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41 to 50 of about 618 (118)
应用种群管理软件SPARKS 1.5及PM 2000 v1.214对东方白鹳的国内圈养种群进行统计分析。在有记录的36 a人工圈养的历史中,野外捕获个体在1975~1999年间是构成圈养种群的主要部分,自1984年首个圈养个体出生后,圈养出生个体数量以年平均增长率15.10%速度增长,至2000年取代野外捕获个体数量,成为目前种群发展的主要力量。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61家动物园或机构圈养了375只东方白鹳个体。种群周期增长率λ=1.0311,性别比例为雄性:雌性=0.927 8 ...
马珺
doaj
本文于简述单次标志的捕捉再捕捉方法及其在应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之后,着重介绍开放种群的多次捕捉、标志的Jolly-Seler标志释放法,指出由于对野生动物的数量调查很难忽略死亡、迁入、迁出等因素,即只能在开放种群中进行,因此本方法将更为实用、且能得到不同时期的数量动态,存活率,迁入个体数等极有价值的种群参数,值得向广大动物学工作者推荐。
张杰, 陈华豪
doaj
以浙江天台山特有种华顶杜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它所在群落的结构Q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在该群落中,华顶杜鹃不占优势,优势种群为阔叶箬竹、黄山松、山□和金钱松等,它们的年龄结构都属于稳定型或增长型.群落垂直结构完整,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亦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偏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各样地间的植物种类相似性较高.华顶杜鹃处于濒危状态,必须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ZENGHan-yuan(曾汉元)+2 more
doaj +1 more source
通过2004~2009年大连森林动物园的数据调查,从食物的营养价值,环境的丰富度,种群密度三个角度入手,针对大连森林动物园散放区草食动物在半散放混养条件下饲养繁殖及动物群体管理进行浅析,分析其驯养繁殖管理方案的优势,并从可持续利用的自然小生境角度出发,对建立稳定的动物关系群体提出建议。通过分析显示非洲的斑马,澳洲的羊驼,我国西北的岩羊比较适合大连的气候及混养的这种模式,种群数量逐年递增,繁殖状况良好,死亡率也比较低,尤其是岩羊,由于其善攀援跳跃,活动范围广,种群发展最好。长颈鹿,黑斑羚和跳羚适应能力较差,
宋晓东, 张延君, 田秀华
doaj
以陕西省第4次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文献查阅及走访调查,对陕西秦岭地区大熊猫种群数量及扩散、栖息地消长、保护管理现状进行客观分析。结果表明:与第3次调查时相比,大熊猫种群数量增长、种群及栖息地扩散明显;但种群发展及生境威胁尚未解除,仍面临种群分割、内部竞争压力大、遗传压力加剧、栖息地破碎程度加大、潜在栖息地增长缓慢且质量较低、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以及人为干扰等问题。以现状为基础,从实际问题出发,以保护规划的视角提出构建秦岭大熊猫“一心两翼多点 ...
南晓娜王茸仙张新兵
doaj
新疆乌鲁木齐南山山区天山马鹿(Cervus elaphus songaricus)种群数量调查
为了查清新疆乌鲁木齐南山山区天山马鹿(Cervus elaphus songaricus)种群的现状和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野生马鹿资源,2010~2011年采用截线抽样法对新疆南山山区天山马鹿的栖息地和种群现状进行了考察。共调查35条样线,总长度78 km,遇见马鹿158头,平均密度为0.52512±0.064758头/km2,栖息地面积697 km2,估计马鹿总数为 366.0±45.1头。雌雄比例2.5:1,亚成体和成体数量明显大于幼体和老体数量。研究区域内马鹿的种群密度和资源总数量比往年有所下降 ...
布左拉·吐尔逊 日沙来提·吐尔地 孜拉吉古丽·西克然木夏米西丁·阿不都热依木 阿依努尔·阿卜杜艾尼 马合木提·哈力克
doaj
獐是一种较为原始的鹿科动物,为东亚地区特有种,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上个世纪以来,过度捕猎和栖息地丧失使獐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经历了急剧的减少,种群数量已不足10 000只。迄今,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关于该物种及其栖息地的生态学研究。本文从獐的分类地位、种群分布、觅食对策、空间利用、活动节律、集群行为、繁殖与寿命等方面对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旨在归纳已有的研究发现,结合研究和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对未来研究热点进行前瞻。
李言阔+5 more
doaj
这是一组澳大利亚的袋鼠宣传画,画中的袋鼠都是数量少,分布区狭窄的种类,而且它们的数量还在下降,用不了很多年,有的种可能要灭绝。澳大利亚政府正在设法对其保护,以维持种群数量。
do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