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1 to 20 of about 2,055 (147)
为寻求适用于自复位结构且具有显著捏缩滞回特征抗侧力部件,对单向斜槽钢板剪力墙(steel plate shear wall with inclined slots,IS-SPSW)、双向IS-SPSW及传统薄钢板剪力墙(traditional thin steel plate shear wall,TT-SPSW)的滞回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剪力墙板高厚比、跨高比参数对IS-SPSW滞回性能、水平承载力、抗侧刚度、耗能能力的影响,对比了双向IS-SPSW与TT-SPSW滞回性能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 ...
朱禹, 孙国华, 杨伟兴
doaj
结合波纹钢板剪力墙以及平钢板剪力墙的优点,提出一种伪波纹型交叉密肋平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足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通过改变梯形加劲肋的间距、高度和顶部宽度研究其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小梯形加劲肋的间距以及增大梯形加劲肋的高度都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滞回性能以及承载能力,但是当加劲肋高度超过一定值后,结构的滞回性能提高不明显;增加加劲肋顶部宽度对增强结构的滞回性能效果不明显,但是在加载前期可以减缓结构刚度的退化,在加载后期会适当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郑宏+4 more
doaj
新型腹板开孔屈服耗能支撑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将其应用于框架结构中,可提高框架的抗侧刚度,组成的支撑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了不同参数的耗能支撑与框架之间分别采用焊接连接和板铰连接组成的支撑框架结构的滞回性能。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耗能支撑主要依靠端部工字钢开孔腹板的孔间板件弯曲屈服耗能,滞回曲线饱满。支撑框架耗散的能量随着耗能支撑耗散能量的增加而增加,加载前期,支撑框架主要由耗能支撑耗能。随着层间位移角的增大,梁柱部分进入塑性后 ...
曾鑫, 赵宝成
doaj
为提高风电塔架的抗震性能,提出了考虑耗能时序的混合式风电塔架的概念,重点研究了结构抗震设计与评估的关键指标——强度折减系数。利用等效单自由度体系表征具有三线性滞回特征的新型塔架,并基于不同周期和滞回参数组成的变量矩阵,以320条近场地震动作为激励对等效单自由度体系进行了大量非线性动力分析,获取了3 600万个强度折减系数。强度折减系数均值对结构周期及滞回参数敏感,故基于对比研究选取的对数正态分布概率模型,通过多轮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一系列预测方程,从而实现强度折减系数概率谱模型的建立 ...
李红, 柯珂
doaj
为了研究端板型冷弯薄壁钢管混凝土框架连接节点的滞回性能,进行了4个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不同端板类型和钢管厚度下,连接节点试件的破坏形式、弯矩-转角关系、骨架曲线、节点刚性评价、耗能能力以及典型部位的应变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外伸端板连接节点和钢管厚度为3 mm的平齐端板连接节点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较好的抗弯性能、抗震性能及延性;钢管厚度为1.5 mm的平齐端板连接节点的滞回曲线呈捏缩状,耗能性能稍弱;在采取可靠的构造措施后,此类节点能用于实际工程。
陈馨怡, 王静峰, 郭水平
doaj
基于纤维单元和单轴材料本构的多段梁法在钢管结构的滞回性能模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OpenSees程序和多段梁法,以现有的3个圆钢管轴向加载滞回性能试验为基准,对以下4种常用的单轴材料本构对圆钢管轴向滞回性能模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不考虑弹塑性过渡段的随动硬化模型、考虑弹塑性过渡段的随动硬化模型、不考虑弹塑性过渡段的混合硬化模型和考虑弹塑性过渡段的混合硬化模型。分别对3个圆钢管的轴向荷载-轴向位移滞回性能进行了试验和数值模拟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 ...
杨大彬+3 more
doaj
通过对3个12.9级高强度螺栓连接端板节点和1个10.9级高强度螺栓连接端板节点的拟静力试验,对节点的破坏模式、滞回性能、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等滞回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9级高强度螺栓连接端板节点试件破坏时倾向于螺纹处发生脆性断裂,无明显塑性变形,而10.9级高强度螺栓连接端板节点试件在破坏时表现为受拉区螺栓脱扣;12.9级螺栓可以有效地延缓端板节点刚度的退化,同时提高节点的承载能力;使用12.9级高强度螺栓替代10.9级高强度螺栓能够提高节点的耗能能力 ...
杨俊芬+5 more
doaj
为了探究钢管再生混凝土混合柱框架的抗震性能,设计4榀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混合柱框架并对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以混凝土取代率、柱截面含钢率为参数变量得到混合柱框架的梁端、柱脚及核心区的应变分布规律、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结果表明,4榀混合柱框架的滞回曲线均饱满呈梭形,说明框架延性性能较好;骨架曲线在进入弹塑性阶段后更平缓,说明框架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均较好;梁端塑性铰位置出现在30~90mm范围内,柱脚塑性铰位置出现在40~100mm范围内,说明梁端及柱脚的高应力区存在于这两个位置 ...
闻洋+3 more
doaj
本文设计制作了4个H型钢梁试件,通过拟静力试验得到不同腹板高厚比以及不同钢种组合下钢梁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以及延性等,并评估了试件的滞回性能。随后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模拟验证,通过参数分析进一步补充了不同腹板高厚比和不同钢种组合对钢梁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腹板高厚比的减小,钢梁的延性和滞回耗能能力均有所提高,且增大腹板厚度对钢梁延性的提高程度大于对钢梁极限承载力的提高程度;相比同钢种钢梁,多钢种混用钢梁的极限承载力提高了17.4%、延性降低5.6 ...
朱爱珠+4 more
doaj +2 more sources
提出了一种四边连接圆形压痕钢板剪力墙,采用数值方法评估了其滞回性能,并与传统平钢板剪力墙和开圆孔钢板剪力墙的滞回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此外,系统地研究了压痕孔径、压痕孔距、压痕深度、钢板厚度、钢材强度和压痕布置方式等参数对四边连接圆形压痕钢板剪力墙滞回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压痕钢板剪力墙的抗侧刚度和水平承载力介于传统平钢板剪力墙与开圆孔钢板剪力墙的相应值之间,通过优化压痕设置,可实现其抗侧刚度与抗剪承载力的合理匹配。钢板厚度和钢材强度对压痕钢板剪力墙滞回性能影响显著,随着钢板厚度、钢材强度等级的增加,
陈泺舟+4 more
doaj +2 more 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