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41 to 50 of about 5,377 (107)
利用红外相机监测西藏林芝通麦至色季拉山段猕猴西藏亚种(Macaca mulatta vestita),对红外相机布设点的海拔、坡度、距公路距离、距水源距离、植被类型、郁闭度、优势植物和周围植物丰富度8个生态因子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判断藏猕猴的冬季生境选择偏好。结果显示:藏猕猴在冬季主要选择低海拔的区域活动,区域内植物丰富度与藏猕猴平均单张照片出现的只数显著相关(r=0.638); 水因子、地理和隐蔽性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6.779%,表明藏猕猴在冬季偏好选择海拔低、坡度大、距公路及水源距离近 ...
丰大林, 于晶晶
doaj
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119台红外相机,通过对红外相机拍摄的野猪(Sus scrofa)的行为活动进行分析,并采用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重叠指数(coefficient of overlap)和相对活动强度指数(relative activity intensity index)研究野猪的活动模式和时间分配,以探讨其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野猪的日活动模式呈单峰型,活动峰值出现在16:00—18:00 ...
黄杨 林建忠 汪国海 周岐海
doaj
2020年1—12月,在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80台红外相机,对区内大中型兽类及林下鸟类资源进行连续监测,共记录到23种兽类和19种鸟类,包括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即亚洲象(Elephas maximus)、金钱豹(Panthera pardus)、北豚尾猴(Macaca leonina)和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即水鹿(Cervus equinus)、猕猴(Macaca mulatta)、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
陈彦一+4 more
doaj
为掌握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以及补充物种编目,于2018年12月—2021年4月利用红外相机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鸟兽持续野外监测。监测共记录到兽类22种,隶属4目10科; 鸟类90种,隶属9目24科; 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为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和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23种; 记录保护区新分布物种白头鹞(Circus aeruginosus)等28种。相对多度指数表明,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
李 扬+5 more
doaj
云南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四种哺乳动物日活动节律及活动模式分析
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马关县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进行为期5个月的持续监测,共收集到哺乳动物照片2904张,鉴定得到哺乳动物10种,隶属2目6科,以小型哺乳类动物为主;采用时间相对丰富度、日活动差异指数及昼夜指数对鼬獾(Melogale moschata)、果子狸(Paguma larvata)、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帚尾豪猪(Atherurus macrourus)4种动物的日活动节律和活动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4种动物均为夜行性动物 ...
刘宇#缪华#蒋桂莲姚冲学王智红王方姜志诚张志中刘德军陈明勇
doaj
红外相机视频是野生动物调查的主流研究方法之一,但在林区受设备角度、复杂环境与野生动物活动的随机性影响,极易出现检测中光流捕捉错误或简单语义难以识别的情况。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帧关系网络特征增强的视频目标检测方法(multi-relation video object detection,MR-VOD)。该算法在图像关系网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上下帧目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多阶段推理,实现对野生动物目标的准确检测。同时,以神农架林区野生动物红外相机视频为基础 ...
眭海刚+4 more
doaj
野生动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管理评价的关键指标,因此对野生动物进行长期监测是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等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以来,CForBio网络陆续在多个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开展以红外相机来监测野生动物多样性。随着我国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网络的初步形成,亟待建立和执行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统一监测规范。基于3年来在我国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红外相机监测的进展情况,以及热带生态评价与监测网络针对陆生脊椎动物(兽类和鸟类)所提出的红外相机监测规范 ...
周岐海+6 more
core
为满足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对植物油基多元醇性能的在线快速检测,以环氧大豆油为原料,合成了57个不同羟基含量的植物油基多元醇〔羟基值(KOH)94.1~229.4 mg/g、环氧值0~3.68%、聚合羟基值(KOH)85.1~207.5 mg/g〕,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对样品进行扫描,以43个样品作为建模集,14个样品作为验证集,建立基于FTIR的不同植物油基多元醇的羟基值、环氧值和聚合羟基值的定量模型。考察了归一化、二阶导数、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多元散射校正、正交散射校正(OSC ...
李文龙1,叶子寒2,王琰1,孙悦文1,毕艳兰1,彭丹1,李军1LI Wenlong1, YE Zihan2, WANG Yan1, SUN Yuewen1, BI Yanlan1, PENG Dan1, LI Jun1
doaj +1 more source
2014年5月至2019年4月,作者采用红外相机技术调查了浙江省钱江源国家公园的兽类及鸟类多样性。将整个国家公园划分为267个1km×1km的调查网格,每个网格内设置3个固定调查位点,使用1台红外相机定期在同一网格内的位点之间进行轮换。其中,古田山片区在5年内共完成14轮次调查,古田山以外的区域自2018年7月纳入调查范围,何田、长虹片区完成2次轮换,齐溪片区完成1次轮换。在253个网格内的741个有效位点上共获得140,413个相机工作日的数据,采集兽类和鸟类的照片和视频268,833份 ...
余建平+6 more
core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初步监测
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境内,地处大、小兴安岭山脉结合部,保护区面积为46743 hm2。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共布设80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对保护区内兽类和鸟类资源进行初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可确定的兽类和鸟类共6目15科19种,其中兽类10种,隶属于3目7科,鸟类9种,隶属于3目8科。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分别为狼、猞猁、棕熊、雪兔和驼鹿。对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3个物种的日活动节律进行分析发现:西伯利亚狍、野猪和赤狐的日活动频次峰值均出现在18 ...
李国富 尹伟平 邱国良 李天芳 李显达 陈福元 张俊利
do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