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41 to 50 of about 390 (174)

贺兰山马麝春季生境选择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20
2014—2016年春季,在贺兰山马麝活动比较频繁的12条沟段对马麝的生境选择进行研究。共记录马麝春季利用样方164个,对照样方77个。利用拟合优度卡方检验及Bonferroni不等式对非数值型生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马麝偏爱选择位于阴坡的、以青海云杉为优势树种的针叶林带活动。Mann-whitey U检验表明麝春季对于13种数值型生境因子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偏好选择海拔高度高、乔木密度大、乔木高度低、乔木距离近、灌木高度高、灌木距离远、水源距离远、裸岩距离远、隐蔽级高的生境类型。此外 ...
陈俊达 1   +5 more
doaj  

Study on activity rhythms and behavior time budgets of wild Red muntjac (Muntiacus vaginalis) in Fujian Wuyi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using infrared camera trap [PDF]

open access: yes, 2017
自2016年1月1日~12月19日在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对赤麂进行监测,所有红外相机累计达到7985个有效工作日,共获得赤麂的独立有效照片为757张(组),鉴定出844只(次)个体,对其性别、行为类型、活动时间等信息进行记录和汇总,分析赤麂的活动节律和行为时间分配,并初步探究幼麂的行为,研究结果如下: 赤麂属于以晨昏活动为主的昼行性动物,活动高峰呈双峰型,在早上6:00~8:00和傍晚18:00~19:00出现;不同季节、不同性别的赤麂日活动强度模式相似,利用Mann ...
王海婴
core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贺兰山岩羊集群行为的研究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22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岩羊(Pseudois nayaur)集群行为进行研究,探究岩羊集群类型与集群规模出现频次及其冷暖季间的变化规律。共观察到岩羊2771群次,总计4942只次,平均集群大小为(1.78±1.49)只,最大群20只,最小群1只。集群类型共6种,分别为单个雄性、单个雌性、母仔群、雄性混合群、雌性混合群和雌雄混合群,其中,单个雄性出现996次(35.94%);单个雌性出现675次(24.36%);母仔群322群(11.62 ...
丁乙轩 1 刘鹏 2   +3 more
doaj  

贺兰山野化牦牛夏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3
2010年7月4~18日,采用瞬时扫描法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测牦牛的行为,对贺兰山野化牦牛的夏季行为时间分配与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将所有行为划分为运动、摄食、休息、社群和其他行为5种类型。结果表明,运动、摄食和休息是牦牛最主要的行为方式,分别占总行为时间的(41.06±2.36)%、(33.14±2.51)%和(22.84±4.71)%,社群和其他行为所占比例较少,分别为(1.49±0.17)%和(1.47±0.20)%。运动的2个高峰分别出现在8:00~10:00和15:00~16:00 ...
高惠   +4 more
doaj  

贺兰山马麝夏季营养采食策略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8
2014~2016年,在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样方法,收集到70份马麝(Moschus sifanicus)新鲜粪便样本,并采集植物啃食样本进行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进行对照研究,运用密度转化法计算出马麝各食物组分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贺兰山地区马麝夏季的主要食物组成。通过对主要成分中单宁含量、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运用中心合成设计(CCD)优化实验设计建立响应曲面模型,对马麝夏季采食策略进行分析。对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苔藓植物、山杏、密齿柳、蒙古扁桃、脚苔草、狭叶锦鸡儿、高山地榆、紫丝膜菌、秦氏黄芪 ...
赵 唱 刘尊显 滕丽微 高 惠 孙玉姣王志勇 王继飞 马忠其 刘振生
doaj  

1426—1949年腾格里沙漠边缘区旱涝灾害初探 [PDF]

open access: yes, 2018
通过对腾格里沙漠边缘区相关气候灾害的史料和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与归纳分析,利用统计分组、时间数列、滑动平均、旱涝等级划分等方法对研究区1426—1949年旱涝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干湿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26—1949年,腾格里沙漠边缘区共发生旱灾149次(平均每3.52年1次)、涝灾98次(平均每5.35年1次);因各县、区的地貌和建置时间不同,旱涝灾害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在时间尺度上,清朝发生旱涝的频率最高,分别为51%、78.6%,在空间尺度上,沙坡头区发生旱涝灾害次数最多 ...
安成邦, 曹志宏, 高信娟
core  

试论中国古代民族文物 [PDF]

open access: yes, 1998
departmental bulletin ...
6449, 秦, 晋庭
core   +1 more source

石鸡和美国七彩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1995
石鸡和美国七彩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邓如桂,李晓梅,王润莲(宁夏动物检疫站750001)石鸡又名呱呱鸡,属鸡形目、雉科、石鸡属,在宁夏主要群集生活在贺兰山阳坡及六盘山区.其肉味鲜嫩适口,是野味中的姣姣者。市售价高于肉鸡数倍。宁夏某自然保护管理局19...
邓如桂, 李晓梅, 王润莲
doaj  

Effect of Southeast Coastal Upwelling in Haitan Island of Northwestern Taiwan Strait on Surface Sedimentary Diatom [PDF]

open access: yes, 2012
[目的]探讨台湾海峡西北部海坛岛东南沿岸上升流对表层沉积硅藻的影响。[方法]以台湾海峡西北部海坛岛东南沿岸的表层沉积硅藻为材料,对其进行筛选、制片、观察,研究其属种分布特征和上升流对其的影响。[结果]按照表层沉积硅藻的丰度分布特征,将其分为三个研究区,以柱状小环藻、具槽直链藻和波状辐裥藻为主要的优势种群。结合温度、盐度的资料,可以得出海坛岛东南沿岸海域存在上升流。[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海坛岛东南沿岸海域表层沉积硅藻与上升流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
吴翔恩, 李超, 范彦斌
core  

贺兰山西坡啮齿动物消化道形态比较研究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9
为从生理生态学角度探讨啮齿动物对贺兰山环境的适应对策,以及同域分布啮齿动物之间的竞争状况。对贺兰山西坡啮齿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选择不同生境中4种鼠类进行解剖,对其各项消化道形态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4种啮齿动物的总消化道长度、总鲜重、总净鲜重的种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4种啮齿动物中,大林姬鼠和阿拉善黄鼠的胃长度和净鲜重与社鼠和子午沙鼠的差异性为极显著;与社鼠、子午沙鼠、大林姬鼠相比,阿拉善黄鼠的小肠、大肠和盲肠各项指标的差异性均显著,在胃鲜重差异性上为极显著;其他3种啮齿动物之间的小肠长度差异极其显著 ...
石锐 1   +2 more
doaj  

Home - About - Disclaimer - 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