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 to 10 of about 85 (70)
2002年天津动物园东方白鹳人工孵化与育雏及自然孵化与育雏均同时获得成功。通过对笼养东方白鹳自然育雏与人工育雏过程中的孵化、育雏等行为的观察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1日龄到70日龄,人工育雏与自然育雏在东方白鹳雏鸟生长发育方面的差异较小;自然育雏与人工育雏日饲喂量都增多,但日饲喂次数及饲喂间隔正好相反’行为表现方面自然育雏的东方白鹳比人工育雏的东方白鹳更早学会啄食、扇动翅膀、站立和行走。
李君+5 more
doaj +2 more sources
本文以成都动物园饲养的1对灰鹦鹉及其于2003~2009年间产下的19枚卵和孵化出的17只幼年鹦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成年灰鹦鹉在圈养条件下的饲养和繁殖过程,包括巢箱的设计制作、人工孵育流程、人工育雏饲料配方等,并以收集自然育雏条件下雏鸟增重的数据为依据,对人工育雏幼年鹦鹉的饲喂量和饲喂方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给配对的灰鹦鹉提供种类丰富、营养均衡的食物是繁殖的关键;繁殖巢箱是自然孵育的关键;人工孵育是提高灰鹦鹉繁殖率的重要手段;灰鹦鹉的孵化期为28~30 d。
李洪文+3 more
doaj +2 more sources
2019年,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人工育雏双垂鹤鸵7只,对双垂鹤鸵的人工育雏前期准备、标记方法、育雏期的饲养环境、卫生消毒情况进行了描述,分析雏鸟日粮的食物种类及营养成分,监测3月龄内雏鸟的体重增长情况,讨论雏鸟日均增重和日均食量的相关关系及7日龄内雏鸟的减重情况,雏鸟体重和营养摄入显著相关 ...
孙杨王国栋傅兆水 徐飞李兴美
doaj +1 more source
花尾榛鸡的人工育雏研究葛东宁,朴仁珠,洪运泰,高志远(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花尾感鸡(Bo,la。bona。i’l)为松鸡科鸟,分布于我国东北林区。近年来数量锐减,已被列为国家1级保护动物。有关花尾滚鸡的育雏研究国内外曾有报导(杨伯然1984,Ha...
葛东宁+3 more
doaj +2 more sources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了提高圈养白冠长尾雉的繁育水平,在其繁殖期前调整日粮配方进行投喂,调整雌雄性比,通过人工孵化和人工育雏的方式,提高白冠长尾雉的出雏率和成活率。结果显示:繁殖期前的调整提高了白冠长尾雉卵的品质,调整后,孵化率由308%提升到534%,健雏率和1年成活率分别由383%、732%提升到709%、925%。圈养白冠长尾雉卵重为27—37 g,卵径为(4610±238)mm×(3475±121)mm,卵形指数为1
黄润基单芬肖清陈武
doaj +1 more source
2017—2018年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2次成功采用人工孵化的方式孵化出双垂鹤鸵雏鸟,并且成功地人工育雏。本文重点对第一次人工孵化及育雏的情况进行记录总结。孵化器温度设定为36.2 ℃,湿度为68%,从叨壳至出壳的时间间隔为6 h 35 min,雏鸟出生第3天开始人工开食,对雏鸟1—39 d的体重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显示:雏鸟开始会有一个体重下降的过程,后面体重逐步上升。这2次的人工孵化与育雏说明,只要我们提供合适的温度湿度,适当的育幼环境,人工孵化和育雏双垂鹤鸵是可行的 ...
闫 涛 祝朝怡 付兆水 王国栋 梁作敏 赵玲玲 胡 俊
doaj +1 more source
白鹮Threskiornis aethiopica meianocephala在我园陆续饲养已有廿余年,未能繁殖,自1978年改善饲养环境,笼内种植常绿灌木珊瑚树,同年4月开始繁殖,虽采用亲鸟喂育、人工喂育或二者交替等,但幼鸟皆未喂育成功。
何宝庆
doaj +2 more sources
1993—1995年,饲养一对黄腹角雉,于1994年5月产无精卵2枚;1995年4月产卵6枚,孵出黄腹角雉5只。本文对黄腹角雉的生活习性和饲养环境、产卵情况及电器孵化、人工育雏与饲料配方等均作了论述。
佟占春, 回云萍, 韩树范
doaj +2 more sources
挑选安静和有遮蔽物的场地作为蓝鹇的繁殖笼舍,按1:2的雄雌比例进行配对,在蓝鹇繁殖期配制混合颗粒料进行投喂,通过人工孵化和人工育雏的方式提高蓝鹇的繁育水平。结果显示:蓝鹇卵重量43.3~48.2 g,卵径为(52.82±2.54)(50.4~56.7)mm×(40.21±1.42)(38.2~43.1)mm,卵形指数1.26~1.48,卵受精率88.6%以上,人工孵化温度为37.2~37.5℃,湿度为50%~55%,孵化期为25 d,蓝鹇受精卵在人工孵化过程有平均12.9%的失重,人工孵化的健雏率89 ...
侯方晖 邹洁建 陈 武 洗木森 毛少珍 许建琳
doaj +1 more source
动物误吞异物是饲养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但在世界濒危鸟类、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朱鹮中出现这种现象却很少见。2008年河南董寨1只19日龄朱鹮雏鸟,在人工育雏过程中将1根直径为7 mm、长78 mm的玻璃吸管误食入胃里,朱鹮雏鸟出现疼痛和精神委顿拒食现象,采取及时切开肌胃将玻璃吸管取出,用温青霉素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后,将胃黏膜肌层及皮进行分次缝合,术后对该朱鹮雏鸟进行了彻底的消炎治疗和切口消毒,同时又进行细心的护理和合理的喂食,1周后该朱鹮雏鸟痊愈,并在2 a后配对繁殖。
黄涛+4 more
doaj +2 more sources