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21 to 30 of about 678 (138)
动物园饲养的浣熊科动物经常出现异常的繁殖行为:食仔和弃仔现象,而随后的人工哺育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2011年上海动物园新引进3对亚成体浣熊,在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中浣熊的野外繁殖习性的基础上,在圈养条件下探索降低异常繁殖行为的方法,于2012年首次使3对浣熊成功繁殖和育幼。本文就北美浣熊的野外习性、饲养管理、繁殖特性等,结合观察到的一窝幼仔的发育情况和行为表现做初步小结,以期为今后的繁殖工作打下基础,减少动物的异常繁殖行为。
曹菲, 夏菊兴, 何维光
doaj
以广州动物园和广州鹦鹉研究中心饲养的3对小金刚鹦鹉及其于2008~2013年间产下的72枚卵和孵化出的37只幼年鹦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成年小金刚鹦鹉在圈养条件下的饲养和繁殖过程,包括巢箱的设计制作、人工孵化、人工育雏、饲料配方等,并以收集自然育雏条件下雏鸟增重的资料为依据,对人工育雏幼年鹦鹉的饲喂量和饲喂方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小金刚鹦鹉自然孵化的时间为28~30 d,种类丰富和营养均衡的日粮有利于小金刚鹦鹉的繁殖; 繁殖巢箱的设计与挂置应满足亲鸟的繁殖需求,人工孵育可以提高小金刚鹦鹉繁殖率和成活率 ...
陈 武 陈仕焯 冼木森 黄海英 彭健欢
doaj
川金丝猴圈养种群大多饲养在中国的动物园中。根据《川金丝猴国际谱系簿2009》记录,到2009年12月31日种群存活数量227只,包括野外出生个体、圈养出生个体。种群中圈养出生个体数量占主要部分,2009年占80.0%,种群的增加更多地依靠圈养出生个体数量的增加,近年种群发展出现停滞状态,种群的繁殖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主要是由于圈养出生个体的繁殖率低于野外捕获个体的繁殖率;育龄动物中圈养出生个体的死亡多发生在12 a以前,而野外捕获个体的死亡多发生在13 a以后。1 a以下幼仔的死亡原因与近亲繁殖、世代数、
于泽英
doaj
牛羚(Budorcas taxicolor Hodgson)又名扭角羚,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属世界珍稀动物,颇受国际动物界重视,上海动物园饲养牛羚有四川、甘陕、西藏三个亚种四川种群2雄7雌,甘陕种群2雄3雌、西藏有1雄。1983—1988年四川亚种繁殖成功5只,其中83年繁殖牛羚又在87年繁殖成功,甘陕亚种繁殖成功3只。本文总结1983—1988年饲养与繁殖经验供参考。
周建华
doaj
目前有关人工饲养丹顶鹤的繁殖生态已有一些研究,但关于丹顶鹤孵化期、育雏期仍继续产卵,以及一年孵化二巢等,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六年来我园饲养的三对丹顶鹤繁殖情况总结报道如下。饲养概况我园饲养的三对丹顶鹤(下称 A、B、C 对),其中两对来自哈尔滨,一对来自齐齐哈尔。A、B 对分别独笼饲养,C 对鹤与狮头鹅等饲养在一个笼内 ...
李肖五, 张玉珠
doaj
通过十年研究,基本掌握了大袋鼠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生长、发育、繁殖的生态及其对饲养生境的需求,成功地完成了两种大袋鼠的连续繁殖,目前已繁殖子代第五代,十年共繁殖两种大袋鼠37只,繁殖价值达30万元以上,支援了广州、沈阳、武汉等七家城市动物园共14只大袋鼠。探讨了大袋鼠繁殖过程中的幼仔掉袋、人工育幼等难点问题。在对掉袋幼仔的急救处理及人工袋育幼等研究中均取得较好成果。
濮燕群
doaj
野生动物的驯化是当今动物学工作者的研究内容之一。草原兔尾鼠Lagurs lagurus隶属田鼠亚科,具有体型小,性情温和,性成熟早,繁殖力强,易被驯服和易饲养等特点。我们自1989年8月开始驯化野生草原兔尾鼠,生长繁殖较稳定。在室内人工条件下饲养繁殖了5—6代200余只。现简要介绍如下: 1 驯化 1.1 原种来源:1989年7月1日从新疆和丰县和什吐洛盖国营牧场,蒿属草原景观捕获3只(2雄,1雌),带回实验室进行驯养。 1.2饲养条件:饲养室面积2.9×4.8米 ...
蒋卫, 郑强, 张兰英
doaj
依据山区农民的实际情况,用比较简易的方法对红腹锦鸡的人工饲养繁殖进行了分组对照试验,在改进笼舍、简易饲料以及用粪蛆幼虫替代面包虫育雏方面取得了成果,并提出了红腹锦鸡人工饲养繁殖推广应用的方法和建议。
张旋, 陈学丰, 潘国龙, 朱惊毅
doaj
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在安徽主要分布在黄山及其周围的山地混交林带。为我国特产,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内仅少数高等院校进行研究。由于在野外觅食时,雄麂多数在先,雌麂随后,很难诱获到活雌麂,故国内外未见有笼养繁殖成功的报道。逍遥津动物园自1980年饲养黑麂,7年间饲养的全是雄性个体。1987年7月收到一只5月龄雌黑麂。1988年10月,这只雌黑麂与一只同年龄雄麂配对,于1989年7月6日繁殖雌黑麂一只,1990年5月20日又生雌麂一只,后生的一只成活,这在国内还是首次 ...
江福霖
doaj
白鹮Threskiornis aethiopica meianocephala在我园陆续饲养已有廿余年,未能繁殖,自1978年改善饲养环境,笼内种植常绿灌木珊瑚树,同年4月开始繁殖,虽采用亲鸟喂育、人工喂育或二者交替等,但幼鸟皆未喂育成功。
何宝庆
do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