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21 to 130 of about 20,926 (265)
为了了解特殊时期鸟类资源动态及积累基本的生物学信息,2005~2009年采用样线法、样方法、样点法对扎龙保护区湿地注水恢复期的鸟类群落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湿地注水恢复期,(1)扎龙保护区共记录鸟类14目43科191种; 物种组成以雀形目、鸻形目、雁形目鸟类居多(72.78%),其次为鹤形目、鹳形目、隼形目(17.28%); 区系分布以古北种和广布种为主体(98.43%); 居留型以夏候鸟占绝对优势(63.87%),其次为旅鸟和留鸟(27.23%); 生态类群以鸣禽占绝对优势(45.03 ...
邹红菲 朱井丽 吴庆明 金洪阳 韩 伟孔维尧 徐 岩 许志铭 高晓冬 杨 敏 聂文龙
doaj
浮葉および抽水植生が流動と溶存酸素濃度に与える影響 ~ハス群落を例に
Masamitsu MIYAZAWA, Masumi Yamamuro
openalex +2 more sources
调查福建南靖和溪南亚热带雨林的 30个样地 ,共 30 0 0 m2 的群落面积 ,分析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得到 Margalef丰富度指数 D1=0 .92 50 ,Shannon- Wiener指数 D2 =4 .5454,Simpson指数D3 =7.330 5,PIE=0 .930 0 ,均匀度 J=0 .86 0 3.探讨乔木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特征值 ,其变化趋势与群落总多样性一致 .分析群落中 16个主要乔木种群的年龄结构 ,揭示群落乔木层主要建群种呈增长型 ...
张宜辉+4 more
cor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microphytobenthic composition and primary production and their controlling factors in subtropical intertidal areas [PDF]
作为近岸潮间带中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底栖微藻是滩涂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对底栖微藻初级生产力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纬度温带地区,而对亚热带生态系统的研究则较少。本论文针对“亚热带潮间带底栖微藻初级生产力及其调控因子”这一科学问题,于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分别于厦门湾、漳江河口区及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应用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及红外气体分析仪,研究了潮间带不同类型的光滩底栖微藻种类组成、光合色素组成及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探讨了影响底栖微藻群落组成和初级生产力分布变化的环境因子,
王源勇
core
以黑龙江新青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对观鸟区域鸟类资源进行了监测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出:(1)观鸟区域共有鸟类17目34科105种,雀形目鸟类占绝对优势(50.5%)、其次是雁形目、鹰形目、鸻形目(295%);区系组成以古北种为主(68.6%)、其余为广布种;居留型以夏候鸟居多(48.57%),留鸟和旅鸟次之(46.7%);生态类群以鸣禽(50.5%)为主,其次是涉禽、猛禽、游禽(40.0%)。(2)不同观鸟线路上,鸟类群落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线路4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最高,线路3最低 ...
邱晨浩 1 邓文攸 1 蒋文妮 1 吴庆明 1 杨士凤 2 郭瑞萍 1 侯佳音 1 董石 1
do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