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21 to 30 of about 2,055 (147)
钢框架梁柱T型钢连接是一种采用T型钢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的节点连接,这种连接安装简单、造价经济,而且其刚度相对较大,承载力较大,延性较好,分析和研究T型钢连接的受力机理并提出简化滞回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本文用ANSYS对T型钢连接进行滞回性能的分析,在考虑材料、几何和状态非线性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T型钢的尺寸,柱的尺寸,梁的尺寸,螺栓的级别、直径、竖向间距、预拉力,构件材料,连接抗滑移系数,轴压比等参数对连接滞回性能的影响;有限元分析表明:T型钢的尺寸、是否设柱加劲肋 ...
宋晓光, 申成军, 郭兵
doaj
钢框架翼缘加强互形装配式节点在悬臂梁下翼缘与框架梁上翼缘交互布置拼接板,一侧用焊缝连接,另一侧用高强螺栓连接,另外梁柱连接根部用角钢加强。节点的焊接在工厂完成,现场用高强螺栓拼接。为研究翼缘拼接板宽度和厚度对节点滞回性能、骨架曲线、耗能性能、延性性能、应变分布规律等的影响,设计了3个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循环荷载试验。此外,还用ABAQUS软件建立7个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各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节点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梁柱根部用角钢加强可使翼缘拼接板与框架梁之间得到充分滑移,试件的延性系数均达到5.
杨文秀, 郁有升, 张海宾
doaj
针对预应力钢柱基底含摩擦型消能装置的耐震性能进行研究,探讨初始钢绞线预应力与消能装置的影响。通过钢绞线施拉预应力接合钢柱与基础,用来提供钢柱自复位能力;消能装置采用摩擦型消能,提供柱构件与基础接合的滞回消能能力,因此柱构件在受震后拥有自复位与无残余变形特性。研究参数包含初始预应力大小、摩擦消能面积与摩擦型消能装置的位置。通过理论推导建立预应力与消能装置在钢柱与基础接合的性能模式,进而设计试件进行试验来验证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柱与基础接合面有开启与闭合的现象;提高摩擦型消能装置螺栓的预应力量 ...
陈诚直+3 more
doaj
提出了一种新型波纹侧板-方钢管混凝土柱,利用波纹板良好的抗剪切屈曲变形能力来提高柱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抗剪抗弯性能,进而提高柱的抗震性能。为研究新型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2个试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试件的破坏特征,得到了新型柱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进而研究其承载力、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的破坏主要集中在柱脚部分,试件的滞回曲线比较饱满,延性和耗能性能良好,刚度退化稳定;新型柱钢骨架受力形式合理,波纹侧板剪切弹塑性变形对试件的变形和耗能性能贡献显著。
高传超+5 more
doaj
为研究K形偏心支撑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抗震性能,采用较低屈服点的可替换耗能梁段作为耗能单元,对一个单层单跨平面内钢框架模型进行低周循环加载试验。通过试验分析了框架的变形特性、塑性发展情况及破坏模式,分析了框架的强度、刚度、滞回性能、耗能特性。在连接节点处的高强螺栓上粘贴应变片,并观察高强螺栓的应变发展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破坏主要发生在耗能梁处且耗能梁先于框架屈服并消耗能量;梁柱节点处在加载过程中始终没有屈曲破坏;由于框架梁和耗能梁在加载过程中的相互错动,造成滞回曲线出现捏缩效果,高强螺栓出现松动。
刘洋, 王新武, 时强
doaj
为解决传统抗震支吊架采用“硬抗”的方式抵抗地震作用的问题,并减小传统抗震支吊架的震后残余变形,提出一种新型自复位耗能抗震支吊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对自复位耗能抗震支吊架和传统抗震支吊架进行有限元模拟,对比分析二者的应力及变形特性、滞回性能来验证所提自复位耗能抗震支吊架的抗震性能;通过建立不同参数的支吊架模型并对滞回性能进行参数分析,得到抗震斜撑复位比、刚度比和摩擦系数对自复位耗能抗震支吊架滞回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给出相应参数的取值建议;以支吊架响应峰值加速度作为工程需求参数 ...
王涛+4 more
doaj +2 more sources
通过建立6个传统钢管柱框架中柱节点试件和9个外传力式框架中柱节点试件,应用ANSYS对其抗震性能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对比分析了相邻两梁梁高不等时,两种框架节点模型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承载力、骨架曲线、耗能能力等。分析结果表明: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外传力节点滞回曲线饱满,该节点等效黏滞阻尼系数随梁高差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梁长度减少而增大,随着外传力板宽度增加而增大,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另外,增设外传力件能使节点域应力得到改善,有效避免梁根部应力发展导致梁柱连接处焊缝过早地发生脆性破坏。
徐忠根, 郭俊宇, 邓长根
doaj
水平荷载作用下外挂ALC板-钢框架体系抗裂与滞回性能试验研究
蒸压轻质混凝土(ALC)板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围护体系的墙板,为研究外挂ALC墙板-钢框架体系的滞回性能和ALC墙板的抗裂性能,进行了4榀足尺2层框架低周往复加载试验,以墙板-框架连接方式、勾缝做法和饰面做法为试验参数,记录了典型试验现象,获得了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刚度退化曲线等结果。研究表明:外挂ALC墙板可提高框架体系的初始抗侧刚度和承载力;钩头螺栓试件抗裂性能最佳,内置锚试件抗裂性能次之,滑动螺栓试件抗裂性能最差;在弹性层间位移角达到1/250之前,不同勾缝做法和饰面涂料均可满足抗裂要求 ...
陈杰+6 more
doaj
为对比分析普通节点和腋板加强型节点钢框架的抗震性能,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两种不同节点形式的钢框架建立三维空间计算模型,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模拟。对比分析了两种节点钢框架模型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承载力、耗能能力、强度及刚度退化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腋板加强型节点钢框架能有效地提高钢框架的承载力,达到塑性铰外移的目的,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退化性能较普通节点钢框架更缓慢。研究内容可为工程应用和理论分析提供参考。
董立婷, 王燕
doaj
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易在柱脚处形成塑性铰,设计损伤可控且具有复位能力的柱脚节点可有效提高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和韧性。基于实际工程应用的螺栓和盖板连接,提出了将碟簧螺栓和屈曲约束翼缘盖板分别作为恢复和耗能元件的一种碟簧螺栓连接柱脚节点。推导了节点的理论滞回模型以及部分构件的内力计算式,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节点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滞回分析。结果表明,提出节点的滞回曲线呈典型的旗帜形,损伤集中于屈曲约束翼缘盖板的核心板,碟簧螺栓有效地减小了节点残余变形;有限元模型与理论滞回模型的结果吻合较好。最后 ...
冯玉龙+4 more
doaj +2 more 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