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91 to 100 of about 15,863 (217)
预应力部分外包组合结构是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一种特殊形式,有自重轻、跨度大、截面尺寸小和节约材料等特性,能够很好地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对8根部分外包组合简支梁进行了承载力试验研究,其中包括6根预应力和2根普通部分外包组合简支梁。研究表明:横截面面积越大预应力部分外包钢的抗弯承载力越高;而且预应力部分外包组合简支梁相对与普通部分外包组合简支梁,抗弯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预应力部分外包组合简支梁承载力建议计算公式 ...
邓宇, 张鹏, 张祥宁, 和真理
doaj
Simulation on the self-assembly of coil-rod-coil triblock copolymer(刚柔三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行为的模拟研究)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刚柔三嵌段共聚物(coil-rod-coil,CRC)在溶剂环境下的自组装.通过观察C4R8C4共聚物囊泡结构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发现体系先自组装成球形或柱状胶束,然后逐渐融合为盘状结构,再进一步弯曲形变,形成闭合的双层膜囊泡结构.当共聚物浓度为6%〜25%时,C4R8C4自组装成不同尺寸的囊泡相,其均方半径〈D2〉随共聚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双层膜厚度T基本保持不变.最后,改变溶剂性质,从亲棒到中性再到亲链,体系自组装结构从囊泡相转变为球形胶束相 ...
WANGSiwen(王丝雯)+3 more
doaj +1 more source
含硫过渡金属结构基元的反应——Ⅲ.基元化合物及其异三核组装体的形成、表征和结构规律 [PDF]
叶翔 童+7 more
openalex +1 more source
A Study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Ideography and its Derivative Mode [PDF]
意符是构成汉字合体字的表意构件,也是汉字系统的基因单位,从意符到衍生字的发展模式,也就是汉字系统形成的意序模式。 本文以《说文解字》部首与各部从属字为基础语料,合理借鉴和运用汉字学、词汇学和训诂学等研究成果,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说文解字》的意符系统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重点在于构建汉字的意符系统,在此基础上对汉字意符系统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并重点分析意符在衍生字当中充当的字义角色和字义功能。总结归纳出各个意符场的衍生模式。 首先,坚持以义为主兼顾字形,形义结合的原则,对《说文解字 ...
李磊
core
凯威特网壳的设计参数主要包括跨度、矢高、环向重复区域份数、径向节点圈数和杆件截面尺寸,每类参数的变化都会引起结构内力的重新分配进而改变结构的受力规律;这5类设计参数相互耦合,但应存在一个"最佳组合"使网壳结构的网格尺寸合理、用钢量最省且受力最为合理。对跨度30~90m、矢跨比1/3~1/7,环向重复区域份数6~12,径向节点圈数6~16的数百个单层凯威特型球面网壳模型进行了截面优化设计,以结构用钢量最省为优化目标,优化过程充分考虑了结构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得出了凯威特型网壳5类主要设计参数的 ...
陈世英, 鹿晓阳, 綦文, 赵晓伟
doaj
为了促进全生命周期可拆卸钢结构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完善相关受力性能评价方法和结构设计方法,针对新型可拆卸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连接件的受力机理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件设计考虑不同的连接件(螺栓)直径(M20、M24)和材料强度(C50、C60混凝土),通过标准推出试验,分析了破坏模式、荷载-滑移响应、滑移和峰值荷载以及可拆卸性能等。通过将试验结果与中国、欧洲以及美国相关规范中针对组合梁栓钉抗剪连接件和螺栓紧固件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
班慧勇, 罗家伟, 王元清, 杨璐
doaj
Pd<sub>77.5</sub>Au<sub>6</sub>Si<sub>16.5</sub>合金无容器凝固组织中的分形结构 [PDF]
力玲 孙, 文魁 王, 奇 吴
openalex +1 more source
Recent research on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hell roofs : buckling experiments on the steel base shell during construction [PDF]
2004-2005 > Academic research: refereed > Publication in refereed journalVersion of ...
Teng, JG, Wong, HT
core
模块化钢结构建筑凭借标准化、集成化和工业化等优势,迅速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青睐。从模块间连接节点弱、相邻构件协同工作性能差和结构鲁棒性弱三个问题为切入点,归纳国内外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半刚接和刚接节点,从力学机理和施工安装两个维度论述了现有模块间连接节点的发展与不足,提出了“梁端-柱端混合式连接”的解决思路。针对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模块间梁-梁、柱-柱协同工作,分析它们与钢-混凝土组合梁和格构柱的异同,在考虑建筑装修及施工的基础上提出了非连续连接组合梁(柱)的解决思路 ...
陈金林+5 more
doaj +2 more 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