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1 to 20 of about 2,993 (154)
利用样线法调查了鸡西机场周边苍鹭的分布及数量,对栖息在机场西南穆棱河旁的苍鹭进行了活动规律和行为节律的观察,在2011年10月3~7日,通过定点连续观察法记录苍鹭的日活动节律。研究结果显示,苍鹭飞行行为高峰值出现在6:00~8:30、12:00~13:00和15:30~17:00,苍鹭日常各种行为中休息行为、站立行为和理羽行为所占时间比例最高,为82%,晒翅行为在9:00~10:00达到高峰,为31%,其平均飞行高度为65 m,即对机场航班有一定威胁,应引起有关部门注意。
宋洋, 韩晶晶, 王超, 许青
doaj +2 more sources
2021年4—7月,在哈尔滨兆麟公园采用定点观察法、瞬时扫描法对繁殖期鸳鸯(Aix galericulata)日行为模式的时间分配和节律在不同性别、不同阶段、成幼间的差异进行研究,主要观察记录静栖、站立、游走、理羽、觅食、警戒、打斗和飞行等行为,累积观察726 h,共获得173 246条有效数据。结果表明:(1)在日行为时间分配上,不同性别、不同阶段(卵期和雏期)及成幼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静栖是卵期、雏期成年雌雄个体的优势行为,雄性站立和打斗行为显著高于雌性,雌性觅食行为显著高于雄性 ...
NGO THI KIEU TRANG+8 more
doaj +2 more sources
为了探析人工饲养是否会导致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发生变化,2019年7月在广西大桂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布置监控摄像头对22只野生鳄蜥和44只人工繁育鳄蜥进行监控,记录2种环境中被观察个体在每个时段(1 h)内每种行为的占用时长,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夏季行为时间分配方面,野生鳄蜥种群的移动、捕食及晒太阳行为时间占比极显著高于人工饲养个体(P0.05)。夏季行为节律方面,当气温较高时(13:00—16:00 ...
李胜明 1+4 more
doaj +1 more source
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对杭州动物园5只黑猩猩冬季的日活动时间分配及行为节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年雌雄黑猩猩的活动以休息行为为主,占比一半左右,而青年雄性黑猩猩以休息行为(36.46%)和移动行为(34.72%)为主。成年雌雄黑猩猩的移动行为(χ2=8.179,P=0.004)和理毛行为(χ2=10.9,P=0.001)存在显著性差异,休息行为(χ2=19.507 ...
张亚兰 1 #+5 more
doaj +1 more source
由于拉萨市流浪狗数量日益增多,已经对市民的生活造成了干扰,本研究围绕拉萨市城关区流浪狗的昼间行为展开了研究,旨在为解决流浪狗的问题提供支持。于2016年6月到2017年7月,从8:00—22:00使用瞬时扫描法(instantaneous and scan sampling)观察记录了城关区48只流浪狗的昼间行为。研究发现,流浪狗最为常见的行为是休息行为(占74.60%)和行走行为(10.15%),行走行为和取食行为表现出明显的节律性,行走行为的高峰主要在19:00—20:00,低谷为13:00—14 ...
韩慧 1+4 more
doaj +1 more source
通过了解圈养环境下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昼间行为规律,为饲 养管理措施的完善和福利水平的提升提供依据。2022年1—12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杭州动物园9只川金丝猴昼间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09:00—11:00和15:00—16:00是圈养川金丝猴的摄食高峰期;昼间活动中,休息占据了大部分时间(40.81%),其后依次是摄食(20.49%)、移动(17.09%)、理毛(11.04%)、拥坐(5.60%)、玩耍(3.41%)和其他行为(1 ...
朱爱玲+5 more
doaj +2 more sources
丰容能提高圈养动物福利和行为多样性。2018年10—12月,对深圳野生动物园半散放环尾狐猴(Lemur catta)进行食物丰容与环境丰容,采用焦点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观察丰容前、食物丰容和环境丰容阶段的环尾狐猴行为,比较分析不同丰容阶段环尾狐猴的日行为时间分配和行为节律变化。结果表明:食物丰容后环尾狐猴的搜寻行为显著增加,环境丰容后玩耍行为显著增多,这两个丰容阶段环尾狐猴的攀爬、行走、社群行为均显著增加,而睡觉、休息和异常行为则显著下降。丰容后环尾狐猴的活动节律也发生了变化 ...
郑金玲 1, 2
doaj +1 more source
凤头鸊鷉广泛分布于开阔的平原湖泊、江河和沼泽等地带,是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凤头鸊鷉在我国分布较广,数量较多,但近年来数量也呈下降趋势,本文通过对凤头鸊鷉繁殖前期的行为观察得出了在这一时期的日行为节律以及各行为在1 d中的时间分配比例,1 d中以游水行为为主占37.81%,其他行为情况分别是理羽占22.48%、静栖占13.44%、潜水占11.16%、觅食占10.89%、求偶占3.86%、卧巢行为占0.27%,其他行为占0.08%。凤头鸊鷉雌雄个体行为发生的频次无明显差异,只是进入繁殖前期 ...
张玥+5 more
doaj +2 more sources
2008年11~12月,在姚家坪小熊猫繁育基地采用目标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对19只圈养小熊猫指名亚种的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圈养小熊猫1d大部分时间用于休息(56.2%),其次是运动(25.1%)和采食(9.9%),其余行为分配的时间较短。在行为节律上,休息行为除9:00~9:55外,其余时间均为所占比例最高的行为,出现4个休息高峰,分别为8:00~8:55、11:00~11:55、14:00~14:55和17:00~17:55,在9:00~9:55出现极低值16.3%,此时是运动和采食的高峰;
兰存子+4 more
doaj +2 more sources
2017年12月—2018年4月,以上海动物园饲养的旋角羚(Addax nasomaculatus)为研究对象,探讨环境丰容对其行为节律、时间分配和空间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圈养旋角羚行为组成以摄食和休息为主,其次为活动和警戒等。通过布设本杰士堆和益智喂食器,旋角羚摄食和活动行为的频率显著增加,休息行为显著减少(p<0.05),摄食行为主要集中于09:00和14:00左右,中午时间以休息为主。丰容后,旋角羚的休息和反刍行为显著减少(p<0.05),对展区空间的利用发生显著变化(p<0 ...
刘群秀, 张佰莲, 耿广耀
core +1 mor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