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71 to 80 of about 1,897 (216)

北美浣熊的饲养管理和繁殖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3
动物园饲养的浣熊科动物经常出现异常的繁殖行为:食仔和弃仔现象,而随后的人工哺育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2011年上海动物园新引进3对亚成体浣熊,在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中浣熊的野外繁殖习性的基础上,在圈养条件下探索降低异常繁殖行为的方法,于2012年首次使3对浣熊成功繁殖和育幼。本文就北美浣熊的野外习性、饲养管理、繁殖特性等,结合观察到的一窝幼仔的发育情况和行为表现做初步小结,以期为今后的繁殖工作打下基础,减少动物的异常繁殖行为。
曹菲, 夏菊兴, 何维光
doaj  

サケ科魚類のプロファイル-15 クニマス [PDF]

open access: yes, 2017
編集:水産研究・教育機構 ...
青柳, 敏裕
core  

关于大熊猫每胎的产仔数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1987
大熊猫是一古老物种,也是濒危动物。它的繁殖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每胎产仔数则从生理上反映出它的繁殖能力。积累这方面的资料,对于制定繁殖措施及扩大饲养种群有重要价值。饲养条件下繁殖大熊猫已有23年的历史,人工授精繁殖也达9年之久,为积累有关资料创造了条件。一、大熊猫每胎产仔数自然环境中的大熊猫每胎产仔数的确切资料极难见到 ...
刘维新
doaj  

熊的电刺激采精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1991
熊在国内外的经济利用是非常重视的。熊胆是珍贵的药材、熊掌、肉可谓上等的名菜。以前,在我国仅有一部分熊在动物园人工饲养繁殖获得幼熊。由于近几年来人工活熊取胆汁研究在我国已见成效,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所以,现在圈养的熊几乎全部由野外捕捉而来,这样使自然资源不断遭到破坏。为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国家已将棕熊和黑熊分别列为一类和二类保护动物。为此,开展对圈养熊的人工繁殖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提高其繁殖力的关键是解决发情期,以及熊的繁殖障碍问题,这是今后解决熊类种源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对棕熊(Ursus ...
张建滨   +5 more
doaj  

浅谈繁殖猴群的管理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1985
近二十年来,灵长类养殖业迅速发展,遍及世界各地的养猴场采用了多种形式进行种群繁殖,其中有自然保护区人工驯化繁殖、天然岛半放养繁殖、猴园繁殖和小群笼养繁殖等。尽管各种繁殖方式的管理细则有所差别,但原则是共同的。现以猕猴(Macaca mulatta)小群笼养繁殖(即一个笼舍养1♂与5—8♀常年同居配种)为例,现将管理体会介绍于后。繁殖猴群的管理大致可分为种猴选择、
曾中兴, 陈元霖, 白寿昌
doaj  

首例救护中华穿山甲幼崽的人工育幼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圈养条件下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的繁殖率和幼崽存活率均较低,由于该物种食性特化,且缺乏行为习性和繁殖特性的研究,其人工育幼工作一直处于空白状态。2022年3月8日,广东省野生动物监测救护中心接收一只约1月龄的中华穿山甲幼崽,对其开展人工育幼尝试并获得成功。对此次人工育幼的代乳配方、饲喂方案、环境控制及日常管理进行总结分析,给出中华穿山甲幼崽人工育幼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为其人工繁育及幼崽救护工作提供参考。
许学林   +8 more
doaj  

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数量调查及保护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1
根据野外调查以及人工驯养繁育丹顶鹤的数量统计,研究了近30 a(1981~2010年)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的变动。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野生丹顶鹤数量维持在300只左右,是我国最大的野生丹顶鹤繁殖种群,占世界迁徙野生丹顶鹤总数的25%,而这些主要得益于扎龙保护区再建区30 a来,通过严格管护、科学研究、社区共建、环境教育及实施有效补水等一系列举措,使保护区核心区生态完整性和原始性得以保持,湿地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5.7%,为丹顶鹤等珍稀濒危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 ...
王文锋   +6 more
doaj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Pineal Organ and Retina and Immunolocalization of Melatonin Receptor Mel1a in the Mudskipper 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PDF]

open access: yes, 2011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pectinirostris)属于暖水广温广盐性的两栖鱼类,生活于潮间带的淤泥滩涂和红树林区,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食,分布于中国、朝鲜、越南和日本,我国产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和广西沿海滩涂,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名特优养殖品种。为了阐明大弹涂鱼的半月周期产卵机理,本文以大弹涂鱼为研究对象,运用组织细胞学方法观察了大弹涂鱼松果体和视网膜的形态结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褪黑激素受体(Mel1a)在大弹涂鱼视网膜和脑上的分布情况 ...
连惠波
core  

大熊猫繁殖活动观察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1986
大熊猫(Ailurpoda melanoleuca)是濒危物种,中国特产珍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其繁殖规律对挽救该物种意义深远。北京动物园自1963年以来,先后通过自然交配繁殖十胎次,人工授精繁殖九胎次。我们曾对饲养条件下31头(11♂和20♀)大熊猫的繁殖活动进行了观察,情况如下。
刘维新
doaj  

赤点石斑鱼促甲状腺激素TSHβ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在斑马鱼胚胎原始性腺和垂体中定位表达 [PDF]

open access: yes, 2010
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具有调节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的功能,但是在低等脊椎动物中的功能研究较少。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促甲状腺激素TSHβ除在垂体中表达外还在性腺中表达,进一步发现TSHβ也在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性腺中表达。且在人工诱导的赤点石斑鱼中,随着雄性化的转变,TSHβ转录水平升高。为研究石斑鱼TSHβ特殊表达方式的调控机制,采用基因组步移技术扩增获得赤点石斑鱼TSHβ5 ...
周莉, 李辰昱, 桂建芳, 汪洋
core  

Home - About - Disclaimer - 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