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21 to 30 of about 56 (41)

高山兀鹫肠道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21
在青海高原,国家二级保护鸟种,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以动物和人类的尸体为食,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至关重要。然而,腐尸中存在诸多有害因素(如兽药残留,病原菌或病毒感染等),对高山兀鹫种群的生存和保护构成威胁。肠道微生物调控宿主的免疫、营养物质代谢及发育等诸多生理过程,因此,也成为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解高山兀鹫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耐药情况,本研究采集野生高山兀鹫的新鲜粪便在实验室进行细菌分离培养、16S rRNA基因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生化鉴定以及细菌耐药性试验 ...
候建平 郑思思 龙鑫 海佳怡 王稳 朱丽琳
doaj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初步监测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22
2020年1—12月,在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80台红外相机,对区内大中型兽类及林下鸟类资源进行连续监测,共记录到23种兽类和19种鸟类,包括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即亚洲象(Elephas maximus)、金钱豹(Panthera pardus)、北豚尾猴(Macaca leonina)和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即水鹿(Cervus equinus)、猕猴(Macaca mulatta)、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
陈彦一   +4 more
doaj  

甘肃民勤县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地理区系及多样性研究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20
为掌握民勤县陆栖野生脊椎动物本底资源现状,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经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共5次,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对该县陆栖野生脊椎动物的种类、分布型、动物区系等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民勤县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分属4纲25目54科98属143种,占甘肃省陆栖野生脊椎动物种类总数(847种)的16.88%。其中两栖纲1目2科2属2种,爬行纲1目6科7属9种,鸟纲17目35科73属115种,哺乳纲6目11科16属17种;其中,我国特有种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1种 ...
张勇   +4 more
doaj  

红外触发相机技术在山区动物调查中的应用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4
近年来,红外触发相机凭借各种优势,在野生动物种类与数量调查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2012年6月~2013年3月,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区的水源及兽径处放置20部红外触发相机,以检验该技术在山区动物种类调查中的应用效果。监测期间共获得独立照片732张,经辨认,共拍摄到25种野生动物,隶属2纲,10目,15科,25属。哺乳类拍摄率最高的3种是北山羊(Capra ibex)、岩羊(Pseudois nayaur)及中亚兔(Lepus capensis); 鸟类拍摄率最高的3种为红嘴山鸦 ...
王 亮 赵 伟 杨增武 陶金鼎 包新康
doaj  

清洗陈旧标本羽毛的技术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1989
生物标本是科研和教学中的实物资料和教具,是自然展览中生动的展品,同时一件好的动物生态标本也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但由于对标本的保管条件不善等原因,时间过长就要有很多空气中的灰尘漂落在标本羽、毛表面,而且这些灰尘又总是要混合、吸附一部分空气中的水份和做为驱虫剂与标本放在一起的漳脑所升华出来的部分樟脑油。这样就使落在标本上的灰尘形成一定的粘性,并在标本羽、毛表面形成一个微粘性的灰尘附着层,且不断向内渗透。如此经过十几年以后,鸟、兽剥制标本浅色的羽、毛表面就被污染成灰黑色,深色的羽、毛表面也将失去原有的光泽 ...
姜牧里
doaj  

海南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研究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9
2018年2月—2019年4月,按照公里网格法在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技术研究了鸟类和兽类的物种多样性。共布设相机50台,累计8 257个相机日,共拍摄野生动物1 434只次,获得独立有效照片1 024张,其中兽类独立有效照片590张,鸟类独立有效照片434张。所获独立照片经鉴定归属于16种野生兽类,6目10科;野生鸟类18种,6目11科;另有家畜2种。保护区内兽类中针毛鼠(Niviventer fulvescens)的相对丰富度最高(RAI=21.48%),鸟类中白鹇(Lophura ...
李佳灵 1   +1 more
doaj  

短翅鸲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1989
短翅鸲(Hodgsonins phenicureides uhangensis)在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是留鸟,常见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中。有关短翅鸲的繁殖生态在国内未见报道,为此,笔者于1980年5—8月,1987年4—7月分别在英雄沟、五一棚对短翅鸲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整理报道于后。栖息环境卧龙保护区的五一棚,海拔2520米,属针阔混交林带,此带具有多样的环境、食物丰富,隐蔽条件较好,不仅是短翅鸲喜居的地方,也是其它动物喜居的地方。鸟类主要有:橙翅噪鹛、斑背噪鹛、褐头雀鹛 ...
葛有清, 瞿明成, 李洪成
doaj  

[Recent advances in the use of graphene for sample preparation]. [PDF]

open access: yesSe Pu, 2022
Feng J   +5 more
europepmc   +1 more source

[Type III secretory protein SINC of Chlamydia psittaci promotes host cell autophagy by activating the MAPK/ERK signaling pathway]. [PDF]

open access: yesNan Fang Yi Ke Da Xue Xue Bao, 2023
Zeng X   +7 more
europepmc   +1 more source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

open access: yes, 2017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邛崃山脉东南坡,地处邛崃山自然保护区群的核心地带。2014–2016年,我们在卧龙保护区内使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大中型兽类与鸟类的本底调查。经过10,961个相机工作日的调查,完成有效调查位点83个,覆盖58个公里网格。共鉴定出分属6目15科的32种野生兽类和4种家畜,探测数总计2,095次,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5、11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U)、近危(NT)的动物分别有4、6、4种。野生兽类中,食肉目物种数最多,共6科16种 ...
唐卓   +7 more
core   +1 more source

Home - About - Disclaimer - 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