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21 to 30 of about 213 (133)

The inspection about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hanges of the She ethnic group in Northe Fu'Jian Province:The study of writ of contracts in Song'Xi County [PDF]

open access: yes, 2009
畲族是中国东南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对畲族的研究构成了东南民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学者们对畲族历史文化展开了不同角度的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总体而言,这些研究主要侧重于对畲族相对集中和畲族自身文化特色较突出的地区的研究,如闽东和浙南等地。而疏于对散居或杂居地区的畲族的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是依托史书的记载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少数民族民间文献的开发和利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 所以基于以上的考虑和感兴趣于专家学者们对畲族的研究,笔者试图通过实证的、具体的研究,整合历史学、人类学 ...
蓝美芬
core  

Guanotrophy: Waterbirds Pay for Using Resources at Their Wintering Habitats 鸟粪营养学 :水鸟在越冬栖息地使用资源后留下回报

open access: yesIntegrative Conservation, Volume 3, Issue 4, Page 382-397, December 2024.
Significant waterbird colonisation was recorded in the wintering period (October through March in 2018–2019 and 2019–2020) in wetlands on Central Asian and East Australasian Flyways. Different limnochemical conditions influenced nitrate and phosphate concentrations.
Arkajyoti Mukherjee   +3 more
wiley   +1 more source

The structure and phylogenesis of olfactory receptor gene OR14J1 in ardeid birds [PDF]

open access: yes, 2016
动物嗅觉受体(OlfactoryReceptor,OR)分布于嗅觉上皮而直接影响着嗅觉功能。哺乳类OR基因家族中位点相连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的基因比例最大,且邻近MHC的最常见OR14J1基因具有与MHC相关联的作用,动物通过嗅觉选择配偶能够有利于提高其免疫力和适应性。鸟类嗅觉以往被认为较弱而没有得到重视,近年来有关鸟类嗅觉基因的研究正在开始起步。 本论文在设计鹭科鸟类OR14J1通用引物的基础上,扩增鹭科鸟类OR14J1片段 ...
刘梦绮
core  

Study On Conservation And Renewal Of Wazi Road In Shanghang County [PDF]

open access: yes, 2016
传统街区历经百年岁月,记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体现了城市的个性特征。它不仅从建筑、街巷空间和历史环境等方面表现城市的物质形态,还从生活方式、习俗和艺术等方面反映城市的人文形态。然而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量城市进行旧城更新。传统街区是旧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面临着被拆除更新的危险。如何处理城市现代化建设与传统街区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保护与更新传统街区,使日益衰败的传统街区重现活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以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瓦子街(今解放路)东段为研究对象 ...
蔡心怡
core  

A study on the breeding-site fidelity of Chinese egret——based on stable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ic analyses [PDF]

open access: yes, 2015
稳定同位素技术因具有示踪、整合和指示等多项功能,以及检测快速、结果准确等特点,近二十几年来被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应用于生态学及环境科学的各个领域。例如,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关关系,检测环境污染,研究动物的食性、食物构成、营养级层次、食物链及食物网结构,动物迁徙活动,农产品溯源,食品安全等方面。同时,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动物生态学研究,尤其是鸟类生态学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解决了很多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的难题。例如鸟类食性选择、迁徙路线及中途停留地选择、繁殖地忠实度等问题上。至此 ...
于小桐
core  

Genetic Structure Analysis of Y-Chromosome STR and SNP in Population of Wujiang Area, Suzhou City [PDF]

open access: yes, 2019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genetic phenotypes of Y-chromosome STR and SNP in Han male population of Wujiang area, Suzhou City and explore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population of Wujiang area for further examination of regional-specific Y-SNP genetic markers
WU Ze, CHEN Tian-fa, ZENG Zhi-fan, et al
core   +1 more source

鸟类迁徙若干理论问题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1993
迁徙是候鸟生活中主要组成部分。鸟类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迁徙习性,如迁徙的天气和时间、迁飞路线、迁飞的速度、迁飞的方式、能量利用、迁飞高度和方向等。迁徙的天气和时间鸟类迁徙的强度在白天和晚间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近几十年利用雷达监测鸟类迁飞与天气的关系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春天 ...
高中信, 马战, 于月明
doaj  

A Study on the Eastern Branch of Peis Clan in Hedong Area — Taking Sui and Tang Dynasties as the Center [PDF]

open access: yes, 2016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选题的意义与目的,对相关研究对象做了学术史的回顾,并对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以及使用的材料加以说明。 第二章简要介绍了隋唐以前河东裴氏的发展演变。河东裴氏发端于先秦,东汉时期逐渐崭露头角,并且完成了由地方豪强向文化大族的转变。曹魏时期,裴潜、裴徽、裴辑三人,成为河东裴氏三大分支的祖先。西晋时期河东裴氏迎来了自身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河东裴氏多数成员留在北方,少数成员渡江南下,经过南北朝数百年的演变,河东裴氏成为了一个松散的家族群 ...
傅子韬
c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hu and Yue cultures from the 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 [PDF]

open access: yes, 2007
楚国和百越文化的支系——句吴和于越建立的吴国和越国,是春秋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最具影响力的三个诸侯国,楚文化和百越文化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在楚、越文化关系这个问题上,学术界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观点,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楚、越的族源是否相同。在这个问题里面,楚文化起源于何处又是一个争议性非常大的问题;第二,楚文化和越文化各自的文化特质有哪些;第三、楚文化和越文化相互影响的考古学证据有哪些。论及楚、越文化关系,前辈学者还主要侧重于文献资料的钩沉,即使引用到考古发掘资料 ...
朱燕英
core  

苗族“吃鼓藏”仪式音声文化阐释——以贵州省从江县加勉乡党翁村苗族“吃鼓藏”仪式为例 [PDF]

open access: yes, 2019
苗族\"吃鼓藏\"仪式,是苗族以血缘、地缘为纽带进行的大型祭祖仪式,是\"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式的展演始终为音声所涵盖,笔者以贵州省从江县加勉乡党翁村2015年龙氏\"吃鼓藏\"仪式为个案,以仪式音声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仪式与信仰之语境中,阐释其文化内涵及价值。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苗族鼓藏节仪式音乐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4ED148 ...
谭卉, 邓江
core   +1 more source

Home - About - Disclaimer - 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