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41 to 50 of about 2,993 (154)

ARIMA模型在大熊猫取食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open access: yes, 2011
应用ARIMA模型(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对圈养亚成体大熊猫24h的取食行为节律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和预测。根据序列图判断时序数据的平稳性,结合自相关及偏自相关函数确定分析模型为ARIMA(p,d,q)(P,D,Q)8模式。基于Expert Modeler模块和AIC信息评判原则筛选ARIMA模型的最佳阶数组合为ARIMA(0,0,1)(1,1,0)8。模型参数估计均通过显著性检验,预测值的置信区间包括所有实际观测数值。预测值残差的自相关与偏自相关函数值均在置信区间内,残差为白噪声 ...
刘群秀
core   +1 more source

昼夜节律紊乱增加卒中风险机制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Advances on Mechanisms of Increased Stroke Risk by Circadian Rhythm Disruption

open access: yesZhongguo cuzhong zazhi, 2023
昼夜节律紊乱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指内在昼夜节律睡眠-觉醒调节机制障碍;外部因素包括社交时差、轮班工作、夜间人造光、跨时区旅行、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内部/外部因素可以导致中枢和外周的生物钟紊乱,生物钟基因调控几乎整个基因组的表达,生物钟紊乱可导致葡萄糖-胰岛素代谢紊乱、高血压、血脂异常、免疫激活、肥胖、早衰等,而这些因素也正为卒中的危险因素。近年来,昼夜节律紊乱及其导致的上述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昼夜节律紊乱增加卒中风险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贾慧, 王迪, 所芮, 卫馨雅, 朱雨岚
doaj   +1 more source

甘肃兴隆山森林生态系统豹猫及其潜在猎物的日活动模式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23
食肉目(Carnivora)动物对维持食物网稳定和生态系统功能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理解捕食者与其猎物的时间生态位有助于珍稀物种的保护。为探究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与同域分布潜在猎物的日活动特征、季节性变化和种间活动重叠规律,于2018年9月—2020年8月在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60台红外相机开展持续监测,累计工作日33 521 d,共捕获豹猫370次、灰尾兔(Lepus oiostolus) 390次、鼠类(Rats)760次和环颈雉(Phasianus ...
张红勇   +6 more
doaj  

圈养亚洲象春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4
2012年1月13日~5月8日,采用瞬时扫描法、全事件取样法及目标取样法对昆明动物园4只圈养大象(3♀1♂)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圈养亚洲象在取食行为、运动行为、站立行为、休息行为、交往行为、情绪行为和其他行为中主要以取食和运动2类行为为主,除怀孕象运动(14%)少于取食(67%)外,其余都是运动行为时间分配大于取食行为时间分配,其他行为分配时间均不超过10%。在工作日和节假日雄象的运动行为和取食行为大致相似,而雌象表现为在工作日的运动行为多于节假日,取食行为则相反 ...
刘安荣 师 婧 周杰珑 杨 梅 柳元淑 肖伍原 何勇杰 黄 松
doaj  

笼养白鹤越冬行为的初步研究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09
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白鹤越冬行为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越冬期笼养白鹤行为时间分配依次为静栖33.65%,觅食20.61%,理羽12.67%,避风11.37%,瞭望9.36%,啄雪草5.30%,游走2.96%,趴卧1.86%,鸣叫1.49%,展翅0.74%。笼养白鹤在越冬期活动有一定的节律性。两性间越冬期其行为和时间分配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的温度、天气条件,对笼养白鹤越冬行为有影响。
刘丹, 田秀华, 何相宝, 邬楠
doaj  

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的研究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06
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东方白鹳(Cionia boyciana)越冬行为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笼养东方白鹳在越冬期其活动有一定的节律性;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时间分配比例分别为静栖行为59.25%、避风行为11.17%、觅食行为6.41%、瞭望行为5.56%、理羽行为5.39%、游走行为5.14%;成年个体与幼雏在越冬行为时间分配上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两性间越冬行为时间分配的差异不大;不同的温度、天气条件,对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有影响。经观察发现:东方白鹳在高纬度北方地区越冬 ...
马雪峰   +4 more
doaj  

朱鹮圈养种群与野外重引入种群行为差异研究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20
2014年12月—2015年9月、2016年3月—6月,采用扫描观察法结合焦点动物观察法交替对德清圈养朱鹮种群和野外重引入种群的朱鹮个体进行行为观察和记录,按照朱鹮行为的功能和目的共计描述定义朱鹮行为8类55种,其中停歇行为4种、警戒行为4种、整理行为10种、运动行为3种、社会行为8种、繁殖行为12种、觅食行为7种、刻板行为7种。比较圈养朱鹮种群和野外重引入朱鹮种群的行为差异发现 ...
邱国强 1   +4 more
doaj  

小熊猫在云岭山脉南部地区的活动节律初步研究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22
2019年10月—2021年5月,在云岭山脉南部地区采用红外相机法和样线法对小熊猫(Ailurus fulgens)的分布和活动节律进行研究,共收集到29个分布位点和94张小熊猫独立有效照片。小熊猫分布于大理市、漾濞县、剑川县、兰坪县和玉龙县,海拔3 000~4 000 m为优势分布区,林下有竹的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林为优势分布生境。小熊猫全年的日活动节律呈现单峰型,高峰为01:00—03:00,低谷为18:00—20:00,四季对比发现冬季的活动强度比春、夏、秋季高,日活动节律在雨季 ...
张德祥   +5 more
doaj  

小鸊春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7
2015年3~5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对四川邛海湿地小鸊春季行为进行实地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结果编制小鸊行为谱,将其行为分为觅食、理羽、游泳、潜水、飞行、警戒、鸣叫、嬉戏、争斗、护幼、休息、其他等12类。研究结果表明,在行为时间分配上,小鸊春季主要时间用于游泳(24.28%),其次为警戒(15.00%)、理羽(11.94%)、鸣叫(9.87%)、觅食(9.77%)、休息(6.49%)等。觅食行为在晨昏出现2个高峰期; 警戒行为和休息行为的节律基本一致; 潜水行为无明显的节律性变化 ...
张 萍 亓东明
doaj  

西藏黑颈鹤越冬期昼间行为的时间分配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08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研究了西藏南部黑颈鹤越冬行为的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结果表明,取食是黑颈鹤冬季的最主要行为,占其日活动时间的73.0%,其次,警戒行为占14.0%,行走行为占5.6%,保养行为占4.5%,静息行为占1.7%,社群行为仅为0.4%。黑颈鹤的全天活动表现出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在9:00~11:00和17:00~18:00分别出现一个取食高峰,而在13:00~16:00则出现一个休息高峰和取食低谷。不同群体结构黑颈鹤在不同越冬时期,全天活动中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存在一定的差异 ...
仓决卓玛, 杨乐, 李建川
doaj  

Home - About - Disclaimer - 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