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51 to 60 of about 14,691 (187)
【目的】 探讨肾衰血液透析后锁骨下静脉狭窄的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价值65377;【方法】 收治血液透析致锁骨下静脉狭窄的肾衰患者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确诊后在DSA引导下行镍钛合金自膨式支架治疗65377;术后随访并采用多种影像学手段了解支架情况65377; 【结果】 12 例患者共置入支架12 枚,技术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65377;所有患者术后24 h 内症状缓解,1 周内症状基本消失65377;支架3个月65380;6个月及1年再通率分别为:91.7%,91.7%,83.3 ...
doaj
目的 探讨院内发生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血管内治疗及预后,为制订院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信息。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7月因非缺血性卒中原因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期间发生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45例患者(院内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通过急诊绿色通道入院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100例作为对照(院外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血管内治疗相关资料,比较两组人口学信息、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结局 ...
张莉1,刘志广1,2,傅新民1,2,张洋2,宗海亮3 (ZHANG Li1, LIU Zhiguang1,2, FU Xinmin1,2, ZHANG Yang2, ZONG Hailiang3 )
doaj +1 more source
卒中后出血转化的影像学评估 Imaging Evaluation of Post-stroke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摘要】 出血转化是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考虑卒中急性期血流再灌注、避免血管再闭塞的同时,关注出血转化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是提高卒中治疗质量的关键之一。颅脑CT、CTA、MRI、DWI、SWI及灌注成像等多种神经影像学诊断技术可快速获取有关卒中性质、核心梗死灶体积、病灶及周围血流灌注状态、血管病变程度及病变血管管壁通透性等相关信息,以预测患者的出血转化风险,指导临床医师治疗措施的选择,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Abstract】 Hemorrhagic
李文君,刘俊艳
doaj +1 more source
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高发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尿毒症患者日益增多。尿毒症患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来维持生命,血液透析是其中最为成熟的一种,而完成血液透析治疗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1]。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首选,也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2 ...
熊慧+5 more
doaj
体外反搏(ECP)技术是一种无创性辅助循环治疗手段,自1962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实践,最初主要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在过去的四十年中,随着医学技术的深入研究与进步,体外反搏进一步发展为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EECP通过增加器官的灌注压力和血流量,具有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以及代谢等功能。鉴于其在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方面的优势,EECP不仅在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逐渐扩展至包括男科疾病在内的多个领域,为男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与思路。特别是在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
翟嘉文, 玄绪军
do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