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31 to 140 of about 14,691 (187)
Some of the next articles are maybe not open access.

脑血管痉挛血管内治疗的重症监护指南

, 2013
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大多数患者接受3H治疗,但当其不能使用或无效时,可采用血管内治疗。通过对2010年10月之前发表的有关脑血管痉挛血管内治疗的英文文献进行电子检索,总共检索到49篇文献,其内容涉及血管内治疗的时机、动脉内治疗方法以及球囊血管成形术。检索到的大部分研究探讨了动脉内罂粟碱或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二者均已被普遍证明能有效治疗脑血管痉挛和改善神经功能状况,但没有证据显示其相对于彼此的明确优势 ...
处理国际多学科共识会议与会人员   +3 more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术后护理

, 2013
目的 探讨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急诊综合病房收治的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经可脱性球囊介入治疗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共有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治疗是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手术方式,护理质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患者术后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做好各项护理工作,促进患者尽早痊愈出院。
安莹, 田素英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质量改进的多学会共识

, 2013
目的这份国际性多学科共识文件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过程和临床转归的质量标准进行定义,并希望在质量保证程序中使用这些标准,从而评估和改善急性卒中血运重建的过程和转归。材料和方法写作组成员由美国神经放射学学会、加拿大介入放射学协会、欧洲心血管和介入放射学学会、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神经介入外科学会、欧洲微创神经病学治疗学会以及血管和介入神经病学学会认命。写作组回顾了1986年至2012年2月期间的相关文献,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疗过程和转归进行总结形成一份证据表,然后通过共识设立性能指标和阈值。
D. Sacks   +16 more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脑膜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

, 2013
目的 总结脑膜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18例脑膜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14例行栓塞治疗,栓塞1次10例、2次2例、3次1例,4次1例.80%以上栓塞3例,61% ~80%栓塞4例,60%栓塞7例.其中3例栓塞后行开颅手术完全切除畸形血管,1例因栓塞后9d脑内血肿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及切除血管畸形,术后遗留肢体偏瘫,经康复理疗后肌力恢复至Ⅳ级.1例DSA明确后开颅手术治疗,γ刀治疗1例,保守治疗2例 ...
王超, 张鹏, 叶明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自发性颅内出血40例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治疗

, 2011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和血管内治疗自发性颅内出血(SIH)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共40例自发性SIH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其中32例行血管内治疗.结果 DSA造影发现动脉瘤26 例,动静脉畸形(AVM)3例;两者兼有2例,烟雾病1例,8例DSA检查阴性.动脉瘤患者中,单纯弹圈栓塞术13例,支架加弹簧圈术 8例,单纯支架术5 例.3例 AVM患者接受了NBCA胶栓塞,均成功.结论 DSA是明确自发性SIH原因的可靠方法,血管内治疗是治疗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
姚江伟   +5 more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颅内动脉瘤破裂Hunt-Hess分级IV、V级患者急性期血管内治疗

, 201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Hunt-Hess分级IV、V级患者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时机、效果及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Hunt-Hess分级IV、V级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中Hunt-Hess分级IV级16例,Hunt-Hess分级V级5例,21例患者均急诊行血管内栓塞术,术后均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3周内清醒12例,不同程度残留神经功能障碍.3个月内清醒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结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Hunt-Hess分级IV ...
陈向林   +3 more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从CREST研究看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

, 2011
研究表明,16%的缺血性卒中归因于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是主要的好发部位。这部分病变治疗对预防卒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美国从20世纪中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最先采用手术方法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经典的研究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研究、欧洲颈动脉外科研究、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及无症状颈动脉外科研究,证明了CEA对有或无症状高度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有效性。近期公布的ACST-1研究观察了无症状患者接受CEA10年后的结果,证明无症状患者实施CEA后可使其10年的卒中风险降低 ...
张勤奕, 张茁, 博力杨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 2011
目的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临床应用支架或球囊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15例宽颈动脉瘤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及抗凝治疗方法.结果 15例患者有2例因颅内其他血管破裂出血死亡,其余病例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术前准备充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有效且针对性地抗凝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
许占新, 王海霞, 王瑜, 张伟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Home - About - Disclaimer - 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