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51 to 60 of about 1,294 (207)
血脑屏障(BBB)是以内皮细胞为核心形成的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稳态的重要结构。在缺血性卒中的病理条件下,局部的各种炎症反应与细胞自身表型、结构的改变使BBB的完整性遭到破坏、通透性上升,外周血中的各种成分,尤其是激活的炎症细胞/炎症因子可穿过受损的BBB而到达脑实质并损害正常或加重已经受损的神经细胞的功能。本文通过描述BBB各组分的和其他炎症细胞的激活和功能改变来回顾缺血性卒中后BBB的受损机制 ...
陆正齐
core
目的 观察局域卒中急救网络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建立“天河局域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救网”后的数据库,将 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分为综合卒中中心院内首诊组(院内首诊组)、网络医院转诊组和非网络医院转 诊组,比较三组间发病-入院就诊时间、发病-穿刺时间、发病-首次再通时间和3个月功能预后情况。 结果 2015年10月-2017年7月共93例血管内治疗患者,其中院内首诊组37例,网络医院转诊组31例, 非网络医院转诊组25例。三组间发病-入院就诊时间、发病 ...
廖瑜,乔宏宇,关敏,杨冰,张玉生,黄立安,徐安定
doaj +1 more source
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PDF]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者,对脑梗死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痰瘀阻型、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痰热腑实型、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痰湿蒙神型7组,分别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浆Hcy及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及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
冯桂贞+3 more
core
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高,院前延误形势严峻,疾病救治负担重。但相关影响因素及可采取的措施还不甚清楚或存在矛盾的报道,这不利于政府部门的决策制定。本综述发现受教育程度低、卒中发作时独处或独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位于农村者易引起院前延误,而有高血压、TIA和缺血性卒中既往史以及构音障碍、肌力下降、前循环卒中、经救护车转运的患者院前延误较少。加强卒中宣传和教育、建设移动卒中单元和提高信息化水平是缩短院前延误的有效措施。这些研究发现可以为进一步减少院前延误,提高急救效率,辅助政府决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廖雨琦, 曹黎明, 任力杰
core +1 more source
摘要: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继发的缺血性卒中占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20%~30%,且此类卒中多有高负荷量血栓、较大脑血管堵塞及较差的侧支代偿,因此与其他缺血性卒中相比,具有症状更重、预后更差、死亡率偏高的特点。此类卒中患者,即使成功取栓血管再通,术后短期内也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本文以3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性卒中患者为例,介绍其机械取栓后卒中复发并再次取栓的治疗过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导致心源性栓塞的特点,总结此类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卒中复发的预防措施。 Abstract ...
张海兵,夏卫东,王奉淼,李文帅,李庆民,张信芳,张全忠(ZHANG Haibing, XIA Weidong, WANG Fengmiao, LI Wenshuai, LI Qingmin, ZHANG Xinfang, ZHANG Quanzhong)
doaj +1 more source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后低血清前白蛋白血症的发生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前瞻性连续收集2017年7月-2020年10月来自全国18家分中心,符合条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的数据。依据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24 h内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分为低前白蛋白组和正常前白蛋白组,低前白蛋白定义为血管内治疗术后24 ...
崔晓玉, 聂曦明, 刘丽萍
doaj +1 more source
Cloning, Expression, Purification of NSE and Preparation of NSE Polyclonal Antibody [PDF]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是糖酵解途径中一种重要的生物酶,其特异性存在于神经元、神经内分泌细胞中。血清NSE水平的变化作为敏感的病理学标志蛋白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的定量指标正逐渐被重视,且血清NSE已成为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中最敏感的肿瘤标志物。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非小细胞肺癌(NSCLC)神经内分泌化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神经内分泌产物NSE在NSCLC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关注。总之,NSE作为神经内分泌性质肿瘤的标志物及神经元损伤的标志物 ...
林志妙
core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不良出院结局的影响因素,以及感染对出院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AIS患者,根据出院结局分为结局良好组(mRS评分<3分)和结局不良组(mRS评分≥3分或住院期间死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卒中后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指标的差异。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不良出院结局的影响因素。 结果
程实,李静,郭军平,胡爱香,于鑫玮,韩玮,梁瑛,冀瑞俊,张越巍
core +1 more source
治疗时间窗内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因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是各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指南推荐的Ⅰa级证据,但可能会引起血管再通失败和较严重的并发症。磁敏感血管征是T2*WI或SWI上,责任血管走行区域出现的低信号血管影。这种成像可以反映含铁血黄素含量,对血栓高度敏感。因此,磁敏感血管征可用于推测急性缺血性卒中亚型、血栓负荷、症状发作时间,以及与血管成功再通相关的因素。这有助于指导缺血性卒中超急性期治疗方案的选择,评估疗效和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由于磁敏感血管征的影响因素较多 ...
阿娜古丽·阿不拉尼压孜1,吴晓欣1,李骄星1,李竹浩2,盛文利1 (ABULANIYAZI Anaguli1, WU Xiaoxin1, LI Jiaoxing1, LI Zhuhao2, SHENG Wenli1)
doaj +1 more source
目的 分析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分布区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 学特征及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 连续入选发病7 d以内的MCA分布区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血管 病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时的主要症状及体征,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影像包括急性梗死灶的部位、 数量、分布特征、责任动脉有无狭窄、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随访患者1年内有无缺血性卒中或短暂 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复发 ...
张长青,王伊龙,王春雪,刘丽萍,赵性泉,王拥军
doaj +1 mor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