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41 to 50 of about 7,808 (160)
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119台红外相机,通过对红外相机拍摄的野猪(Sus scrofa)的行为活动进行分析,并采用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重叠指数(coefficient of overlap)和相对活动强度指数(relative activity intensity index)研究野猪的活动模式和时间分配,以探讨其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野猪的日活动模式呈单峰型,活动峰值出现在16:00—18:00 ...
黄杨 林建忠 汪国海 周岐海
doaj
2018年2月—2019年4月,按照公里网格法在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技术研究了鸟类和兽类的物种多样性。共布设相机50台,累计8 257个相机日,共拍摄野生动物1 434只次,获得独立有效照片1 024张,其中兽类独立有效照片590张,鸟类独立有效照片434张。所获独立照片经鉴定归属于16种野生兽类,6目10科;野生鸟类18种,6目11科;另有家畜2种。保护区内兽类中针毛鼠(Niviventer fulvescens)的相对丰富度最高(RAI=21.48%),鸟类中白鹇(Lophura ...
李佳灵 1+1 more
doaj
2019年3—5月,利用红外相机开展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的过程中,拍摄到雄性白鹇的影像,栖息地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经查阅文献和实地走访,证实白鹇在粤西地区确实有存在,由此白鹇在广东省境内的分布也进一步往西推移。
李友余 1, 朱琳茵 2, 周璨林 2
doaj
2017年6月30日至7月3日,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篁碧保护管理站辖区一山脊处,红外相机拍摄到一鸟类照片,经鉴定为鸫科(Turdidae)的橙头地鸫(Zoothera citrina),是江西省首次记录到该物种。
郭洪兴 程 林 程松林
doaj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研究四川米亚罗自然保护区牦牛放牧对鬣羚活动节律的影响
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的活动节律是鬣羚保护工作的关键基础之一,牦牛(Bos grunniens)放牧是当地牧民在鬣羚栖息地进行的日常活动,研究牦牛放牧活动对鬣羚的活动节律的影响对于做好鬣羚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方法不适用于夜间活动的鬣羚活动节律的监测,热红外技术能够监测具有温度的目标对象,不受白天黑夜的影响,非常适合鬣羚监测。借助红外相机获取鬣羚和牦牛的活动照片;根据独立有效照片数量计算鬣羚和牦牛在不同时段和不同月份的相对活动丰富度指数 ...
刘怀君 1+1 more
doaj
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夜行穴居,体表覆盖鳞片,个体外观特征差异较小,基于红外相机影像拍摄到的体貌特征进行个体识别较难,因此探讨一种基于红外相机影像与比例尺估测体长进行中华穿山甲个体识别的方法。在笼舍内布设不同高度的红外相机并拍摄中华穿山甲影像,利用ImageJ软件计算中华穿山甲在红外相机影像中的体长测量值,并计算在不同高度条件下红外相机拍摄的中华穿山甲体长误差值。结果表明:红外相机最佳的布设高度为0.8 m,相对误差为2.76%。基于上述结果 ...
张奕航+6 more
doaj
2013~2014年在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监测和样线调查开展了兽类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1)红外相机监测共拍摄到照片4 060张,7科13种兽类,分别为猫科(Felidae)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东北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鹿科(Cervidae)的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梅花鹿(Cervus nippon); 猪科 ...
穆文靖 周绍春 梁 卓 张明海
doaj
循环胆红素水平与新诊断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危险因素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循环胆红素谱[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未结合胆红素(IBIL)]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通过人工智能眼底相机对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情况进行筛查,并由眼科医生进一步阅片确认病例。最终纳入312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78例新诊断的NPDR患者与234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T2DM患者进行1:3匹配)。同时收集患者人口学和相关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清胆红素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NPDR患者的TBIL ...
刘元桦+7 more
doaj
2016年6~11月,利用红外相机开展江苏南部丘陵山区野生动物监测的过程中,在宜兴林场和龙潭林场多个监测点均拍到白鹇雌雄鸟的影像,栖息地大多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毛竹林为主。查阅相关文献,证实白鹇为江苏省鸟类新纪录,由此白鹇在中国境内的分布也进一步向北推移。
丁晶晶 徐惠强 熊天石 王雪峰 王金海 李茂金 曹骁翔 常 青
doaj
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采集到的红外相机数据,分析了地栖动物群落种间空间关联性、结构、维持机制,以及雪豹(Panthera uncia)在群落维持中的生态学作用,从而判断雪豹的生态价值。结果显示:①从有效红外照片中共鉴定出6目15科35种地栖动物。②通过phi系数检验,发现13种地栖动物与雪豹存在直接或间接空间关联,它们分别是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赤狐(Vulpes vulpes)、香鼬(Mustela altaica ...
周厚熊 1+1 more
do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