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21 to 30 of about 2,268 (154)

两种同域分布鹿科动物的共存时空格局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21
为掌握喀斯特地区同域分布的小麂(Muntiacus reevesi)和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共存的时空分化格局,利用公里网格布设的红外相机对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这2种鹿类进行监测。于2019年2—8月,在151个网格位点分别获得1328张小麂和167张毛冠鹿的独立有效照片,总有效工作时长21234 d。结果表明:(1)在时间活动节律上,小麂与毛冠鹿均属晨昏活动型,均在7月活动强度最高,日和季节性活动节律上两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仅日活动高峰有所不同。(2)
邹启先 1# 彭彩淳 2   +4 more
doaj   +1 more source

云南哀牢山南段原鸡与白鹇活动节律及种间关系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20
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南段安放红外相机48台,对两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原鸡(Gallus gallus)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进行1年的连续监测,经统计,48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共4 283个相机日,拍摄到原鸡的独立有效照片/视频824组,统计出原鸡雌性434只次,雄性327只次,亚成体307只次,雌雄比为1.33:1; 拍摄到白鹇的独立有效照片/视频47组,统计出白鹇雌性25只次,雄性32只次,雌雄比为1:1.28。日活动节律分析结果显示 ...
王 方 # 叶思达 # 汤永晶 王智红 黄 元 吕 婷 陈明勇
doaj   +1 more source

再引入黑颈长尾雉日活动规律及时间分配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0
2003年12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引入黑颈长尾雉放归自然初期的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引入黑颈长尾雉放归自然初期的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活动时间分配比例为:雄性:觅食40%,游走28%,追逐25%,警戒3%,静栖和其他的时间各2%;雌性:觅食65%,游走25%,静栖和其他各3%,警戒和追逐各2%。早晨下树后和傍晚上树前各出现1次游走和觅食高峰。
贝永建, 李汉华, 吴龙敦
doaj   +2 more sources

不同季节鹅喉羚昼间活动节律特征/Diurnal Activity Rhythm of Goitred Gazelle (Gazella subgutturosa) in Different Seasons[J]

open access: closed, 2011
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观察了鹅喉羚的昼间活动节律.共观察鹅喉羚有效个体1 917只,采集行为数据319.5 h,将鹅喉羚的行为分为采食、移动、警戒、休息和其他5种类型.结果表明:采食是各季节鹅喉羚最主要的活动类型,每天有2~3个采食高峰,一般出现在晨昏和正午,不同季节采食高峰持续时间各异;休息高峰期通常出现在采食高峰之后,其全天的活动具有明显的采食一休息一采食的活动节律.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白昼不同时段和季节间行为变化规律.
夏参军   +12 more
openalex   +1 more source

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的研究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06
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东方白鹳(Cionia boyciana)越冬行为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笼养东方白鹳在越冬期其活动有一定的节律性;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时间分配比例分别为静栖行为59.25%、避风行为11.17%、觅食行为6.41%、瞭望行为5.56%、理羽行为5.39%、游走行为5.14%;成年个体与幼雏在越冬行为时间分配上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两性间越冬行为时间分配的差异不大;不同的温度、天气条件,对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有影响。经观察发现:东方白鹳在高纬度北方地区越冬 ...
马雪峰   +4 more
doaj   +2 more sources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毛脚鵟行为规律及鸟击威胁的预防对策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0
2006年8月至2009年5月,对哈尔滨机场内的毛脚(狂鸟)分布状况、活动时间及各种行为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哈尔滨机场内毛脚(狂鸟)于每年的10月迁来,次年的3月迁走;在场区附近其种群密度高峰期为10月和3月;毛脚(狂鸟)日活动节律高峰值出现在每天的7:00、10:00和13:00左右;毛脚(狂鸟)日常各种行为中停歇行为所占时间比例最高为36.6%;场区内油罐建筑物区域(A区)毛脚(狂鸟)活动频繁,需要引起驱鸟部门的重视。
王建维, 张扬扬, 赵英敏, 许青
doaj   +2 more sources

白鹇海南亚种的行为时间分配及其活动节律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21
为掌握白鹇海南亚种(Lophura nycthemera whiteheadi)的生态习性,探讨有效保护策略,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内布设50台红外相机进行连续监测,共收集白鹇独立有效照片1 472张,视频491个,对其行为时间分配,活动节律(日、月、季节)与海拔迁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白鹇的日活动时间从06:00开始到20:00结束,其中出现3个活动高峰,即07:00—09:00、13:00和16:00;雄性与雌性的日活动频率无显著差异(t=2020 ...
李佳灵 1   +1 more
doaj   +1 more source

Role of Light Therapy in 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s [PDF]

open access: yes, 2022
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 (CRSWD) affects people's health and well-being.Current treatments mainly include exogenous melatonin therapy and light therapy, among which light therap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CRSWDas a non ...
CHEN Feng, FAN Mei, XIANG Ting, PAN Jiyang
core   +1 more source

广西恩城黑叶猴的日活动节律及活动时间分配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为喀斯特石山生境特有的珍稀濒危非人灵长类动物,其种群面临严重的人为干扰,栖息地严重破碎化。2019年7月—2020年6月,以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群黑叶猴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其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数据来探究黑叶猴对破碎化石山生境的行为适应。结果表明:恩城黑叶猴日活动高峰出现在07:00—11:00和18:00—19:00。各活动的高峰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与旱季相比,雨季上午的觅食高峰期提前约1 h,而下午的觅食高峰期延后约1 h ...
王景   +8 more
doaj   +2 more sources

Functional diversity loss and change in nocturnal behavior of mammals under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open access: yesConservation Biology, Volume 36, Issue 3, June 2022., 2022
Abstract In the Anthropocene,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s of anthropogenic influence on biodiversity and behavior of vulnerable wildlife communities is increasingly relevant to effective conservation. However, comparative studies aimed at disentangling the concurrent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multifaceted biodiversity and on ...
Xueyou Li   +9 more
wiley   +1 more source

Home - About - Disclaimer - 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