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51 to 160 of about 1,107 (197)

加肋锥-环-柱结合壳连接分段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open access: closed, 2016
为研究初始几何缺陷对加肋凸型锥-环-柱结合壳连接分段极限承栽能力的影响,参考现行规范对初始几何缺陷的要求,设计了初始几何缺陷的不同组合作为计算方案.建立了含不同初始几何缺陷形态的锥-环-柱结合壳连接分段模型,采用孤长法,分析连接分段的极限承栽能力及破坏形式,并探讨了几何修正系数Cg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的初始几何缺陷对连接分段极限承栽能力的影响有所区别;含加肋凸型锥-环-柱结合壳连接分段的极限承栽能力几何修正系数可参考本文结论.
张二, 吴梵, 吕岩松, 吴春芳
openalex   +2 more sources

基于分布塑性模型钢框架极限承载力分析

open access: closed建筑工程与管理
随着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如何有效防止其发生破坏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文中采用QR法对钢框架进行极限承载力计算,基于分布塑性模型模拟杆件塑性扩展,分析钢框架失效模式并编制相应C语言计算程序,为该类钢框架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艺菲 廖, 哲 黎, 华森 陆
openalex   +2 more sources

聚丙烯-钢纤维/混凝土柱大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 2020
对270个聚丙烯纤维掺量(体积分数)分别为0vol%、0.1vol%、0.2vol%、0.3vol%、0.4vol%、0.5vol%、钢纤维掺量(体积分数)分别为0vol%、0.5vol%、1vol%、1.5vol%、2vol%的聚丙烯-钢纤维/混凝土试块进行立方体抗压试验、轴心抗压试验和劈裂抗拉试验,基于复合材料力学理论,考虑纤维的取向系数、长度有效系数和界面黏结系数,对其建立强度预测模型并进行机制分析,同时选取掺量分别为0vol%、0.1vol%、0.3vol%的聚丙烯纤维、掺量分别为0vol%、1.
张广泰   +4 more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纵向变厚度(LP)钢板轧制技术和受弯构件承载性能研究

, 2019
纵向变厚度钢板(LP钢板)是一种新型节约型绿色钢板,可广泛运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船舶及其他特种结构当中,其研发和应用对促进结构优化设计,建筑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国内纵向变厚度钢板特殊的轧制与矫直技术,综述了钢板材料力学性能以及翼缘纵向变厚度工形截面简支梁在弹性和弹塑性阶段变形和承载性能的理论、试验和数值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了材料性能随厚度变化的规律,提出了翼缘纵向变厚度工形截面简支梁的承载力设计值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变形计算方法。
王元清   +4 more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Gibson地基中 V-T 联合受荷桩承载力分析

, 2015
为探讨桩顶竖向力(V)和扭矩(T)共同作用时的桩身受力特性,于桩顶先作用V后施加T,视桩周土为Gibson地基,并考虑桩-土接触面上的位移非协调性,基于剪切位移法和桩身荷载传递函数建立出桩身位移控制方程,引入力和位移边界条件后,推导出桩周土处于不同受力阶段时的桩身内力位移解析解,由此求得不同V-T组合作用下的桩身承载力,进而获得桩身承载力包络图。进一步的参数分析表明,对于V-T联合受荷桩:保持桩身长径比m0不变,桩身承载力随桩长L的增加而变大,而L不变时,桩身承载力随m0增加而增加;随桩土刚度比λ ...
邹新军, 王亚雄, 徐洞斌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基于水-热-力耦合模型的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 2014
针对广大寒区普遍存在的冻胀-融沉影响桩基承载力问题,以清水河大桥灌注桩为例,基于建立的饱和冻土水-热-力三场耦合模型及研发的3G2012软件系统,深入研究了温度变幅、桩和地基土的传导系数、导水系数、回冻时间等因素对其承载力的影响,揭示了其承载的内在热力学机理.结果表明:钻孔灌注桩承载力随温度发生波动变化,冬季桩基的极限承载力近似为夏季的1.2倍;地基的导水系数提高一个数量级,加剧了地基土中的水分迁移及冻胀融沉变形,进而影响桩基承载力;冻土回冻时间对桩基承载力也有较大影响 ...
刘乃飞, 李宁, 何敏, 徐栓海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球-环-柱型式球面舱壁静强度及承载能力分析

, 2017
以球-环-柱组合壳型式的球面舱壁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几何形状下球面舱壁结构静强度及承载能力的特性。为表征球面舱壁扁平几何形状,初步提出“扁平度”的概念,借助结构有限元软件,对系列不同扁平度球面舱壁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其对结构静强度及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当球面舱壁扁平度较小(约小于0.2)时,过渡环段的内表面应力强度问题突出,容易产生塑性变形并扩展至整个过渡环段,并在过渡环区域发生破坏;当扁平度较大(约大于0.7)时,球壳区域出现弯曲应力,初挠度影响较为敏感 ...
熊景毅   +5 more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Home - About - Disclaimer - 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