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61 to 70 of about 2,268 (154)
越冬期鸳鸯(Aixgalericulata)日活动行为的时间分配有明显规律性。休息(40%-80%)是越冬期鸳鸯的主要行为.早晨和傍晚是鸳鸯的取食高峰时间。在下午的取食强度高于上午的取食强度。越冬中期(12-1月)鸳鸯的游泳时间相对减少,休息时间相对延长。在雌雄个体日活动行为的差别上,雄性个体理羽行为的时间比雌性个体多;警戒活动大部分是由雄性个体担任;雌性个体的休息时间比雄性个体多。季节变化,气候条件,以及温度、时间对鸳鸯的日活动行为都有一定的影响。
阮云秋
doaj
2003年11月~2004年2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哈尔滨动物园1对成年灰鹤的越冬行为进行观察,探讨冬季不同温度和不同天气条件下对灰鹤越冬行为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如下:笼养灰鹤越冬期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为静栖26.92%、进食25.96%、瞭望18.74%、啄雪草13.32%、理羽6.66%、游走4.91%、呜叫2.48%、警戒1.07%和打斗0.34%;大雾时静栖、瞭望和进食行为与正常天气相似,最为突出的是游走行为明显增多,而啄雪草行为减少了近10%,从总体上看活动量比正常天气时增多 ...
卢小琴+3 more
core +1 more source
【目的】 研究海洛因对乳鼠心肌细胞钙活动的影响以及维拉帕米对海洛因作用下的乳鼠心肌细胞钙活动的影响作用【方法】 使用体外培养5 d的SD乳鼠心肌细胞,标记细胞内游离钙,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细胞内荧光强度变化可指示细胞内游离Ca浓度([Ca]i)变化;并应用碘化丙啶进行活性细胞检测【结果】 0.01 mol/L海洛因可增加培养心肌细胞平均细胞内钙浓度和钙瞬变的幅度,对自发性收缩节律无明显影响;20 μmol/L维拉帕米可明显抑制海洛因诱导的钙超载,并可降低收缩节律,减少细胞死亡【结论 ...
doaj
研究动物行为能够揭示动物的活动规律、探索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动物行为调节与适应环境,而构建动物行为谱是开展动物行为研究的基石。2012年3~8月,通过对生活在半自然水域内9头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的系统观察,定义了更趋于自然属性的长江江豚45种常见行为,构建了半自然水域长江江豚的水上行为谱。行为谱主要归纳为28种本能性行为和17种社会性行为。首次对半野生条件下长江江豚的行为进行定义和分类,并对社会行为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简要解释。
陈 燃 李进华 项 鹰
doaj
圈养亚成体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春、夏季行为节律的研究
2010年2~6月,应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上海动物园10只圈养亚成体大熊猫的行为分配和节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圈养亚成体大熊猫的行为组成以取食和休息为主。春季,亚成体大熊猫取食行为频次高于夏季,而休息行为频次则低于夏季,春夏两季的行为总体分配间没有显著差异;从行为节律来看,圈养亚成体大熊猫的行为均呈现非正态特征。走动行为主要集中于7:00~8:00和13:00~15:00,攀爬行为主要出现于12:00之后,玩耍行为以13:00~14:00为主;亚成体大熊猫的部分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 ...
袁耀华, 刘群秀, 夏菊兴
doaj
(一)环志的意义鸟类环志(Bird-Banding)是获得有关鸟类迁徙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通过环志可以了解和研究鸟类迁徙、散布、季节运动、归巢能力、死亡率、存活率、寿命、种群大小、种群结构、配育经久性、地点和场所、日活动,以及有关生境、行为等方面的基本数据。从环志所取得的大量资料,起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
许维枢
doaj
豺(Cuon alpinus)和狼(Canis lupus)这2种体型和食性相似的群居犬科(Canidae)动物,作为食物链与营养级的高位物种对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探究同域分布豺和狼的日活动节律,有助于理解它们的时间生态位分化及其共存基础。本研究利用2022-2023年甘肃省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基于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同域分布豺和狼的日活动节律及其重叠程度。结果表明:在盐池湾保护区豺主要表现为日行性,活动高峰集中在日出日落前后,具有明显的多峰型活动模式 ...
马志兵+7 more
doaj
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及IUCN极危(CR)物种,野外种群数量4 000只左右。江西鄱阳湖是全球白鹤最主要的越冬地,几乎全球整个白鹤种群(超过99%)在该区域越冬。学者研究显示:气候、水位、生境类型、人为干扰等因素会对白鹤停歇地及越冬地的种群数量、活动节律、食性等产生影响。白鹤春秋迁徙期会以不同的策略,沿着相似的路线迁徙,具有一定的专一性。白鹤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对栖息地有选择偏好。近年来,人工生境成为白鹤重要的觅食越冬地。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上 ...
刘 鹏 1 孙志勇 1 刘美娟 2 韩卫杰 1 刘 俊 1 冯莹莹 1 张壹萱 1 雷小勇 3 宋 琼 4 黄晓凤 1
core
2014年4~10月,在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采用定点观察和扫描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45只在局部丰容改造的散放区散养灰冠鹤进行行为观察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灰冠鹤喜欢利用草地空间,占总体的67%,其次是近水区域,占13%。灰冠鹤在春季和夏季的空间利用差异不显著(P>0.05),相反,夏季和秋季差异性显著 ...
吴汝梓 何相宝 马雪峰 田秀华王 悦 杨锴斌 吴晓宇
doaj
2007年12月,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观察鹅喉羚冬季昼间行为。将鹅喉羚的行为分为采食、警戒、休息、移动和"其他"5种类型,各类行为所占比例雌羊为68.0%、7.0%、19.6%、5.0%、0.4%,采食行为消耗的时间最多,"其他"行为消耗时间最短,雄羊为29.6%、19.2%、29.3%、20.6%、1.3%,采食行为所消耗时间仍占最多,但较雌羊已大幅减少。无论雌雄,各行为在10min观察期内所占据平均时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
乔建芳+5 more
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