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61 to 70 of about 1,103 (205)
黑鹳Ciconia nigra(Linnaeas).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公约中的保护对象。关于它的繁殖生态,国外研究不多。为此,我们从1976—1980年,在长白山对其繁殖生态做了较为系统的观察,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分布与数量黑鹳在长白山分布于海拨700—1000公尺的红松、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数量不多 ...
张兴录
doaj
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属鸥形目(Lariformes)鸥科(Laridae),是一种体型中等、头棕褐、嘴和脚皆为红色、颇受人们喜爱的观尝水禽之一。每年三月初开始迁来青海湖,十月中旬才陆续离去,是以鱼类为食的夏候鸟,是在青海湖鸟岛上繁殖的鸟类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我们于1974年6—7月及1981年5—8月在青海湖鸟岛对棕头鸥的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 ...
廖炎发, 王侠
core +1 more source
2008~2009年,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9窝三道眉草鹀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该鸟在本区3月种群遇见率为2.9只/km,9月后为5.07只/km,繁殖后比繁殖前增长42.8%;繁殖期为4~7月,营巢期6 d,窝卵数3~5枚,孵卵期12~13 d,孵化率为86%,成活率89.5%,巢内育雏12~13 d,巢外育雏7~8 d。
王建萍
doaj
灰沙燕(Raparia raparia)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国内从南到北几乎都有分布。灰沙燕东北亚种(Raparia rapariaijimae)为东北地区夏候鸟,每年四月下旬迁来,九月下旬迁走。松花江沿岸分布的灰沙燕较多,其他有砂质陡壁的地方也有分布,但数量较少。作者于1982—1983年在松花江沿岸的肇源至巴彦县江段和吉林省向海自然保护区内作了部分调查 ...
李振营, 王学全
core +1 more source
笼养东方白鹳繁殖生态的初步观察刘丽华,魏红,高照弘(哈尔滨师专生物系150086)(哈尔滨动物园)1前言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属世界濒危物种之一,是我国珍贵保护鸟类。于1981年被列入世界鸟类红皮书中。目前只繁殖于俄罗斯的阿穆尔州...
刘丽华, 魏红, 高照弘
doaj
黑猩猩(Pan troglodytes)产于非洲西部和中部的热带茂密的森林里。在动物园是一种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展览动物。目前,据笔者所悉,国内已有不少动物园饲养展览,但未见繁殖报导。我园自一九七五年先后从日本引进五只,经数年驯养,其中两只黑猩猩分别在一九八○年十一月和一九八一年四月各产一仔,初步获得繁殖成功。现将我园黑猩猩的繁殖生态观察归纳整理,供我国动物园研究其繁殖时参考。一、性成熟和初配年龄黑猩猩的性成熟年龄,据资料记载,雄的七至八岁,雌的六至七岁。至于初配年龄却没有确切的资料 ...
余振富
core +1 more source
毛脚燕(Delichon urbica lagopoda)隶属雀形目燕科毛脚燕属。在我国分布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扎兰屯和巴林,黑龙江东北部爱辉、中部哈尔滨;河北;东北西南部朝阳,林西;山东威海、青岛,湖北;江苏镇江和沙卫山岛;广东广州湾。繁殖仅见于我国东北。关于毛脚燕的繁殖,国外有一些报导,国内资料较少 ...
关国生+3 more
core +1 more source
大苇莺 (Acroecphalus arundinaceus)为农林益鸟。阐明该鸟的相对数量及其繁殖生态,可为有计划地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我们于1980年—1983年的5—9月,在太原市南郊区先后对大苇莺的数量分布和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现报道如下。迁徙与数量据连续四年观察,大苇莺在5月中旬,(1980年5月12日,1981年5月14日,
刘焕金+6 more
doaj
大白鹭Egretta alba为中型涉禽,隶属鹳形目、鹭科、白鹭属。栖息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扎龙自然保护区境内的大白鹭其体型较大,翅长在410mm以上 ...
吴长申, 蒋星星, 许杰
core +1 more source
斑背噪鹛(Garrulax lunulatus lunulatus)属雀形目画眉亚科,是我国的特有种类,它和大熊猫同栖于竹林内,是一种重要的竹林益鸟。关于它的繁殖生态,国内报道甚少。我们于1981年9—10月、1982年3—6月和1983年3—6月对其繁殖生态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分布与数量斑背噪鹛在秦岭南坡属留鸟。根据历年的观查及50小时的统计结果(见表1),它分布在海拔1300—2600米之间,而且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2200的针阔混交林带的竹林内 ...
王世国, 王学杰
core +1 mor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