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61 to 70 of about 1,472 (169)

重振雄风——卧龙圈养大熊猫的“性教育”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06
一、阴盛阳衰——圈养雄性大熊猫繁殖力极为低下自从1963年世界上第一只人工繁殖的大熊猫诞生以来,圈养大熊猫的人工繁殖一直面临着三大难关:配种难、育幼难和受孕难。一直以来有繁殖能力的雄性大熊猫低于雌性。人工饲养的大熊猫有80%以上的雄体丧失了交配能力,
张和民, 李德生
doaj  

台湾梅花鹿仔鹿人工饲养技术研究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3
弃养幼仔救护是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的主要内容,然而一套合理有效的饲养方案是救护动物的关键。本研究根据台湾梅花鹿初乳和后期乳汁的营养成分,结合各种奶粉品类,人工合成台湾梅花鹿仔鹿不同时期的代用奶;并根据梅花鹿仔鹿日龄和体重调整喂奶次数和喂奶量;72日龄时断奶,并人工调整饲料成分;根据需要在不同时期选择合适的饲养方案,初步开展动物驯化等技术。通过体重、身高等体征和血液分析监视其发育和营养状况。结果表明梅花鹿仔鹿身体各性状在人工喂养下发育良好,该喂养方法合理有效。本研究旨在为梅花鹿的人工喂养提供参考 ...
张玉稳, 王建松, 侯志军
doaj  

古巴火烈鸟的饲养繁殖与人工育幼技术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0
从2006~2010年,对石家庄市动物园古巴火烈乌的饲养繁殖情况进行了研究。主要从古巴火烈鸟的饲养环境、日粮配制、繁殖行为、自然育幼、人工育幼以及各阶段的注意事项等,对于圈养条件下火烈鸟的饲养繁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同时提出相应的手段和措施,对饲养繁殖提供参考和借鉴。
王志永   +6 more
doaj  

丹顶鹤的配偶选择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1984
丹顶鹤(Grusjaponensis)是我国一类保护珍禽,也是国际稀有鹤类,我国人工饲养丹顶鹤已有三十年历史,63年首次产卵,用家鸡孵出后存活七天。64年成鸟自然孵化育雏首次成功。以后常年繁殖,至今有二十年历史。丹顶鹤人工饲养常年繁育后代,需要一定的笼舍面积(我园是1962平方米),新鲜的动物性饲料(鱼、虾、蚌、蚯蚓),谷类,少量青菜等,更重要是成鸟的性选择及其配对成功,尤以雌鹤选择雄鹤严格。丹顶鹤发情、产卵、孵化、育雏季节性很强。去年的幼鸟一到发情季节和亲鸟一般大,具备独立生活能力 ...
江福霖
doaj  

麋鹿幼仔的人工哺育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1995
麋鹿幼仔的人工哺育徐安宏,丁玉华,沈华(江苏省大丰麋鹿保护区224136)对半野生麋鹿(Elophurusdavidianus)个体,欲定时、定量、定性有计划地开展必要的研究,以期取得一些可靠的数据资料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目前还未见到国内有关麋鹿幼仔...
徐安宏, 丁玉华, 沈华
doaj  

白尾海雕的食谱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1993
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Linnaeus)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关于其食性国内未见报导。近年我们在塔里木河流域首次记录到这种大型猛禽在新疆的分布和繁殖。通过对育幼过程的观察和人工饲养幼海雕,对其食性及生长进行了研究。 1 成鸟育幼食谱 4月11日检查并收集到了白尾海雕巢内两只幼雕残留食物,其中有6条鱼尾(尾长15—20cm)和水禽的羽毛、翅、脚,喙及残骸等。经鉴定有下述种类:
马鸣, 巴吐尔汗, 戴昆
doaj  

小熊猫的人工育幼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00
小熊猫(Ailurus fulgens)属食肉目浣熊科。原分布于我国四川西部和云南、西藏部分地区。在国外分布于尼泊尔、缅甸等地。卧龙自然保护区中国保护大熊猫中心于1993年在卧龙核桃坪建立了小熊猫生态馆,在原产地保护和研究小熊猫。自建馆以来,已成功地繁殖12胎,共23仔,存活13仔。小熊猫每年12月发情求偶、交配,发情期内雌雄叫声很大。67月产仔 ...
黄炎, 张贵权, 李德生, 胡大明
doaj  

北美浣熊的饲养管理和繁殖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13
动物园饲养的浣熊科动物经常出现异常的繁殖行为:食仔和弃仔现象,而随后的人工哺育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2011年上海动物园新引进3对亚成体浣熊,在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中浣熊的野外繁殖习性的基础上,在圈养条件下探索降低异常繁殖行为的方法,于2012年首次使3对浣熊成功繁殖和育幼。本文就北美浣熊的野外习性、饲养管理、繁殖特性等,结合观察到的一窝幼仔的发育情况和行为表现做初步小结,以期为今后的繁殖工作打下基础,减少动物的异常繁殖行为。
曹菲, 夏菊兴, 何维光
doaj  

圈养华南虎自然分娩及育幼行为研究

open access: yes野生动物学报, 2008
华南虎是极度濒危的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现有种群都在中国各地动物园的人工圈养之下,幼仔哺育也多采用人工手段介入,本研究对南昌动物园的雌虎"昌昌"自然分娩及育幼等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在母性较强的情形下应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扰,优先考虑以母乳喂养。母虎的产前行为大都是为分娩做准备,如整理产床、舔舐阴部,同时也表现出不安,如来回走动、调整姿态。产后的行为几乎完全是为了便于照顾幼虎,如哺乳、舔衔幼虎等,并且变得平静。虽然产后休息和睡眠行为较产前有增加,由产前53%增至62%,但显然母虎睡眠的深度不如产前 ...
刘道强, 吴志勇, 李静, 石玲
doaj  

Home - About - Disclaimer - 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