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 to 10 of about 1,154 (115)
“双评价”方法下的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 究——以中国湖北省为例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下称“双评价”)一直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做好“双评价”有利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后续开展。过往的农业耕作条件下的国土资源评价只包括坡度和粉砂含量,论文增加了五项修正性评价因子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科学。通过对湖北省的国土资源评价得出结论:在城镇建设功能上,东部和中东部地区国土资源等级高于西部,在农业生产功能上,国土资源等级中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分析其原因与地形、行政区位等息息相关。最后指出需要完善评价指标,并对评价结果合理分析利用。
张 锦河, 何 力, 李 亚萍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文中以某景区玻璃索桥项目建设用地为例,通过现场踏勘及资料收集,确定评估范围,分析了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确定评估级别为一级;通过对本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综合判定,本项目建设用地适宜性级别为基本适宜,并针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提出了防治措施,为建设项目减灾、防灾提供科学依据。
津夏 李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Rewilding in the face of climate change
Abstract Expansion of the global protected‐area network has been proposed as a strategy to address threats from accelerating climate change and species extinction. A key step in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uch expansion is understanding how novel threats to biodiversity from climate change alter concepts such as rewilding, which have underpinned ...
Carlos Carroll, Reed F. Noss
wiley +1 more source
河流生态基流是“开展河流健康评估”的重要依据,是生态文明建设、维护自然生态健康管理和保护的关键之一。生态基流科学论证、精确确定所采用的方法与河流径流特征、生态环境敏感目标相适宜则尤为重要,本文以车尔臣河为例,分别采用Qp法、Tennant法、湿周法对各节点生态基流进行分析计算,在通过方法与河流的适宜性分析确定较优的河道最小生态流量。
红香 谭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Decision‐support tools for dynamic management
Abstract Spatial management is a valuable strategy to advance regional goals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uman health. One challenge of spatial management is navigating the prioritization of multiple features. This challenge becomes more pronounced in dynamic management scenarios, in which boundaries are flexible in space and ...
Heather Welch+4 more
wiley +1 more source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麝夏季种群分布与生境适宜性的关系
掌握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的分布、种群大小及与生境适宜性的关系是对濒危马麝开展可持续就地保护的前提和基础。2021年7月1日—8月25日,采用样线法和粪堆计数法对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马麝种群进行调查,分析马麝的分布和种群大小与保护区夏季生境适宜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区分布有马麝922~1 480头,主要分布在适宜生境内,平均种群密度为(4.00±0.93)头/km2;随夏季生境适宜性的增加,马麝的种群密度也呈上升趋势,高适宜区生境种群密度可达(18.01±1 ...
高浩翔+11 more
doaj
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马生境适宜性评价和景观特征分析
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野马(Equus ferus)重引入及野放项目的重要成员之一,开展生境适宜性评价是制定该物种保护规划的前提和基础。综合考虑植被、地理环境等影响野马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以及道路和放牧等人为干扰因子,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运用生境适宜性指数(HSI)模型得到野马生境适宜性综合评价分级图并计算各分区面积。同时,利用Fragstats 4.2景观分析软件从斑块水平对其生境进行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
裴鹏祖+4 more
doaj
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将会使生物多样性降低甚至是物种灭绝。研究气候变化对物种栖息地的影响,对未来研究物种多样性和保护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提供实践意义。以梅花鹿(Cervus nippon)为研究对象,将23个环境因子通过去相关性后得到8个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了梅花鹿基准气候条件下在中国潜在生境分布,并预测了ssp245和ssp585两种气候变化情景下2021—2040年(2030s)、2041—2060年(2050s)、2061—2080年(2070s)梅花鹿潜在分布。23个环境因子中,
刘策 张日 杜海荣 孙悦 袁子奥 于晶晶 张明海
doaj
为了解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适宜生境的空间分布及生境需求,对其栖息地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陕西宜川原麝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应用GIS结合保护区红外相机、野外实测原麝分布点数据,利用R语言对MaxEnt模型优化后建模,对保护区原麝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各变量因子的权重值。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良好,保护区内原麝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61.36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0.75%;次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100.32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0.28 ...
王佩+4 more
doaj
调查物种种群数量及适宜生境分布是合理保护野生动物和制定管理对策的基础。为了解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在哈密市的种群数量与适宜生境,2022年 7—9月,采用样线法对哈密市鹅喉羚种群数量和地理分布开展调查,采用Distance软件和MaxEnt模型对鹅喉羚的种群数量及适宜生境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调查中发现鹅喉羚303群,共1 029只。鹅喉羚适宜生境主要位于天山南侧的荒漠地区,面积为1.725 9万 km2,占哈密市面积的12.15%,估算哈密市的种群密度为(2.013±0.
董培培+7 more
do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