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31 to 40 of about 1,048 (134)

多参数影响下网架结构中轴向约束杆件高温屈曲后强度特征

open access: yesJianzhu Gangjiegou Jinzhan, 2019
基于已有研究得出的网架杆件高温下瞬变约束刚度比的求解方法,开展了多参数影响下瞬变约束刚度比变化规律及伴随的轴力历程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表明:在结构升温历程中,杆件瞬态约束刚度比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杆件初始轴向约束刚度比及轴力历程受结构升温非均匀程度系数η、荷载比R、火源位置及结构跨度的耦合影响。随着结构温度分布趋于均匀(η值增大),杆件初始约束刚度比下降;随着火源位置从结构几何中心向边缘移动,在0.2≤η≤0.6取值范围,关键腹杆的初始约束刚度比依次递减,在0.7≤η≤0.8取值范围,则依次递增;
施陈宇, 杜咏, 王惠蕾
doaj  

Pseudo static test for pre-cast segmental bridge columns with dry joints [PDF]

open access: yes, 2011
为了比较节段拼装桥墩与整体现浇桥墩之间抗震性能的差异,以是否存在预应力钢筋、不同施工方法、预应力筋的位置和粘结状态、是否存在耗能钢筋等为试验参数,设计了一个包含五种不同构造类型混凝土桥墩的试验方案。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比较分析了这五种不同构造类型混凝土桥墩的破坏形态、易损部位、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节段拼装桥墩接缝的开展、拟静力残余位移、曲率分布、耗能能力、粘滞阻尼比等,得到了三种节段拼装桥墩、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桥墩和预应力混凝土桥墩之间拟静力行为的异同。试验结果表明 ...
林铁良, 葛继平, 高婧
cor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n residual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in plate with internal explosion dent damage under biaxial compression [PDF]

open access: yes
ObjectivesIn modern naval warfare, advancements in weaponry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vulnerability of ships to explosion impacts. Precision-guided weapons, in particular, pose a significant threat, as internal explosions within ship cabins can ...
Lei AO   +5 more
core   +1 more source

PEC柱(弱轴)-型钢梁顶底角钢连接节点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

open access: yesJianzhu Gangjiegou Jinzhan, 2019
为了研究PEC柱(弱轴)-型钢梁顶底角钢连接节点的滞回性能,分别以节点盖板厚度、角钢厚度、螺栓距离(与盖板相连角钢短肢上螺栓中心到角钢肢背的垂直距离)和节点加劲肋为参数,设计了6组节点并对其进行低周往复水平荷载试验。重点研究了4个参数对节点的滞回性能、节点刚度、延性和承载力的影响。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角钢厚度由14 mm增至20 mm,节点极限抗弯强度提高30%,延性提高6.8%,初始刚度提高1.21倍;螺栓距离由80 mm减至70 mm,节点的抗弯能力提高14.8%,初始刚度提高13%,延性降低4.8%
赵根田, 路瑶, 曹芙波
doaj  

The Research of Vibration Control of Benchmark Model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PDF]

open access: yes, 20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土木工程结构的防灾减震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土木工程结构的振动控制技术也随之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许多新型控制体系和控制装置相继出现。振动控制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运用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被动控制器的优化设计问题便是其中之一。但大多数文献均采用各自的动力学模型,各研究人员的方法之间没有一个统一的交流平台。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Benchmark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对被动控制器的优化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 (1)建立了Benchmark模型的动力学模型 ...
叶建宁
core  

Optimal Design of Control Devices of Three-dimensional Building Structure [PDF]

open access: yes, 2009
目前,振动控制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运用正在蓬勃发展,许多新型控制体系和控制装置出现。振动控制技术在土木工程中运用,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控制器优化设计问题便其中之一。控制器优化设计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被动控制器相关参数的优化或主动控制器最优控制律的选取;二是控制器数目和安装位置优化。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结构在频域内的响应,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对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三维结构控制体系的被动控制器的优化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工作如下: (1)三维结构控制系统阻尼器优化设计 ...
曾轲
core  

双层纵向柱列支撑的设计要求

open access: yesJianzhu Gangjiegou Jinzhan, 2007
支撑体系的作用是保证柱列的几何不变性和减少柱子计算长度。本文从柱列整体稳定性出发,对双层纵向支撑体系的强度和刚度设计要求进行了研究,分别得到了横系杆完全刚性、交叉支撑完全刚性以及支撑构件有限刚度情况下,对支撑的门槛刚度要求;考虑实际柱列的初始缺陷,确定最不利初始缺陷组合情况下,使柱列极限承载力达到计算长度减半的欧拉荷载所需要的支撑的强度设计要求。
童根树, 饶芝英
doaj  

The Research of Vibration Control methods based on Benchmark Model structure [PDF]

open access: yes, 20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大量涌现出来,这大大缓解了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地处地震多发区,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结构振动控制为结构抗震设计开辟了新途经,它改变了传统的单纯靠建筑结构自身性能抵御地震荷载的设计思想,通过在结构中附设减振装置来减小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以往的研究均采用各自的动力学模型针对各自的算例进行分析,各种方法缺乏一个统一的交流平台。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Benchmark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对被动控制器的优化设计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
洪志
core  

基于新型可更换阻尼器的自复位模块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open access: yes, 2021
提出了一种新型自复位抗侧力模块,该模块主要由预应力钢边框和角部可更换阻尼器组成,将其配置于分层装配式钢框架中,可以实现结构系统的低残余变形与震后功能恢复。在自复位模块中,预应力钢边框主要提供初始刚度与恢复力,可更换阻尼器通过舌板受弯屈服耗能。该自复位模块的刚度、承载力和耗能系数可以独立调节,角部阻尼器具有分散耗能稳定、对连接抗力需求低、不影响窗口门洞布置、震后极易更换的特点。建立了该自复位抗侧力模块的刚度与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与数值模拟方法,并提出了配置自复位模块的分层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的性能化设计目标。
楚功崚, 王伟
core   +1 more source

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柱-H形钢梁节点的滞回性能

open access: yesJianzhu Gangjiegou Jinzhan, 2021
碟簧垫片具有良好的变形和弹性复位能力,通过预压碟簧垫片可实现结构或构件的震后复位。通过将碟簧垫片引入至方钢管混凝土柱-H形钢梁连接节点,实现了此类节点的自复位功能。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了节点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并对带有碟簧的方钢管混凝土柱-H形钢梁连接节点进行了参数分析,重点考虑了碟簧初始预应力、碟簧数量、碟簧组合方式对此类节点滞回性能、抗弯承载力、节点刚度、耗能能力及残余转角的影响,并和传统角钢节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碟簧的合理设计,可实现此类节点在震后恢复至初始状态 ...
王一心   +3 more
doaj  

Home - About - Disclaimer - 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