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81 to 90 of about 1,103 (205)
大熊猫春配揭秘──日本NHK电祝台《大熊猫》生态片摄制组纪事
大熊猫春配揭秘──日本NHK电祝台《大熊猫》生态片摄制组纪事大熊猫是一种和人类同“寿”的珍贵稀有野生动物,在世界舞台上已生活了约300万年。但它们不善捕食、奔跑、御敌,繁殖力低。一年一度的“牛郎织女”喜相逢,大熊猫是如何发情、春配和繁殖的呢,日本放送...
李斌, 天庆
doaj
暗绿柳莺 P. t.trochiloides,俗名为柳串儿,属(翁鸟)科莺亚科。是一种体型较小的鸟类,擅长鸣叫,对农业、林业都有益处。1982年3月至1983年6月我们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大古坪保护站对其繁殖生态进行初步观察,现将资料报导如下。一、栖息环境与数量分布暗绿柳莺在调查区内为留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于阔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内和近山区或山区的灌丛间。其树种主要有栓皮栎Quercus ...
王世国, 王学杰
core +1 more source
川金丝猴圈养种群大多饲养在中国的动物园中。根据《川金丝猴国际谱系簿2009》记录,到2009年12月31日种群存活数量227只,包括野外出生个体、圈养出生个体。种群中圈养出生个体数量占主要部分,2009年占80.0%,种群的增加更多地依靠圈养出生个体数量的增加,近年种群发展出现停滞状态,种群的繁殖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主要是由于圈养出生个体的繁殖率低于野外捕获个体的繁殖率;育龄动物中圈养出生个体的死亡多发生在12 a以前,而野外捕获个体的死亡多发生在13 a以后。1 a以下幼仔的死亡原因与近亲繁殖、世代数、
于泽英
doaj
藏马鸡繁殖生态初步研究格玛江初,董德福,龙文祥(云南省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德钦674500)藏马鸡(crossoptiloncrossoptilon为我国特产,仅分布四川西部、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和云南西北部.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滥猎,加上自身..
格玛江初, 董德福, 龙文祥
core +1 more source
2005~2007年在山西芦芽山保护区对大斑啄木鸟的生态进行了观察,观察表明,该鸟在本地区为留鸟,繁殖后比繁殖前的种群数量增加85.7%:3月下旬开始交配,4月上甸产卵,窝卵数3~6枚,孵卵期11 d,孵化率94.1%,繁殖成功率87.5%,育雏期21 d;食物以农林害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占90.4%,植物性食物占9.6%。
王拴柱, 王建萍
doaj
大鲵(Andris davianus)俗称娃娃鱼,隶属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分布于我国中南各省。大鲵不仅肉质鲜美,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目前对大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调查,形态解剖,人工繁殖和养殖等方面;而有关大鲵皮肤和胃的生化研究报道甚少。
杨红生
doaj
有关榛鸡(Tetrastes bonasia amurensis)的生态生物学问题,国内外已有一些报道(1960;周福璋等,1964;赵正阶,1977),但都是在自然环境中观察的结果,且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还不够详细。我们从1982年开始对榛鸡进行饲养繁殖的研究,经人工孵化,至1983年初饲养保留下来6只(4雌2雄,春季均参加繁殖),在饲养条件下对其繁殖习性和生长等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察,以补充野外观察之不足,并为榛鸡的饲养繁殖提供科学依据。一、饲养场地概况运动场(即笼子 ...
杨伯然, 张兴录
doaj
针尾沙锥(Gallinago stenura)俗称麦鸡,在西藏北部、黄河上游及黑龙江流域繁殖,冬季留居广东、福建和台湾等省.在迁往繁殖地途中,常于抚州地区临川市一带停留.笔者于19961997年对针尾沙锥迁徙中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
周亚平, 包水明
doaj
通过为期2 a(2011~2012年)对黑龙江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繁殖生境调查和分析,结果认为在七星河保护区白琵鹭主要选择芦苇湿地作为繁殖营巢地; 主成分分析其生境选择的决定因子是植被高度、密度、直径和水深,其贡献率分别为43.6%、18.5%、15.7%、13.4%,累计贡献率超过92%以上,其中生境选择与植被高度、密度呈正相关,与植被直径呈负相关,即白琵鹭倾向于选择植被高度高、密度大且植被直径细的芦苇湿地营巢繁殖 ...
朱冰润 李晓民
doaj
1990年8月我们在野外采集标本时,发现我区大古坪保护站管辖的白马沟口有绿鹦嘴鹎营巢繁殖,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生态观察 ...
宋团谱, 巩会生, 赵纳勋
core +1 mor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