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21 to 30 of about 85 (70)
2014年6~8月,采用扫描取样法(Scan sampling)和目标取样法(Focal sampling)对沈阳森林动物园内丹顶鹤育雏期行为模式进行观察记录,研究了丹顶鹤育雏期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育雏期时间分配为觅食25%、育雏21%、游走19%、警戒18%、理羽10%、静栖7%。随着雏鹤日龄的增长,成鹤的育雏行为明显减少,理羽、游走、警戒、觅食行为均有所增加。雄性的警戒时间显著多于雌性,雌性的理羽时间显著多于雄性,雌性的育雏行为始终多于雄性。笼养丹顶鹤呈现一定的昼间活动规律 ...
徐天琦 田秀华 吴晓宇 宋艳珠 赵芳菊
doaj
为做好朱鹮的迁地保护工作,进行人工繁育是短时间内提高种群数量的最有效措施。浙江省德清珍稀野生动物繁育研究中心自2008年从陕西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引入5对朱鹮,通过5 a努力,目前存栏数已达118只,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本文以朱鹮浙江种群的人工繁育工作实践为基础,结合现有的相关文献,对浙江省德清珍稀野生动物繁育研究中心2008~2012年饲养的138只朱鹮雏鸟的非传染性疾病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阐述了其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主要疾病包括:腿部疾病4种(10例,占7.25%):船桨腿、卷曲趾、
葛云法 尹兆正 丁良冬 俞建昌 邵丽霞 章金泉 方盛国
doaj
2001-2004年在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对黑鹳F2的5只雏鸟的人工孵化温度和湿度进行记录。并对人工育雏成活的雏鸟的一系列生长指标如:体重、体长、喙长、翅长、跗跖长和尾长等进行测量,探讨黑鹳体长、体重等生长指标生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鹳卵的前中期(1-29 d)孵化温度为37.7℃,湿度为55%,后期(29-31 d)出雏温度为37℃,相对湿度65%;育雏箱的温度前7d为37℃,以后以每天0.5℃幅度逐渐降低,箱内湿度保持在55%, 20日龄后可在室温下饲养 ...
刘淑华, 白晓杰, 梁卫峰
doaj
依据山区农民的实际情况,用比较简易的方法对红腹锦鸡的人工饲养繁殖进行了分组对照试验,在改进笼舍、简易饲料以及用粪蛆幼虫替代面包虫育雏方面取得了成果,并提出了红腹锦鸡人工饲养繁殖推广应用的方法和建议。
张旋, 陈学丰, 潘国龙, 朱惊毅
doaj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arly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based on social ecological model: A qualitative study. [PDF]
Tang G+5 more
europepmc +1 more source
黑鹳的繁殖李仲逵,陈云霜,王桃兴,董国忠,史新利,顾海燕(上海动物园200335)我国饲养的黑鹳(Ciconianigra)在1984年开始配对产卵,经亲鸟或用孵化机孵化30天均能孵化出壳,因气候或人工育雏不当而失败。1986年5月末由亲鸟孵化出雏,...
李仲逵+5 more
doaj
作者于1984—1986年对人工饲养环颈雉的发情、产卵等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包括饲养管理、卵在孵化期间卵重的变化及雏鸟的生长发育等。现将材料整理如下:
尹祚华, 刘如笋
doaj
[Relationship between Myopia and Light Exposure]. [PDF]
Zhu QR, Liu LQ.
europepmc +1 mor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