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1 to 20 of about 678 (138)
当前,随着养貉业的不断发展,在加强饲养管理的条件下,貉能够保持正常的繁殖力,但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可挖。广大饲养者和科研工作者在生产实践中,如何提高貉的繁殖能力,是养貉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般提高貉繁殖力的主要措施如下:
李晓坤
doaj
对大连森林动物园圈养条件下北极熊的饲养管理、发情交配、繁殖及幼仔人工育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为北极熊在动物园的饲养与繁殖,尤其在人工育幼方面取得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希望对北极熊的圈养繁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毕延台, 于淼, 姚琳, 韩晶晶
doaj
上海动物园饲养的1对灰翅喇叭鸟(Psophia crepitans),于2017年4—6月间产下12枚卵,取其中10枚卵进行人工孵化,孵化出6只灰翅喇叭鸟雏为研究对象,探讨成年灰翅喇叭鸟在人工圈养条件下饲养和繁殖过程,包括笼舍环境管理、日常饲养流程、饲料配方、巢箱设计制作、人工孵化等。结果表明:灰翅喇叭鸟人工孵化时间为27—28 d,种类丰富和营养均衡的日粮可以提高成年灰翅喇叭鸟繁殖率,达到83.33%。繁殖巢箱设计与挂置应满足亲鸟繁殖需求,人工孵化可以提高灰翅喇叭鸟成活率,可使其达到50%。
王晶晶 刘群秀 黄康宁
doaj
北京地区白唇鹿的饲养与繁殖万自明,王海春舒立辅(北京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102602)(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1988年北京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从甘肃引进3对1岁龄野生白唇鹿(Cervusalbirostris),全部驯养成活并于1990年开始繁殖。...
万自明, 王海春, 舒立辅
doaj
有关榛鸡(Tetrastes bonasia amurensis)的生态生物学问题,国内外已有一些报道(1960;周福璋等,1964;赵正阶,1977),但都是在自然环境中观察的结果,且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还不够详细。我们从1982年开始对榛鸡进行饲养繁殖的研究,经人工孵化,至1983年初饲养保留下来6只(4雌2雄,春季均参加繁殖),在饲养条件下对其繁殖习性和生长等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察,以补充野外观察之不足,并为榛鸡的饲养繁殖提供科学依据。一、饲养场地概况运动场(即笼子 ...
杨伯然, 张兴录
doaj
为了对非洲白犀牛进行有效的饲养与繁殖管理,在浙江省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对非洲白犀牛的饲养情况进行了说明。此外,还对白犀牛的繁殖分娩行为作了介绍,这也是我国人工饲养条件下,白犀牛成功繁殖后代的首例。本文通过揭示亚成体犀牛生长发育到成体犀牛并交配、繁殖、分娩的过程,同时对习性进行了记录整理,供同行参考。
张国贤, 曹天海
doaj
本文以成都动物园饲养的1对灰鹦鹉及其于2003~2009年间产下的19枚卵和孵化出的17只幼年鹦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成年灰鹦鹉在圈养条件下的饲养和繁殖过程,包括巢箱的设计制作、人工孵育流程、人工育雏饲料配方等,并以收集自然育雏条件下雏鸟增重的数据为依据,对人工育雏幼年鹦鹉的饲喂量和饲喂方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给配对的灰鹦鹉提供种类丰富、营养均衡的食物是繁殖的关键;繁殖巢箱是自然孵育的关键;人工孵育是提高灰鹦鹉繁殖率的重要手段;灰鹦鹉的孵化期为28~30 d。
李洪文+3 more
doaj
非洲狮在我国很多城市动物园都有饲养繁殖的记录。但如何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条件,调整母狮生理性肥胖,达到繁殖目的,国内尚未见报道。我园饲养的一对非洲狮,雄的是1976年从哈尔滨引进,取名“小狮 ...
伍卓春, 王子乙
doaj
新疆野马繁殖中心从1987年开始进行普氏野马的饲养繁殖工作,经过4年的摸索,在栏养条件下繁殖取得了初步的成功。3年共繁殖野马14匹,已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本文综述了野马中心在提高繁殖率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普氏野马(Equns przewalskii Poliakov)是濒危物种,在中国已经绝迹。从1985年8月起新疆先后引进普氏野马16匹(6公,10母),在新疆吉木萨尔县境内,建立了新疆野马饲养繁殖中心 ...
张俊, 马成德, 颜辉
doaj
本文分析了普氏野马在栏养条件下四年的繁殖情况,报道了普氏野马在新疆野马饲养繁殖中心的繁殖率、增长率和成活率。四年共繁殖13胎,成活幼驹13匹,成活率100%。
张俊, 颜辉, 马成德
do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