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51 to 60 of about 3,055 (143)
2016年6~11月,利用红外相机开展江苏南部丘陵山区野生动物监测的过程中,在宜兴林场和龙潭林场多个监测点均拍到白鹇雌雄鸟的影像,栖息地大多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毛竹林为主。查阅相关文献,证实白鹇为江苏省鸟类新纪录,由此白鹇在中国境内的分布也进一步向北推移。
丁晶晶 徐惠强 熊天石 王雪峰 王金海 李茂金 曹骁翔 常 青
doaj
钱江源国家公园红外相机监测平台由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合作建立,覆盖了钱江源国家公园全域和毗邻的安徽及江西省的部分区域。其中,钱江源国家公园古田山片区的监测始于2014年5月,其他区域的监测始于2018年7月;毗邻的江西、安徽区域的监测分别始于2017年11月和2018年3月。截至2020年5月,共在343个公里网格内完成了1,033个有效位点的调查,总有效相机工作日331,834d,共获得兽类、鸟类的照片和视频718,515份,独立有效探测数151,221次。其中 ...
余建平+7 more
core
2016年3~11月,在江苏省宜兴林场和溧阳龙潭林场利用红外触发相机进行野生动物监测。从收集回的数据中发现多个监测点拍摄到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的影像和视频,其栖息地大多以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毛竹林为主。经查实,白颈长尾雉为江苏省鸟类新纪录。
丁晶晶 徐惠强 翟飞飞 常 青 王 磊
doaj
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采用夹日法、红外相机法、网捕法、样线法等对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的兽类进行了调查,并通过查阅文献记录和馆藏标本,确认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现有兽类24种,隶属于4目11科,其中食肉目3科5种、偶蹄目2科3种、啮齿目3科9种、翼手目3科7种,同时对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兽类的区系分布、濒危等级和保护现状等进行了分析,并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湿地公园兽类资源的监测与保护。
杨天友 1+1 more
doaj
采用及时、可靠的方法对物种开展有效监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红外相机技术可以获得兽类物种的影像、元数据和分布信息,是监测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这项技术在野外便于部署,规程易于标准化,可提供野生动物凭证标本(影像)以及物种拍摄位置、拍摄日期与时间、拍摄细节(相机型号等)等附属信息。这些特性使得我们可以积累数以百万计的影像资料和野生动物监测数据。在中国,红外相机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众多机构正在使用红外相机采集并存储野生动物影像以及相关联的元数据。目前,亟需对红外相机元数据结构进行标准化 ...
William J.McShea+5 more
core
2013~2014年在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监测和样线调查开展了兽类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1)红外相机监测共拍摄到照片4 060张,7科13种兽类,分别为猫科(Felidae)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东北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鹿科(Cervidae)的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梅花鹿(Cervus nippon); 猪科 ...
穆文靖 周绍春 梁 卓 张明海
doaj
了解同域分布物种的行为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化,从群体行为上判断其生态位分化,是揭示其共存机制的重要途径。为了探明秦岭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与同域分布的金钱豹(Panthera pardu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3种潜在捕食者的日活动节律、时空生态位及共存机制,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监测。相关监测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 ...
马青青+8 more
doaj
为掌握喀斯特地区同域分布的小麂(Muntiacus reevesi)和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共存的时空分化格局,利用公里网格布设的红外相机对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这2种鹿类进行监测。于2019年2—8月,在151个网格位点分别获得1328张小麂和167张毛冠鹿的独立有效照片,总有效工作时长21234 d。结果表明:(1)在时间活动节律上,小麂与毛冠鹿均属晨昏活动型,均在7月活动强度最高,日和季节性活动节律上两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仅日活动高峰有所不同。(2)
邹启先 1# 彭彩淳 2+4 more
doaj
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南段安放红外相机48台,对两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原鸡(Gallus gallus)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进行1年的连续监测,经统计,48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共4 283个相机日,拍摄到原鸡的独立有效照片/视频824组,统计出原鸡雌性434只次,雄性327只次,亚成体307只次,雌雄比为1.33:1; 拍摄到白鹇的独立有效照片/视频47组,统计出白鹇雌性25只次,雄性32只次,雌雄比为1:1.28。日活动节律分析结果显示 ...
王 方 # 叶思达 # 汤永晶 王智红 黄 元 吕 婷 陈明勇
doaj
野生动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管理评价的关键指标,因此对野生动物进行长期监测是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等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以来,CForBio网络陆续在多个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开展以红外相机来监测野生动物多样性。随着我国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网络的初步形成,亟待建立和执行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统一监测规范。基于3年来在我国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红外相机监测的进展情况,以及热带生态评价与监测网络针对陆生脊椎动物(兽类和鸟类)所提出的红外相机监测规范 ...
周岐海+6 more
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