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61 to 70 of about 7,511 (237)
为探索东北地区野猪种群的遗传资源特征,本研究通过收集长白山北部林区5个地点的140份粪便样本,结合世界粮农组织(FAO)推荐的9个微卫星标记,使用Microsatellite Toolkit、GENEALEx软件计算相关遗传参数,评估各野猪局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9个微卫星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目为6~15个,且PIC值为0.625~0.888,均为高度多态性位点。种群平均表观杂合度为0.760~0.81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87~0.76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68~5.144个,
葛宝庆 胡素贤 孙铁铎 张崇颖 姜广顺
doaj
基于线粒体DNA Cyt b研究城市化对上海金线侧褶蛙遗传结构的影响
城市化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张,已经成为影响物种进化的重要力量。两栖动物的迁移能力较弱,城市化导致两栖类被完全或部分的隔离,丢失更多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上海市的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 plancyi)的mtDNA Cyt b 部分序列进行分析,共扩增出235条序列,获得61个单倍型。研究表明城市区域遗传多样性较低,上海市的金线侧褶蛙分化程度处于中低的水平(Max FST=0296;Min FST=0004),各种群之间遗传分化有限。黄浦江及其支流可能作为水上扩散通道,有助于基因交流 ...
张伟 谢汉宾 杨刚 王军馥 李必成 王天厚 王小明
doaj
Studies on Morphological Variations and 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of Chiloscyllium plagiosum along Southern China Coast [PDF]
本论文从形态和分子水平探讨了我国南部海域条纹斑竹鲨5个地理群体(广东雷州群体、海南琼海群体、广西北海群体、福建平潭群体和台湾屏东群体)的形态差异、种内和种间遗传结构,为我国南部沿海条纹斑竹鲨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运用4种多元分析方法对海南琼海,广东雷州,广西北海,福建平潭以及台湾屏东等5个群体条纹斑竹鲨的19项形态性状进行了群体间差异分析和判别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条纹斑竹鲨5个群体间有16项特征变量差异极显著(P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
李萌
core
大型猫科动物是顶级捕食者,它的存在依赖该地区的整个生态系统,也可以对整个地区的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产生强烈的影响。种群遗传学是保护遗传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野外种群来通过种群遗传学研究能了解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大小,遗传结构等诸多信息。微卫星标记方法结合非损伤性取样方法在野生大型猫科动物保护遗传学的研究中有着重要地位,它具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种群遗传多样性、个体识别、亲缘关系鉴定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回顾大型猫科动物与微卫星标记方法的应用,虽然目前微卫星标记方法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
王萌 1 朱思雨 2 薛茂盛 3 刘霖 3 任迎丰 3 李立新 3 许青 1 姜广顺 1
doaj
按胸径将浙江省桐庐县白云源森林公园长叶榧群体划分为成体、小树、幼苗3个年龄级,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对不同年龄级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分析.12个RAPD引物和12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199和180个条带,总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44.72%和56.11%. RAPD和ISSR分析均显示3个年龄级的多态位点百分率、Shannon信息指数、Nei指数以成体最高,小树次之,幼苗最低,表明长叶榧群体遗传变异呈衰退趋势.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长叶榧群体不同年龄级内、年龄级间均存在遗传变异 ...
LIJian-hui(李建辉)+2 more
doaj +1 more source
Studies on Genetic Diversities of Crimson Seabream Parargyrops edita and Japanese Horse Mackerel Trachurus japonicus Inhabiting Beibu Gulf Using AFLP Markers [PDF]
本文应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北部湾二长棘鲷(Parargyropsedita)和竹筴鱼(Trachurusjaponicu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旨为该海域两种鱼类的种质资源与保护提供基础性资料。二长棘鲷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鲷科(Sparidae)、二长棘鲷属(Parargyrops),为暖温性近底层鱼类,其经济价值较高,一直都是北部湾底拖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竹筴鱼(Trachurusjaponicus)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鲹科(Carangidae)
柳燕
core
应用RAPD技术分析了玳瑁的遗传多样性。用20个随机引物对中国南海海域玳瑁7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共扩增出1 351条DNA片段,平均每个个体扩增出193条条带。在检测到的193条条带中,多态性条带为69条,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为35.8%,条带大小在200 bp~3 000 bp之间,7个个体间遗传距离为0.082 9~0.1813,平均遗传距离为0.132 7±0.029 9,表明中国南海海域玳瑁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应加强该区域玳瑁种质资源的保护。采用类平均聚类法(NJTREE ...
端金霞+5 more
doaj
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of wild Alangium salviifolium detected by SRAP marks [PDF]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野生土坛树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40对引物对8个土坛树种群共47个个体的样品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40.4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4027,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5874;在种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为32.7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2992,SHAnnOn’S信息指数平均为0.4373;种群内遗传多样性HS为0.2992,种群总的遗传多样性HT为0.4027。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 ...
王秀丽, 莫定鸣, 陈杰, 韩维栋
core
Study on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wo Avicennia Species [PDF]
红树植物是一类生长在亚热带海洋潮间带的木本植物,其中白骨壤属(Avicennia)以其抗逆性较高,成为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类群。为评估其遗传多样性,更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白骨壤资源,本文采用ISSR和cpSSR两种分子标记手段,对14个中国东南沿海白骨壤(Avicenniamarina)种群、2个美国萌芽白骨壤(Avicenniagerminans)种群以及2个澳大利亚澳洲白骨壤(Avicenniamarinavar.australasica)种群进行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 ...
李旷达
core
小飞鼠(Pteromys volans)为树栖夜行滑行类啮齿动物(Rodentia),在森林种子传播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学作用。过去不合理的森林采伐,已导致其生存受到一定威胁,为了给小飞鼠东北亚种(P.v.arsenjevi)群体遗传学研究与管理提供重要的分子标记,从鼯鼠科(Pteromyidae)的小飞鼠指名亚种(P.v.volans)、北美飞鼠(Glaucomys sabrinus)、海南小飞鼠(Hylopetes phayrei)、赤颊林飞鼠(H.sagitta)和松鼠科 ...
田新民 杨孟平 宋雅祺 刘小慧 廉明栋 陈 红
do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