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1 to 20 of about 518 (131)

初中美术教育中应用绘画心理学的意义

open access: yes国际教育论坛, 2020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伴随西方心理学在世界的不断发展,西方世界逐渐从十八世纪五十年代中的浪漫主义运动对绘画心里学相关教育价值及艺术价值重视起来,在历经儿童绘画心理学、绘画治疗学、艺术价值探析、绘画技巧与过程这几个发展阶段之后,在现代逐渐形成关于绘画心里学的现代化研究的相关雏形,文章基于此,对绘画心里学在初中美术的应用意义及价值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媛媛 李
semanticscholar   +1 more source

圈养蓝鹇人工孵化与育雏技术的研究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5
挑选安静和有遮蔽物的场地作为蓝鹇的繁殖笼舍,按1:2的雄雌比例进行配对,在蓝鹇繁殖期配制混合颗粒料进行投喂,通过人工孵化和人工育雏的方式提高蓝鹇的繁育水平。结果显示:蓝鹇卵重量43.3~48.2 g,卵径为(52.82±2.54)(50.4~56.7)mm×(40.21±1.42)(38.2~43.1)mm,卵形指数1.26~1.48,卵受精率88.6%以上,人工孵化温度为37.2~37.5℃,湿度为50%~55%,孵化期为25 d,蓝鹇受精卵在人工孵化过程有平均12.9%的失重,人工孵化的健雏率89 ...
侯方晖 邹洁建 陈 武 洗木森 毛少珍 许建琳
doaj  

灰鹦鹉的饲养及繁育初探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2
本文以成都动物园饲养的1对灰鹦鹉及其于2003~2009年间产下的19枚卵和孵化出的17只幼年鹦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成年灰鹦鹉在圈养条件下的饲养和繁殖过程,包括巢箱的设计制作、人工孵育流程、人工育雏饲料配方等,并以收集自然育雏条件下雏鸟增重的数据为依据,对人工育雏幼年鹦鹉的饲喂量和饲喂方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给配对的灰鹦鹉提供种类丰富、营养均衡的食物是繁殖的关键;繁殖巢箱是自然孵育的关键;人工孵育是提高灰鹦鹉繁殖率的重要手段;灰鹦鹉的孵化期为28~30 d。
李洪文   +3 more
doaj  

笼养东方白鹳繁殖育幼行为的初步研究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0
2002年天津动物园东方白鹳自然孵化与育雏首次获得成功。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1对笼养条件下东方白鹳繁殖期筑巢、交配、产卵、孵化和育雏等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白鹳的交配行为多发生在环境安静的早晨和傍晚;亲鸟自然孵化时,每天凉卵次数、时间并不固定,根据外界气温而随时改变;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哺育、护理幼雏的责任,但2个亲鸟不同时喂食,以雌鸟为主;整个孵化期和育雏期亲鸟都有护巢、恋巢和补巢的行为,但补巢以雄鸟为主。
李君   +5 more
doaj  

灰眶雀鹛的繁殖生态研究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1989
本文记述了灰眶雀鹛在鼎湖山的种群生态分布情况,并对其繁殖习性作了报导。灰眶雀鹛的种群繁殖期为4—6月,每年只繁殖一次。巢为杯形,一般筑于林下灌丛中,窝卵数2—4枚,在繁殖期内各月份无明显变化;孵卵和育雏都由双亲鸟共同承担,孵化期11—13天,雏鸟一般于11—12日龄离巢;种群孵化率为83.3%,雏鸟成活率为91.4%。文中还报导了雏鸟的生长发育情况及食性。
周放
doaj  

小金刚鹦鹉的饲养与繁育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4
以广州动物园和广州鹦鹉研究中心饲养的3对小金刚鹦鹉及其于2008~2013年间产下的72枚卵和孵化出的37只幼年鹦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成年小金刚鹦鹉在圈养条件下的饲养和繁殖过程,包括巢箱的设计制作、人工孵化、人工育雏、饲料配方等,并以收集自然育雏条件下雏鸟增重的资料为依据,对人工育雏幼年鹦鹉的饲喂量和饲喂方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小金刚鹦鹉自然孵化的时间为28~30 d,种类丰富和营养均衡的日粮有利于小金刚鹦鹉的繁殖; 繁殖巢箱的设计与挂置应满足亲鸟的繁殖需求,人工孵育可以提高小金刚鹦鹉繁殖率和成活率 ...
陈 武 陈仕焯 冼木森 黄海英 彭健欢
doaj  

黑鹳F2的人工孵化及育雏的研究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05
2001-2004年在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对黑鹳F2的5只雏鸟的人工孵化温度和湿度进行记录。并对人工育雏成活的雏鸟的一系列生长指标如:体重、体长、喙长、翅长、跗跖长和尾长等进行测量,探讨黑鹳体长、体重等生长指标生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鹳卵的前中期(1-29 d)孵化温度为37.7℃,湿度为55%,后期(29-31 d)出雏温度为37℃,相对湿度65%;育雏箱的温度前7d为37℃,以后以每天0.5℃幅度逐渐降低,箱内湿度保持在55%, 20日龄后可在室温下饲养 ...
刘淑华, 白晓杰, 梁卫峰
doaj  

大鸨人工养殖技术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1
大鸨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并且容易受惊,外来干扰、环境不适等都会对大鸨的成功交配、受精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影响其繁殖效果。大鸨的应激反应相当强烈,有时候是致命的。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给大鸨创造安静的饲养环境,配合科学的饲料是繁殖成功的关键因素。另外,大鸨雏鸟出雏后很难饲喂成功,常常是在雏鸟1~15日龄时死亡率较高。笔者通过17 a(1992~2009年)的饲养繁殖,从大鸨育雏期、育成期和繁殖期的饲料配制、孵化、育雏期温湿度控制以及孵化期凉卵时间等方面探讨提高大鸨成活率的方法。通过不断试验得出孵化温度早 ...
姚静   +4 more
doaj  

榛鸡恒温机制的建立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1987
近年来,鸟类资源保护工作已得到人们充分的认识,特别对经济鸟类利用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研究也随之广泛、深入。为给榛鸡的人工驯化,饲养繁殖选择最佳管理温度提供科学依据。因此研究榛鸡恒温机制建立过程具有生产实践和理论意义。材料与方法本试验是在榛鸡幼鸟育雏室进行。取自人工孵化的同批榛鸡幼鸟10只。环境温度、饲养、饲料完全相同。育雏器、育雏室温度人工控制。
鲍增范
doaj  

武汉城区野生珠颈斑鸠繁殖生态学初步研究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8
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对野生珠颈斑鸠繁育行为和巢址选择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珠颈斑鸠一年四季均可繁殖; 雌雄交配多发生于春秋两季,但并非每次产卵前都有交配行为; 年均繁育8窝; 窝卵数2枚,孵化率88.24%; 白天雄鸟孵卵为主,夜间均由雌鸟孵卵,雌鸟孵卵时间明显长于雄鸟; 雌雄共同哺育雏鸟,育雏期17~19 d,雏鸟离巢率93.33%; 市区内珠颈斑鸠巢址选择多在高层居民楼外窗台和空调外机支架,也见于隐蔽性较好的树木中层树杈上。
高翊航 于锦萍 周 立 包 容 高建峰
doaj  

Home - About - Disclaimer - 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