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41 to 50 of about 1,188 (130)
明确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适宜生境的空间分布及保护空缺,对科学合理地保护该物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滇金丝猴物种分布点数据,运用MaxEnt模型评估其生境适宜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环境因子对生境适宜性的影响,并对照当前保护区范围分析尚存的保护空缺。结果表明:(1)滇金丝猴高、中适宜生境面积为3 788.65 km²(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93%),主要分布在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迪庆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2)基于滇金丝猴生活习性和人类干扰 ...
石小倩+3 more
doaj
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威胁着野生动物的生存,导致许多物种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为保护物种多样性,十分有必要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教育,调整公众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和方式。世界上一些国家关于物种多样性保护教育的法律法规包含在环境教育法中,少数国家制定了专门针对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法律。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主要有:重视学校的保护教育以及师资的培养;充分发挥非正规教育的力量;利用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基地开展体验式教育等。世界保护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及实践经验对加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启示有 ...
宋志帆周学红苗震张伟
doaj
高精度的空间化降水信息对于区域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治理、作物适宜性评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浙江省72个气象站点1971 - 2008年38年的年平均降水量资料,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结合了坡度、坡向、到海岸线距离、周围10 km范围内的平均海拔高度和周围10 km范围内的最高海拔高度等地形地理因素,采用回归逆距离权重插值法、回归克里金插值法、回归样条插值法和回归趋势面插值法等多种插值方法对研究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插值研究,通过10个检验站点的插值误差来分析不同插值方法 ...
LIBo(李波)+3 more
doaj +1 more source
为探索绿孔雀的夜宿地选择模式及其成因,笔者于2007年3~4月和10~11月,在云南元江上游石羊江河谷绿孔雀的分布区内,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调查了绿孔雀的夜宿地生境,测定了19个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比较结果表明,夜宿地利用样方的坡度、乔木盖度、乔木胸径、落果密度、藤本密度与对照样方存在显著差异; 夜宿地的海拔高度显著高于觅食地。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绿孔雀夜宿地和对照样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化。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绿孔雀选择坡度大、落果多、乔木的盖度和胸径大的地区作为夜宿地 ...
刘 钊 杨爱芳 谢宗平 谢以昌 谢全刚 王 进张仁功 黄庆文 文云燕 周 伟 蒋志刚
doaj
孑遗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迁地保护中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与生理生态适应性
为了进一步廓清迁地保护条件下孑遗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的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在分析了瞬时光合效率的基础上,应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迁地保护试验区的四合木以及原生境伴生种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并测定了其生长量。结果表明:四合木实生苗的生长南北冠幅大小依次为乌海四合木核心区实生苗(26.48cm×27.26 cm)>鄂尔多斯实生苗(21.27 cm×21.75 cm)>阿拉善实生苗(19.25 cm×18.27 cm ...
刘珮+14 more
core +1 more source
貂熊是中国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物种。由于生境恶化、食物短缺及人为干扰等因素,处于极度濒危状态,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本文以多年貂熊保护管理工作实践为基础,并结合国内外貂熊研究成果,分析貂熊致危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野外救护和生境维护措施。结果表明:在貂熊集中分布区要保护好其猎物的丰富度,在食物匮乏的季节和区域适度补饲,以减少食物短缺造成的危害; 对受伤染病个体及时进行救治; 对受困和非法收容个体及时进行救助; 保护好貂熊分布区内的倒木,保持林分适当的郁闭度 ...
吕连宽 周 明
doaj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和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显现,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空前提升,保护热情空前高涨。考察环境伦理,发现其已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向非人类中心主义转变,动物伦理也跳出以人类为中心的利己局限,把动物纳入关怀范围。其中动物福利主义思想不反对人类利用动物,但主张尽可能增进其福利,减少其痛苦;动物权利主义思想反对视动物为资源,反对利用动物,主张动物个体的利益;物种保护主义认识到物种多样性对人类而言的根本重大利益,主张保护物种的可持续生存,为此可以牺牲人类的当前利益 ...
秦红霞
doaj
2011~2013 年,笔者通过利用人工蹲守、望远镜观察和数码相机拍摄方式,连续3 a在河北塞罕坝地区对红眉朱雀(Carpodacus pulcherrimus)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观察发现,红眉朱雀为夏候鸟,居留期约5个月,每年4月末5月初迁来,9月下旬迁离。繁殖期为5月中旬至8月中旬。窝卵数为5±1枚,卵大小为(20.14±0.86)mm×(14.72±0.28)mm,卵重为(1.98±0.12)g(n=5),孵卵期约13 d,在巢内育雏期约15 d。观察结果表明 ...
聂鸿飞
doaj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中华秋沙鸭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潜在分布区
了解物种适宜生境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准确地评估物种栖息地的适宜性对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文献检索以及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GBIF)获取东北地区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的87个分布点,利用ENMTools最终筛选79个有效分布点和10个重要环境变量,使用优化后的最大熵模型(MaxEnt)对中华秋沙鸭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中华秋沙鸭高适宜区主要位于长白山山脉和小兴安岭东部地区,较适宜区主要位于松嫩平原与辽河平原东部、长白山山脉西部地区 ...
秦明东+4 more
doaj
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是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中。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是蒙古野驴在我国种群数量最大的分布区,同时蒙古野驴也是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动物,其种群数量和分布的变动反映着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近年来,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开发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卡拉麦里山的野生动物带来了不利影响。通过路线调查和文献资料统计,比较了蒙古野驴种群数量及分布情况的历史变化,分析了卡拉麦里山蒙古野驴的栖息地现状 ...
彭向前
do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