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41 to 50 of about 8,905 (166)
天然气压力能是一种新兴清洁能源,对其进行高效利用是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手段。目前,天然气压力能回收利用中存在用能模式单一、评估指标片面以及评估方法缺乏等问题,导致天然气压力能利用率低,运行效益和系统不足无法被准确评估,行业发展受阻。首先,提出了天然气压力能综合利用方案,使用透平膨胀机回收压力能发电,降压过程中产生的冷能用于制冰,并加入太阳能热水系统提高出站气温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次,基于分析模型并考虑经济性和环保性构建了压力能利用系统运行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 ...
李茜+5 more
doaj +1 more source
将用户侧电、热、气等多种形式能源集成构建微能源系统,能够综合考虑多能流的转换、存储与传输过程中的互补特性,有利于提升系统的整体能源利用效率。然而,系统中不同形式能量的物理属性和传输特性差异较大,现有模型在研究多能流的传输和转换过程时,难以完整考虑热量传输约束及其对能量转换的影响。针对微能源系统中的综合能量管理问题,构建了热力系统中换热器的非线性传热模型,并考虑了热量传输对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同时,结合光伏电池、储能电池、热泵、燃气锅炉、太阳能集热器及相变储热装置建立了微能源系统中能量传输与转换的整体模型,
苟星+5 more
doaj +1 more source
风电场、光伏电站和储能系统的容量优化规划是降低风光储多能源混合系统成本、保证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措施之一。依托山体的重力储能,可以风光储多能源混合系统中风电场容量、光伏电站容量和储能系统容量为决策变量,建立以系统总成本最小和包括风光互补特性、供电自给损失率及风光储多能源混合系统贡献率等因素的综合指标最优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容量优化规划模型,并利用多目标自适应混沌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基于此,考虑不同规划偏好,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对帕累托前沿进行排序,得到不同规划偏好下的最优规划方案。另外 ...
刘志刚+7 more
doaj +1 more source
针对综合能源系统非计划停电下如何减少负荷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问题开展了研究,提出一种考虑负荷重要性与源-荷互补性的负荷恢复策略。首先,根据负荷特性构建负荷重要性评价指标,得出负荷的重要程度;然后,考虑源-荷互补特性,提出源-荷互补性评价指标;最后,利用熵权法综合考虑负荷重要性与源-荷互补性构建基于综合指标的负荷恢复策略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按照综合指标大小依次恢复负荷,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负荷损失,有效提升综合能源系统孤网下有限能源的利用率,同时储能的配置容量也可大大降低 ...
刘志谱+5 more
doaj +1 more source
面向新能源大规模消纳的大容量储能多分区两阶段优化配置方法研究 [PDF]
目前国内外对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条件下的大容量储能在多分区的协同优化配置研究较少,多关注在电源侧和微网中储能的优化配置问题,储能在电网侧多分区的配置效率不高。为了提高大容量储能在多分区配置的合理性,提出了一种满足新能源消纳的大容量储能多分区协同两阶段优化配置方法。在系统内新能源装机容量一定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电网调峰、系统备用容量充裕性和新能源利用率等因素,采用时序生产模拟方法和序贯子问题法,可以确定系统中不同分区储能配置的合理容量,实现了储能在适应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消纳条件下容量合理配置的定量研究 ...
袁伟, 王彩霞, 李琼慧, 时智勇
doaj +1 more source
可再生能源高速发展、信息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以及终端用能的多样化需求使得能源生产、分配及消费形式都呈现出时空异步、信能融合、多能互补以及智物协同的新趋势,这使得终端信息能源系统的平衡、协同、管控必须与之相适应。根据终端、拓扑网络以及综合能源管理云平台的特性,该文首先设计了自适应嵌入式信息能源智能终端,提出基于有限智能需求的边缘智能策略,以及多智能终端之间互协作策略,最终基于云平台提出拓扑网络与云平台纵向联合能源调配方案。构建了端-网-云立体协同架构以及自-互-群的立体管控策略 ...
胡杰0, 孙秋野, 胡旌伟, 张化光
doaj +1 more source
考虑动态赋权的江水源热泵供能系统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PDF]
针对当前江水源热泵供能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单一、赋权忽略动态变化及定性指标无法量化等问题,通过分析江水源热泵供能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运行特点,从技术、经济及环保三个方面构建了江水源热泵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文中采用模糊评价方法量化定性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熵值赋权法获得评价指标体系组合权重。考虑到江水源热泵供能系统在不同场景运行下的权值动态变化,提出基于动态赋权的权值动态修正方法,实现评价指标的动态赋权。针对长江沿岸地区某江水源热泵供能系统进行评价方法的应用,验证了该评价方法与实际情况相符。
郭松+5 more
doaj +1 more source
计及电-热综合需求侧响应的热电联产机组优化配置研究 [PDF]
为提高总体用能效率,构建综合能源系统是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在能源互联网中,综合需求响应利用电、热等不同形式能源间的耦合互补关系,在需求侧进行能源转换设备的协同优化,激发综合能源网络的灵活性,有利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供能和用能成本。为此,提出一种计及电-热综合需求侧响应的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机组优化配置方案,以电压幅值、综合网损及经济成本作为综合优化目标,运用次序配置策略,采用电-热直接潮流法、加权求和法和改进遗传算法求解上述问题。最后 ...
周晓鸣, 丁一, 邵常政, 徐晓帅
doaj +1 more source
随着用户在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参与度以及系统复杂度的提升,传统的能源枢纽已无法完全满足需求。同时,如何解决环境与负荷的不确定性以及提升能量单元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亟需考虑的因素。基于此,提出了具备全双工与分布式特性的自能源单元,构建了一种针对多种不确定性以及需求侧响应的自能源综合调度模型并提出相应的能量管理策略。相较于其他模型,所提自能源综合调度模型全面描述了自能源在能源互联网中的运行特点。进一步,采用对环境模型需求较低的增强学习算法,引入不确定性作为状态指标并进行模糊离散化处理 ...
张宁, 孙秋野, 马大中
doaj +1 more source
计及用户热耐受度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韧性评估及提升研究 [PDF]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韧性评估涉及电力、燃气、冷热及建筑物等多元素特性,极端自然灾害的发生可能造成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基础设施的严重损坏,尽管现有方法已部分考虑了区域热网动态特性,但对于长时间供热缺失造成的用户生命健康影响考虑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考虑用户热耐受度的韧性评估及提升方法。首先,建立了建筑物室内环境和用户热舒适度的耦合关系模型,提出了计及用户热耐受度的韧性评估指标,进而提出面向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韧性评估流程。其次,建立了极端天气灾前、灾中和灾后三阶段的韧性提升调度优化方法 ...
杜洁+8 more
doaj +1 mor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