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31 to 40 of about 213 (133)
黄海生态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栖息环境,使其成为鸻鹬鸟类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对鸻鹬鸟类的成功迁徙、繁殖和种群维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1996年到至今的9年时间,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每年都要组织专家、保护区的专业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专业技术人员对黄海地区沿岸进行实地调查。调查采取样点统计和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记录实际统计的种类和数量。时间多集中在鸻鹬鸟类北迁期间的4-5月份。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北迁期间,估计该地区所支持的鸻鹬鸟类总量高达200万只之多 ...
陈克林, 许强
doaj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追求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发展,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理念。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中国,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各类沼泽湿地固碳能力平均每公顷4.91吨。中国约有3亿人直接从湿地获取产品。据专家研究,中国湿地生态系统年服务价值为2.7万亿元 ...
薛雄志
core
The Study of the Ethnic Origins of Qunshu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Systems of Huai River Basin Culture——Review and Rethink of the Academic History [PDF]
群舒是先秦时期活动于江淮地区的古代族群,研究这一族群是江淮地区先秦民族史的重要内容。群舒的来源是该研究中的首要问题,但由于文献记载的缺失、零散,传统的历史文献学方法不能对群舒的来源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分析群舒的来源,应从淮系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入手。文章梳理了学界对于淮系文化区系类型的研究成果,并通过群舒文化与淮系文化各支系的相互关系,对群舒族群来源提出了新观点:群舒族群应主要来源于当地居民,而这些居民的组成则与史前时期淮系居民的迁徙有关。Qunshu was an ancient ethnic ...
张萍
core
南海是环中国海海洋地理的关键环节,不仅是历史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上\"东西二洋\"航路的核心海域,也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中国-四方-四海\"陆海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之滨包括我国岭南沿海、海南岛至东南亚沿海的跨界海洋文化区域,史前、上古海洋聚落形态集聚分布,关系密切并最终整合一体,成为环中国海海洋文化特殊而重要的一个区系。文化因素跨时空分布的格局,也显示了土著先民频繁的海洋文化交流活动 ...
吴春明
core +1 more source
青藏公路和铁路(昆仑山口-五道梁段)有蹄类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布特征
掌握交通工程沿线野生动物时空分布特征对于野生动物通道设置至关重要。本研究于2014~ 2016年的6月、8月和12月沿青藏公路昆仑山口至五道梁路段展开调查,记录公路和铁路沿线有蹄类动物种类和数量,利用样线法分析了有蹄类动物在不同区域的分布规律,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路段共分布有4种有蹄类动物,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野牦牛(Bos grunniens)、藏野驴(Equus kiang)和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 4种有蹄类动物共9 687只,
兰家宇 王 云 关 磊 陈济丁 孔亚平 朴敏娟 朱洪强
doaj
Preliminary study on 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little egret (Egretta garzetta) with microsatellite loci [PDF]
白鹭(Egrettagarzetta)是在全球分布广泛的湿地鸟类,曾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附录III(2003)。为对其遗传多样性等种群遗传学特征进行研究,本研究筛选获得用于白鹭种群遗传学研究的12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建立了白鹭羽毛的微卫星分型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初步研究了中国沿海三个白鹭繁殖种群(广西防城港的巫头村、福建厦门猫屿、浙江舟山馒头山)2010年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微卫星筛选主要利用跨种扩增的方法,从黄嘴白鹭和棕颈鹭的已知位点中选择高多态性的位点进行扩增,
管昊
core
作者自1984年至1988年4月,在位于东北平原的扎龙自然保护区,北纬46°55′—49°35′,东经124°00′—124°30′,环志了41种951只鸟。截止1987年底共观察回收6种12只环志鸟(其中有2只是日本山阶鸟类研究所环志的)。分析对环志鸟类的回收和观察资料,为确定在本区繁殖的苍鹭、草鹭、白琵鹭、白枕鹤、丹顶鹤等鸟类的确定越冬地点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并为研讨鸟类迁徙路线,迁徙方式等迁徙生态学提供了线索,本文还探讨了对不同鸟的捕捉环志方法及影响不同鸟类观察回收率的因素。
苏立英, 许杰
doaj
1986及1987秋季在河北沿海总计共进行了206天的调查,共记录到29种雁鸭类,其中斑雁类5种,鸭类24种,只发现鹊鸭在沿海越冬。常见的种类为豆雁,斑嘴鸭,赤麻鸭,普通秋沙鸭。迁徙路线上雁主要在靠近海岸的陆地上空飞行,迁徙主要在白天进行,绝大多数鸭类在靠近海岸的海面上空迁飞,迁徒多在傍晚或夜里进行。对于所记录雁中的常见种豆雁,日迁徙有两个高峰,分别在8.00—9.00和15:00—17:00,下午迁徒数量多于上午。迁徙较早的种类为翘鼻麻鸭,白眉鸭,鸳鸯,而较晚的为普通秋沙鸭,赤麻鸭和豆雁 ...
陶宇, 金龙荣, 李晓民
doaj
南海是历史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上"东西二洋"航路的核心海域,也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中国-四方-四海"陆海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早期文明史上留下了特殊的历史记忆。南海之滨包括我国岭南沿海、海南岛至东南亚沿海的跨界海洋文化区域,史前、上古海洋聚落形态集聚分布,关系密切并最终整合一体,成为环中国海海洋文化特殊而重要的一个区系。文化因素跨时空分布的格局,也显示了土著先民的频繁的海洋文化交流 ...
吴春明
core
福建省地处中国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地跨中、南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17℃-22℃,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陆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80%,森林覆盖率62.9%,境内河流密布,拥有663条河流,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河流共有13条。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324公里, 滩涂广阔,岛屿众多,现有滩涂面积1898平方公里,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1546个。独特的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鸟类资源,同时,福建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上 ...
刘伯锋
do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