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81 to 90 of about 622 (105)

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早期疗效的因素分析

open access: closed, 2012
目的 探讨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早期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数据,根据患者溶栓后24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减少是否>3分,分为溶栓有效组和溶栓无效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比较两组各临床数据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后早期疗效与3个月预后相关(P=0.000),logistic分析显示溶栓前收缩压与溶栓后早期疗效显著相关(OR1.031,95%CI1.008~1.056,P=0.009)。结论 ...
宋叶平, 李焰生
openalex   +2 more sources

阿替普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观察

open access: closed, 2012
目的 总结阿替普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注射溶栓治疗,做到正确配制和使用药物,密切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并给予及时正确护理.结果 38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再通率为86.8%;溶栓过程出现颅内出血1例,穿刺部位淤斑6例、穿刺点血肿1例,牙龈轻微出血3例,血尿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两替普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过程中,护士充分利用专科知识快速、正确地为患者实施溶栓治疗;同时认真观察、处理危及患者生命的再灌注心律失常 ...
苏仁芳   +3 more
openalex   +2 more sources

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open access: closed, 2013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
杨艺
openalex   +2 more sources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及其耐药机制

Zhongguo fei ai za zhi = Chinese journal of lung cancer, 2022
肺癌是全球第六大死因,也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其最常见的类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突变是NSCLC的常见突变之一。针对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使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EGFR-TKIs)如吉非替尼、阿法替尼 ...
J. Huang, Hong Wang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A case of adolescent Fabry disease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Zhonghua nei ke za zhi, 2023
男性患儿,11岁出现皮疹,12岁出现肢端疼痛,14岁发现晨起眼睑水肿、泡沫尿,15岁时肢端疼痛难忍,尿蛋白4+就诊。辅助检查示,血压137/97 mmHg(1 mmHg=0.133 kPa),尿蛋白6.94 g/24 h,血肌酐124.7 μmol/L,尿素氮7.38 mmo1/L,尿酸582 μmol/L。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室心肌普遍性稍增厚。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见大量髓样小体。α-半乳糖苷酶A活性0.31。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示GLA有一个半合子突变c.974G>A(p.G325D)。诊断法布雷病 ...
M. Zhu, G. Ding, A. Zhang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血运重建: 直接还是桥接取栓?——研究回顾及展望

, 2021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推荐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作为发病4.5 h内急性大血管闭塞致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血管内治疗前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一把双刃剑,既可带来获益也可增加风险。是否可以跨过静脉溶栓,直接进行血管内治疗是目前卒中领域研究的焦点。已结束的4项针对发病4.5 h内急性大血管闭塞比较直接血管内治疗与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直接血管内治疗组功能独立比例与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组接近,两种治疗策略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杨清武   +3 more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Clinical analysis of 92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ateplase

, 2019
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睢宁县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发病在3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2例,其中92例接受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溶栓组),50例未溶栓,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24 h、7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颅内出血、死亡例数,并进行出院28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 时间窗内到院溶栓率为64.8%(92/142),门 ...
Zhi Wang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ognosi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thrombolytic therapy

, 201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8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予常规的内科护理;观察组44例,予在常规内科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现代康复医学手段,如言语及肢体功能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护理干预,治疗8周。分别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指数、巴塞尔指数(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及活动能力、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对患者生存质量等评价手段分别对患者入院前 ...
Yanfang Sun, Li-hua Sun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Home - About - Disclaimer - 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