生动物生态适应性,维护生态平衡,并有助于制定科学保护策略。因此,基于北斗卫星追踪项圈监测技术,深入研究了贺兰山岩羊(Pseudois nayaur)全年的活动节律和家域特征,以及不同季节、性别的个体差异。研究表明:(1)岩羊属于晨昏性动物(06:00—10:00、16:00—20:00),4个季节均表现为双峰模式的日活动节律;(2)岩羊全年的活动速率为(0.17±0.51) km/h ...
崔爽+6 more
doaj +2 more sources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秋两季赤狐(Vulpes vulpes)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赤狐在不同月份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t=18359,df=5 ...
李涛 1 孟德怀 2 滕丽微 2+2 more
doaj +1 more source
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白鹤越冬行为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越冬期笼养白鹤行为时间分配依次为静栖33.65%,觅食20.61%,理羽12.67%,避风11.37%,瞭望9.36%,啄雪草5.30%,游走2.96%,趴卧1.86%,鸣叫1.49%,展翅0.74%。笼养白鹤在越冬期活动有一定的节律性。两性间越冬期其行为和时间分配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的温度、天气条件,对笼养白鹤越冬行为有影响。
刘丹, 田秀华, 何相宝, 邬楠
doaj +2 more sources
2017年3—5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吉林省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头道白河内长度约8 km的水域分布的水獭(Lutra lutra)活动情况进行研究。采用活动强度指数分析水獭活动节律、温度活动强度指数分析水獭活动对环境温度的选择,并探讨月相对其活动节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獭以晨昏活动为主,峰值分别出现在04:00—05:00和18:00—19:00,白天亦有活动。在春季,水獭夜间岸上以活动和领域行为为主,夜间岸上的行为分配比例依次为:活动46%、领域33%、繁殖10%、觅食9%和警戒2 ...
史国强#郭艳双#罗玉梅巩振财张国利朴正吉王卓聪
doaj +1 more source
动物园是野生动物异地保护的重要场所,研究动物的行为和场地利用情况可以为动物园饲养管理提供参考信息。2018—2019年,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上海动物园圈养的4只南美貘(Tapirus terrestris)不同季节的日行为节律和场地利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圈养南美貘在07:00—17:00的主要行为是休息、运动和采食。(2)探索、刻板和乞食行为的不同季节日间活动节律存在显著差异 ...
耿广耀
doaj +2 more sources
利用样线法调查了鸡西机场周边苍鹭的分布及数量,对栖息在机场西南穆棱河旁的苍鹭进行了活动规律和行为节律的观察,在2011年10月3~7日,通过定点连续观察法记录苍鹭的日活动节律。研究结果显示,苍鹭飞行行为高峰值出现在6:00~8:30、12:00~13:00和15:30~17:00,苍鹭日常各种行为中休息行为、站立行为和理羽行为所占时间比例最高,为82%,晒翅行为在9:00~10:00达到高峰,为31%,其平均飞行高度为65 m,即对机场航班有一定威胁,应引起有关部门注意。
宋洋, 韩晶晶, 王超, 许青
doaj +2 more sources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研究了西藏南部黑颈鹤越冬行为的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结果表明,取食是黑颈鹤冬季的最主要行为,占其日活动时间的73.0%,其次,警戒行为占14.0%,行走行为占5.6%,保养行为占4.5%,静息行为占1.7%,社群行为仅为0.4%。黑颈鹤的全天活动表现出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在9:00~11:00和17:00~18:00分别出现一个取食高峰,而在13:00~16:00则出现一个休息高峰和取食低谷。不同群体结构黑颈鹤在不同越冬时期,全天活动中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存在一定的差异 ...
仓决卓玛, 杨乐, 李建川
doaj +2 more 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