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 to 10 of about 138 (76)
2019年,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人工育雏双垂鹤鸵7只,对双垂鹤鸵的人工育雏前期准备、标记方法、育雏期的饲养环境、卫生消毒情况进行了描述,分析雏鸟日粮的食物种类及营养成分,监测3月龄内雏鸟的体重增长情况,讨论雏鸟日均增重和日均食量的相关关系及7日龄内雏鸟的减重情况,雏鸟体重和营养摄入显著相关 ...
孙杨王国栋傅兆水 徐飞李兴美
doaj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了提高圈养白冠长尾雉的繁育水平,在其繁殖期前调整日粮配方进行投喂,调整雌雄性比,通过人工孵化和人工育雏的方式,提高白冠长尾雉的出雏率和成活率。结果显示:繁殖期前的调整提高了白冠长尾雉卵的品质,调整后,孵化率由308%提升到534%,健雏率和1年成活率分别由383%、732%提升到709%、925%。圈养白冠长尾雉卵重为27—37 g,卵径为(4610±238)mm×(3475±121)mm,卵形指数为1
黄润基单芬肖清陈武
doaj
2017—2018年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2次成功采用人工孵化的方式孵化出双垂鹤鸵雏鸟,并且成功地人工育雏。本文重点对第一次人工孵化及育雏的情况进行记录总结。孵化器温度设定为36.2 ℃,湿度为68%,从叨壳至出壳的时间间隔为6 h 35 min,雏鸟出生第3天开始人工开食,对雏鸟1—39 d的体重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显示:雏鸟开始会有一个体重下降的过程,后面体重逐步上升。这2次的人工孵化与育雏说明,只要我们提供合适的温度湿度,适当的育幼环境,人工孵化和育雏双垂鹤鸵是可行的 ...
闫 涛 祝朝怡 付兆水 王国栋 梁作敏 赵玲玲 胡 俊
doaj
通过半人工孵化繁育帽带企鹅(Pygoscelis antarctica)的结果显示:帽带企鹅卵重(96.0±10.3)g,卵长径为(69.63±3.60)mm,短径为(49.98±1.80)mm。孵化器内温度和湿度分别约为35.8 ℃和60%,每日翻卵12次,每次30 min; 每日晾卵2次,每次15 min。孵化33~34 d后破壳,破壳时间24~48 h。育雏箱温度和湿度分别约为35.0 ℃和55%,幼雏重70~80 g。幼雏饲养40~45 d,体重达到2 kg,可独立生活。幼雏60~70 d后 ...
李艳秋+5 more
doaj
2002年天津动物园东方白鹳人工孵化与育雏及自然孵化与育雏均同时获得成功。通过对笼养东方白鹳自然育雏与人工育雏过程中的孵化、育雏等行为的观察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1日龄到70日龄,人工育雏与自然育雏在东方白鹳雏鸟生长发育方面的差异较小;自然育雏与人工育雏日饲喂量都增多,但日饲喂次数及饲喂间隔正好相反’行为表现方面自然育雏的东方白鹳比人工育雏的东方白鹳更早学会啄食、扇动翅膀、站立和行走。
李君+5 more
doaj
2014年6~8月,采用扫描取样法(Scan sampling)和目标取样法(Focal sampling)对沈阳森林动物园内丹顶鹤育雏期行为模式进行观察记录,研究了丹顶鹤育雏期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育雏期时间分配为觅食25%、育雏21%、游走19%、警戒18%、理羽10%、静栖7%。随着雏鹤日龄的增长,成鹤的育雏行为明显减少,理羽、游走、警戒、觅食行为均有所增加。雄性的警戒时间显著多于雌性,雌性的理羽时间显著多于雄性,雌性的育雏行为始终多于雄性。笼养丹顶鹤呈现一定的昼间活动规律 ...
徐天琦 田秀华 吴晓宇 宋艳珠 赵芳菊
doaj
2015—2018年,在湖南省雉类繁殖基地对人工饲养的白冠长尾雉404枚卵进行了人工孵化和育雏研究。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每只雌雉平均产卵数为15.53枚,平均卵重29.48 g,卵受精率均值83.41%,人工孵化的孵化率均值82.49%,1龄幼雏的成活率均值83.47%。人工孵化温度为(37.8±0.1)℃,孵化湿度为50%—60%,孵化时间为24—25 d,白冠长尾雉在人工孵化过程中平均失重率为13.1%。白冠长尾雉幼雉破壳体重18.48—23.61 g,1—2日龄体重会有轻度下降(17.8—22 ...
姚艳+6 more
doaj
2002~2004年3~8月,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定点观察法、样方法、因子测定法等对丹顶鹤育雏期的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丹顶鹤种群的有效保护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育雏期不同阶段丹顶鹤的育雏生境选择不同,育雏前期,丹顶鹤选择芦苇沼泽,仅局限于以巢址为中心的小范围内活动;育雏后期,丹顶鹤的育雏活动范围开始向外扩展甚至与巢址生境不同,偏爱于开阔度较大且能提供水和隐蔽的苔草沼泽。
吴庆明, 张新刚, 于云飞
doaj
本文报导了1989—1994年绿尾虹雉(Lophonhoruslhuysii)繁殖的雏鸟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育雏条件和雏鸟生长发育时不同日龄羽色变化(包括雄、雌羽色变化)、体重、翅、尾、跗跖及趾(雄性包括距)的生长发育数据,其中主要数据与Logistic方程拟合(1—120日龄6只雏鸟的平均值)相关显著,以及1岁龄、2岁龄生长发育的数据与成鸟的比较等。
程彩云, 李金录, 刘凤玲
doaj
黑尾鸥(Larus crassirostris)是蛇岛自然保护区主要繁殖鸟之一。在蛇岛,黑尾鸥从4月中旬开始筑巢,5月初开始产卵,每巢产卵1至3枚,以2枚的居多,5月下旬开始出雏,育雏期约为一个月。本文对黑尾鸥在繁殖期的活动习性,孵卵,育雏过程,雏鸟生长发育做了观察及测量统计,据结果作了初步总结。
王黎, 韩建奎, 黄沐朋
do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