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 to 10 of about 766 (148)
基于数据驱动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鲁棒备用优化 [PDF]
构建以多能耦合为特点的综合能源系统是增强能源系统运行灵活性、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有效途径。考虑到居民、工业用户的供热(冷)需求,电-热耦合已成为中国综合能源系统的主要形态之一。为应对新能源发电、负荷等不确定性,在制定调度计划时通常配置一定比例的备用容量,以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灵活性。提出了一套面向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两阶段鲁棒备用容量优化框架。构建适合的不确定性模型是电-热综合能源系统鲁棒备用优化的研究基础。相较于传统的鲁棒备用优化,构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超平面不确定集合 ...
李英俊+7 more
doaj +1 more source
综合智慧能源作为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业态,已成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能源系统能效与降低用能成本的重要抓手。但当前综合智慧能源概念边界模糊,且具有多元主体博弈、异质能流耦合集成、技术路线复杂多样的特征。因此,科学、系统、可操作的绩效评价是保障综合智慧能源规划设计、优化决策与项目经济效益的必要理论指导。在综述综合智慧能源相关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从能源利用、环境友好、经济社会以及综合智慧4个维度,以园区或区域综合智慧能源为对象,归纳评述了当前综合智慧能源绩效评价的多维度指标 ...
王永真+8 more
doaj +1 more source
原料供应链是安全稳定生产的前提和保障,订单分配作为供应链的前置环节,是企业关注的重点。冶金行业原料成分复杂、供应商量大质异、信息耦合关联,当前专家决策模式面对如此复杂的订单分配问题时劳动强度大且难以适应海量信息,导致决策效率低、采购成本高、原料质量难以保障。针对该问题,提出了知识驱动的冶金企业原料供应链订单分配方法。首先,在确定多层次供应商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熵权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充分利用供货数据知识和专家经验知识,结合兼容度和差异度合理分配评价指标的重要度。然后 ...
刘一顺, 阳春华, 黄科科
doaj +1 more source
计及电-热综合需求侧响应的热电联产机组优化配置研究 [PDF]
为提高总体用能效率,构建综合能源系统是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在能源互联网中,综合需求响应利用电、热等不同形式能源间的耦合互补关系,在需求侧进行能源转换设备的协同优化,激发综合能源网络的灵活性,有利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供能和用能成本。为此,提出一种计及电-热综合需求侧响应的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机组优化配置方案,以电压幅值、综合网损及经济成本作为综合优化目标,运用次序配置策略,采用电-热直接潮流法、加权求和法和改进遗传算法求解上述问题。最后 ...
周晓鸣, 丁一, 邵常政, 徐晓帅
doaj +1 more source
针对硅光芯片在应用中由于其模场较小存在耦合损耗较大的问题,文章利用一款硅光调制器芯片对其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模场匹配理论进行了分析,随后对硅光芯片以及耦合用的单模光纤进行了模场测试,提出了一种提高耦合效率的低成本耦合方式。实验结果表明,该单模光纤与硅光芯片的耦合效率达到70%。利用该方案制作了光组件并进行了四阶脉冲幅度调制(PAM4)眼图测试,得到了较好的眼图。
谭忠祥+5 more
doaj
当前中国正处在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传统能源结构的利用效率受限,多种能源相互协同发展受阻,经济效益也徘徊在较低水平。以能源革命为背景,发展综合能源系统是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智能电网为核心枢纽,结合电网、天然气网、热传输网以及多能耦合设备,利用多种能源的耦合性和互补替代性,不仅可弥补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随机性波动等问题,也可加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相互响应,提高综合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协同方式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目前中国综合能源系统示范工程大多在工业园区落成,因此围绕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这一背景 ...
蒋超凡, 艾欣
doaj +1 more source
考虑信息节点失效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脆弱性评估方法 [PDF]
随着信息系统与电力物理系统的深度融合,现有电网系统正在向电力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power system, CPPS)发展,CPPS不仅需要应对来自物理层面的破坏,还受到来自信息层面的威胁。针对电网所受的威胁,建立了信息物理层相互耦合的故障模型,提出了一种综合电力节点重要程度及信息网络拓扑结构的评估指标。在仿真研究中,攻击者对高指标节点进行信息攻击并导致其失效,电网以负荷削减最小量为目标进行优化调度,进而根据所提指标辨识耦合网络脆弱环节。以IEEE-30节点系统作为算例进行分析 ...
连祥龙, 张文浩, 钱瞳, 唐文虎
doaj +1 more source
基于动态无线充电的电力-交通网协同优化运行研究综述与展望 [PDF]
交通电气化是交通系统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其特征之一是公路电气化—采用动态无线充电技术取代充电站,实现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完成充电,即“边走边充”。在该模式下,交通网与电网的耦合程度进一步提升,其耦合点由静止的充电站转变为移动的电动汽车,能够提升用户充电的便利性以及用户响应电网的积极性和及时性。在两网紧密耦合的情况下,电力-交通网协同优化调度能够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使电网和交通网处于安全、经济、高效的运行状态。该文基于高度电气化的交通网,考虑动态无线充电为主要充电模式,介绍了电力-交通网协同运行的研究框架;
吕思, 卫志农
doaj +1 more source
研究了2个无相互作用的与各自量子振子耦合的超导量子比特的纠缠动力学.数值结果证明,在强耦合下,必须考虑非转动波效应,以往的转动波近似不再适用.基于著名的转动波近似解析结果,目前可实验实现的强耦合区域与数值结果存在明显差别.而近年发展起来的转动波近似的一级校正得到的结果更接近于精确数值解.该理论结果可激发基于超导比特的相关实验.
QIANLei(钱雷)+3 more
doaj +1 more source
考虑塔-线耦合作用的体系风振响应以及对应情况下的输电塔等效风荷载的风振系数取值是输电塔抗风设计的基础,结合某220kV输电线路一塔两线实例,通过气弹性风洞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式,研究输电塔在考虑导、地线耦合作用下的风振响应规律,计算其对应的输电塔等效风荷载的风振系数,并与我国现行规范中的相关取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横担和输电线的存在使得塔身中上部的风振系数明显增大,在进行输电塔设计时需考虑其影响;建议采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和《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 ...
李正良, 罗熙越, 蔡青青
do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