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 to 10 of about 3,221 (168)
“碳中和”是涉及技术变革、能源革命、生产方式更新的全经济规模的革命。在中美进入战略竞争的历史阶段,“碳中和”与中美战略竞争将长期呈现双向互动的局面,“碳中和”影响中美战略竞争走向,同时“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也受中美战略竞争关系约束。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碳中和”拓展了中美战略竞争边界,增加了中美在贸易、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冲突风险,并可能导致中美陷入相互指责的漩涡,进一步破坏中美政治互信,造成气候问题意识形态化;二是“碳中和”为中美战略竞争提供“缓冲带”,围绕“碳中和 ...
关照宇, 赵文博
doaj +1 more source
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陆续提出碳中和目标,中国在2020年提出了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远期目标。首先梳理了全球碳中和形势,并分析了各国自主贡献目标雄心、具体履约情况以及2020年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其次,从应对气候变化“责任心”、“行动力”、“承压力”3个维度构建了全球碳中和发展指数,旨在评估各国碳中和进程及绩效。最后,对覆盖全球85%以上碳排放总量且提出碳中和目标的共50个国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欧盟各国在责任心、行动力和承压力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引领全球碳中和形势 ...
张士宁+4 more
doaj +1 more source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各国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中国提出了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这需要政府进一步制定目标规划,完善政策体系以积极引导。从政策作用领域、政策工具和政策客体三个维度构建了碳中和政策体系的三维分析框架,并通过对2007—2021年的74份碳中和相关中央政策文本进行多维度内容分析发现,中国当前的碳减排和碳中和政策体系较为全面地涵盖了能效提升、零碳能源和负排放等重点领域,对供给型政策工具、需求型政策工具和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使用较为均衡 ...
张耀坤, 王永军, 杨成, 相均泳
doaj +1 more source
随着以国家、城市和企业等为代表的全球气候治理主体纷纷宣布碳中和愿景并制定一系列碳中和路线图,全球气候治理已经形成了各主体广泛参与、共同治理的新格局。城市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治理对象,也是全球气候治理的行为主体。在全球迈向碳中和进程下,城市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将得到深化,体现了城市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尽管碳中和进程给城市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城市气候行动依然面临诸多困境。展望未来,城市需要抓住全球碳中和契机,建构城市碳中和伙伴关系 ...
汪万发, 张彦著
doaj +1 more source
中国国家碳市场即将在“十四五”期间迎来里程碑式的发展,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上线交易并推广至更多行业,为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欧洲碳市场(EU ETS)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对欧洲电力行业近年来的绿色转型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这些经验对于中国碳市场下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介绍了欧洲碳市场的最新发展,分析了碳市场对欧洲电力行业减排的贡献。短期角度看,碳市场可以和自由化程度高的电力市场相结合,推动燃料转换。以实际交易数据和德国电力市场优先次序曲线为例 ...
秦炎
doaj +1 more source
2020年,习主席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新战略目标,主动提高国家自主贡献指标,这对国内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和长期低碳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都将发挥重要指引作用。当前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约占中国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的40%,推进电力部门脱碳、加速终端能源的电气化是推动能源系统低碳转型和长期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手段。能源互联网是以电为核心,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信息技术,融合电力网络、天然气网络、供热/冷网络等多能源网以及电气交通网形成的异质能源互联共享网络 ...
康重庆
doaj +1 more source
南非是非洲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形势越发严峻以及本国优质煤炭资源日趋紧张,南非近年来开始积极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并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减排目标。首先详细介绍了南非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现状,其次概述了南非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以及涉及电力、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农林等领域的减排政策、规划和措施,并指出了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南非的相关实践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周立志, 张鹏飞, 麻常辉, 刘洁
doaj +1 more source
欧盟在2019年提出2050年碳中和目标,这一目标不只是一个长期目标,很多行业已经开始制定短期的具体行动方案和对策,并启动了实际行动。2020年9月中国在联大会议上宣布,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目标会明显影响未来一些产业的生产工艺。对于工业中难以减排的行业,如钢铁、水泥、合成氨、乙烯、苯、甲醇等,为实现深度减排,氢基产业将是一个重要选项。绿氢的供应将会明显影响这些产业采用氢工艺的成本,进而影响产业的区域布局。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未来中国主要基础产业的布局将出现明显变化 ...
姜克隽+8 more
doaj +1 more source
低碳甚至零碳能源系统是气候解决方案的基础。研究表明,大多数减排措施都需要多学科、多产业、多部门的深度合作;同时,碳排放的演化和发展是个长周期的过程,中观尺度的行业脱碳发展规划、碳市场机制以及微观尺度各类脱碳综合技术研究,迫切需要宏观尺度能源系统层面提出中长远期的定量约束、目标和路径方案。通过分析能源系统互联互通的发展趋势以及能源系统微观、中观和宏观尺度研究之间的密切相互影响,提出大框架下的宏观能源系统跨学科融合和定量研究方法学的重要性,倡导学术期刊积极主动为能源气候研究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
张希良+7 more
doaj +1 more source
针对当前碳排放量过高的问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P2H装置制得的氢气掺混进入天然气管网进行运输,是当前降低碳排放的有效途径。文章建立了考虑储氢单元的天然气管网运行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以最小化系统运行成本和最大化系统碳减排量为目标函数,考虑储氢单元、P2H制氢量和天然气管网运行约束,采用了ε约束法对多目标规划问题求解,确定了不同减排目标下电转氢气装置和储氢罐在天然气管网中的配置策略。考虑了天然气管网中含储氢单元和不含储氢单元两种运行场景,通过算例分析不同场景下的碳减排量和运行成本 ...
周军, 李帅帅, 周轩, 梁光川
doaj +1 more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